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伊春空难,死亡42人,幸存54人。幸存者不仅得到了精心治疗,而且受到特别关照——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厅长欧真志及随从就得到了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的多次询问。</p> <div><br />遇难者家属可以获得高达96万元的赔付,青岛三口遇难者的家人甚至拿到了460万。死难者虽已离开人世,人间对他们的褒贬并未放松。有的人死了,才获得赞誉;有的人死了,诅咒随之而来。其中的消息值得仔细倾听。</div> <div><br />媒体对发掘遇难者的闪光点有特别的兴趣,他们先后找到了下面几个故事:青岛一家三口的好口碑;女乘务长生日当天和男朋友同上蓝天,紧急关头舍身救人;最赚眼泪的是一段微博,一个娇嫩的女子写给男友的那些私密的话语——“你不会有事的,你说过你会爱我一辈子,宠我到老的。”</div> <div><br />一场悲惨的灾难,总是会被有意抹上罗曼蒂克的色彩,泰坦尼克式的殉情和痴情。这让人觉得死亡是值得的,没有灾难不能见真情。</div> <div><br />在媒体的“发现”面前,生活向我们打开了它最美好的一面。</div> <div><br />组织发改委系统官员参加中国经济导报年会的遇难记者,是一个时时想写“好新闻”的记者。</div> <div><br />回忆成都市劳动保障局胡昌年局长的有两则:胡局长是我们李总十几年的朋友,请我们这些上海朋友吃黑鱼头火锅。“火锅很好吃,胡局长很诚恳。虽然有糖尿病,但他还是和我们喝了几杯。就这么一个重朋友感情的、谦逊的、诚恳的人,说没就没了。”“昌年是个好人,好领导,这两年成都社会保险的快速发展,都有他的功劳,经常加班到深夜,不顾自己身体,愿他和新泉主任走好,安息!”</div> <div><br />遇难的杭州物价局办公室副主任吴慎重,被誉为“最廉洁最寒酸的副处级干部”。“在局里一直都是精英干部,写作、物价调研等工作能力非常强。当得知吴遇难的消息后,杭州市物价局相关领导失声痛哭。” “他踩脚踏车上班,住的房子只有41平方米,穿的西装从来没有超过两百元的。在杭州那样的城市,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寒酸的公务员!”“老家在农村,他的奶奶已经90高龄,父亲瘫痪,四个兄弟姐妹都没工作,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平时都是靠他寄钱支撑。”</div> <div><br />让人感动的留言或许是这些:“一个健壮、微胖的青春焕发的小伙,仿佛昨天还在眼前晃动,今天就没了,永远的没了。”</div> <div><br />“姚嫂子是法硕同学老姚的爱人,两口子热心开朗,经常组织同学聚会,我和玮是同学中最小的一对,一向得到老姚两口子不少关照。”</div> <p>我们愿意死者都这样:生前善良,死后被人怀念。</p> <div><br />这架飞机上因为载有两个官方会议参与者,而显得神秘。封锁现场的人不许记者打听乘机者的单位和姓名。我们知道的是,有人社部和发改委系统两个系统的几十名官员,级别最高的是副部长。开会的名目不外乎“研讨”“年会”之类。</div> <div><br />网友们最狠的留言是,他们该死。理由是,官员开会就是公款旅游,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掌权管钱,是官则贪,死又何惜?甚至有多人留言称:为什么不多死几个呢? “哈哈,公款旅游死得好,老天长眼,这些蛀虫早就该死,就是连累了那些平民老百姓,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为空难中遇难的老百姓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div> <div><br />这或许都很好理解。官民之间的对峙,几乎在每一件社会新闻后面都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他们不掩饰自己对官员的仇恨。他们懒得去分别清官和贪官,官都一样,狼都是吃人的。</div> <div><br />这次有一个新发展。有几条留言说,遇难者名单里永远不会有我和我的朋友,因为我们坐不起飞机。“我是工薪阶层,薪水将够糊口,没钱坐飞机,所以空难的名单里永远都不会有我。” “我穷,至今没做过飞机,过年回家都是火车坐票,46个小时,最慢的车,不是我贪图什么,只因为这样的车票便宜。即使我两个月不吃不喝,攒下回家的机票钱,我知道,我穿的衣 服,我的鞋,上了飞机也会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坐飞机简直就是梦想,梦里还流着口水,中个1000万再环游世界!”“当领导,就可以坐飞机了,出去考察啦,哦哦。”</div> <p>里面有压抑不住的幸灾乐祸感。</p> <div><br />大贪官们被枪决的时候,他们这样欢呼过。如今,他们又一次发声,“无奈”的幽默里隐含着这样的潜台词:我们无法不让你们贪,不让你们享受挥霍,我们也不指望制度会约束住你们,但空难是天意也是人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快乐,你们会这样被上帝收走的。我们相信这样一条真理: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这当然是弱者的诅咒,阿Q式的满足。但这种心理却让人不寒而栗,没有怜悯,只求死亡之手拉平一切鸿沟和差异。</div> <div><br />谁都不愿意去死。都希望死去的是与自己无关的人,是他们。</div> <div><br />所以有“我没想到这场远在伊春小城的灾难竟然会与我有关,我的两个熟人客户死了”;有“我想你一定不在那42人的遇难者名单里,一定在54人的幸存者名单里。”</div> <div><br />如果死的都是他们的话,这场空难就没有发生过;如果死的都是贪官污吏,那就有理由让他发生了。这难道就是一场空难的启示?</div> <p>“当官的不是人吗?不见得个个都坏吧!出了空难,不表达对生命的同情,却是讥讽嘲弄,也许下一个就是你或你的亲友啊!”理性的声音响起来。</p> <div><br />42位冤魂,你们不是死者,而是被分类整理的标签,有的会上天堂,有的则下地狱。即使死了,在中国舆论和民众心里,有的还得再死一次,有的则会复活。我们只愿意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去死,他们死了是好事,所以,哀悼是不合时宜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