<div>半个月前的8月1日,我自编的山寨刊物《黑五类忆旧》半月刊创刊了。它的电子版一从电子信箱中发出,立即得到许多共鸣性的回信。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其实早在1997年前后我就想做这样一个工作。不过,那时不是编黑五类忆旧,而是为饿殍立传——编纂六十年代大饥荒饿死者的大型故事集。当时我在一家报纸做副刊编辑,借助工作平台,我向我的作者和读者约稿,请他们把自己见闻的大饥荒饿死人的故事写下来,寄给我。一两年间,我收到几百篇来稿,然而最终我未能把它们编成故事集。原因之一是绝大部分来稿写得不成形,而我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把它们一一处理到位。原因之二是我被工作量吓怕了。有一天,我看到一个资料,说78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总字数才1.26亿字。于是我想,三千多万饿殍,光名字就是一亿多字,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总字数相当,这辈子我什么事都不干,光他们的名字我到死都写不完!<br /><br />那几百篇稿件我至今珍藏。饿死人的地面儿真是广啊!从东北到海南,从新疆到江南鱼米之乡,全国各地哪儿的来稿都有。中国人真耐死啊!至今竟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族群!难怪毛泽东不在乎跟人家打核大战,也不在乎几千万人饿死。为饿殍立传的宏愿虽未实现,那两三年我却集中写作和发表了几十篇关于农民问题的文章。这是大陆大众媒体上最早的一批为农民权益呼吁的言论文章。某种意义上说,近十几年来海量的关于农民问题的个人写作、媒体报道(成为热门的公共话题)和政府农村政策的改变(废除农业税等),都滥觞于我写的这一批视角独特、尖辛悲怆的文章。</div> <div><br />发愿为饿殍立传的时候,互联网还未流行,其功能也还很有限。那时所有稿件都经邮寄而来,或是电脑打印稿,或是手写稿,没有一篇是通过Email发来的,也没有搜索引擎可用。今天编《黑五类忆旧》与为饿殍立传一样,也是一项有限对无涯的事功,可毕竟至少技术上方便多了。现在我不再作贪大求全之想,不奢望记下每个黑五类的名字,只求怀着一份敬虔之心,竭尽所能,把《忆旧》编成一部记录特定时期中国社会生态状况的历史文献。虽或无补于黑五类同胞曾经遭遇的屈辱、不公和苦难,但求有助于我们所归属的这个族群未来的成长、进步和文明。 <br /> <br /> <br /> <br /> 《黑五类忆旧》第二期目录<br /> <br />爱在风雨夕……………………………………………海 鸥(04)<br />美国好公民关惠群……………………………………林宝庆(09)<br />找不到帽子的摘帽右派………………………………顾延龄(11)<br />受教育权被夺记………………………………………李荫国(15)<br />少年反革命……………………………………………胡 健(18)<br />坏人时代………………………………………………甲 乙(21)<br />托派子女的梦魇………………………………………张曼青(23)<br />东山谷文昌……………………………………………霍 达(26)<br />归侨生在一九五七……………………………………黄达维(28)<br />蛇湾血案………………………………………………张介山(30)<br />探母记…………………………………………………从维熙(33)<br />乱世恩仇………………………………………………胡喜盈(37)<br />四类分子的命运与挣扎………………………………李若建(40)<br />土地阴谋………………………………………………李 肃(46)<br />我家的地主分子………………………………………吕 维(48)<br />愧对宋尔仁……………………………………………马 波(56)<br />巫宁坤的炼狱…………………………………………三 妹(59)<br />周扒皮的后人…………………………………………孟令骞(64)<br />桃曲旧事………………………………………………许崇平(69)<br />暴力土改及其原因……………………………………杨奎松(72)<br />斗尸记…………………………………………………尹曙生(79)<br />五字勾魂………………………………………………杨 杰(88)<br />倪柝声的绝笔…………………………………………颂 恩(89)<br />在青草地上……………………………………………梁惠珍(92)<br />胡锦涛请客……………………………………………佚 名(99)<br /> <br /> <br /> <br /> <span style="color: #0000ff">编者提示: </span><br /><span style="color: #0000ff"> 一、本刊为半月刊,免费赠阅,欢迎来稿。</span><br /><span style="color: #0000ff"> 二、本刊电子信箱:</span><a href="mailto:xyc1971@gmail.com"><span style="color: #0000ff">xyc1971@gmail.com</span></a><span style="color: #0000ff">。</span><br /><span style="color: #0000ff"> 三、本刊联络手机:13240468075。</span><br /><span style="color: #0000ff"> 四、愿意捐赠和资助“忆旧”半月刊的朋友,可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span><br /><span style="color: #0000ff"> 五、邮寄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北大燕北园305甲楼110号陈星宇收,邮编100091。 </span><br /><span style="color: #0000ff"> 六、银行卡信息:中国工商银行马连洼支行,账号0200251101028450741,户名陈星宇。</span><br /><span style="color: #0000ff"> 七、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这项事功,或不到之处,敬请朋友们指正。 </span><br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