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历史就像一幅布满了旅行路线的地图。南北战争后,整个南方的经济陷入衰败,迫使苏格兰和爱尔兰移民举家西迁,以期在得克萨斯和印第安人的土地上找到可以耕作的农田。丹.摩根写道:“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便行使作为美国人的最终权利——迁徙。”他们用粉笔在弃置的家门上写下“GTT”,便离开家园。邻居们明白这三个字母表示“已去得克萨斯”。<br /><br />1930年代的大萧条和尘暴导致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移,30万人从俄克拉何马、得克萨斯、密苏里和阿肯色迁移至加州肥沃的中央谷地。忧心忡忡的加州当局在俄克拉何马的塔尔萨(Tulsa)立起这样的警告牌:“加州没有工作。如果没有工作,请不要前往!”但这些被称为Okie的俄州农夫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旅程。<br /><br />人口流动的触发因素既是机会,也是需要。随着农业机械化取代手工劳动,非裔美国人在整个二十世纪持续迁离南方。最大的转折出现在二战期间,当时北方的钢铁厂和汽车厂为填补战时职位空缺而招收非裔美国人。经济上的必要性超越了种族偏见的传统。<br /><br />过去一个世纪中,新英格兰的纺织工业逐渐转移到南方,因为那里地价较低,工会力量也较弱。近几十年,外国汽车公司纷纷在南方各地建厂,受到追求增长的商界和民间领导人的欢迎。今天,一度空荡荡的怀俄明城镇住满了新来的人,他们在该州不断扩大的煤炭行业找到了工作。<br /><br />关于美国工人的流动性早有详细的记载。过去十年中的一项研究指出,平均而言,美国人从大学毕业到退休将为11个雇主工作。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计算结果表明,如果包括晋升和雇主易人,大学毕业生在38岁之前将会从事13份不同的工作。<br /><br />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反映了美国人“起身就走”的习惯。1990年的普查发现只有60%的国人住在他们的出生州,但这个平均数字掩盖了各州之间的显著差异。此次普查中,接受调查的宾夕法尼亚人有80%住在他们的出生州,艾奥瓦、路易斯安那、密歇根、明尼苏达和密西西比等州有70%以上的居民住在自己的出生州。但是,只有30%的佛罗里达居民出生在本州。<br /><br />进入二十一世纪,迁移仍在持续。从2000到2004年,美国东北部平均每年净减少24.6万居民,中西部平均每年减少16.1万人。但是南方平均每年增加35.2万人。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各州总共平均每年减少75,500名居民,但是落基山脉各州平均每年增加1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