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进京抓捕作家正当性何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长江日报:进京抓作家的法律正当性在哪里</strong></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肖擎 长江日报评论员</strong></div><div>&nbsp;</div><div>据《新京报》报道,公民谢朝平8月19日下午被陕西渭南警方从北京的家里抓走。抓人罪名,警察只是口头说了句&#8220;涉嫌非法经营&#8221;。此前谢朝平自费出版了1万本纪实文学《大迁徙》,那是他三年的采访成果,记录了三门峡移民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渭南地区的移民是作品主角。</div><div>大致了解细节,哪怕我们要认为这是针对一种可能的经济犯罪,这样的&#8220; 针对&#8221;也很难被认为没有问题。人被抓走,此事还在调查中。但仅仅只在&#8220;抓人&#8221;到&#8220;还在调查中&#8221;这样一个时间段,已足以让舆论涟漪四起。</div><div>跨省抓捕谢朝平,适于法律规范的表述应该是拘传。作为强制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的手段,拘传程序本身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对公安机关而言,适用拘传时,应当填写《拘传证》并经领导审批,执行时,应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拘传谢朝平的侦查人员出示了工作证件,但没有出示《拘传证》,只是口头陈述:&#8220;涉嫌非法经营&#8221;。口头陈述不是凭证文书,如此轻率简单的手续,难以被认为合法合规。</div><div>在渭南市文化稽查队的处理中,《大迁徙》被定性为&#8220;杂志属非法出版物&#8221;。按照出版过程,《大迁徙》是一期增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严格期刊刊号管理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增刊发行需要报批,而杂志社出版《大迁徙》时没走这个程序。依此论,将之定性为&#8220;非法出版物&#8221;,算是有些依据。但仅仅因为程序上的疵漏而拘传作者,难免让人产生&#8220;执法过严&#8221;的联想,况且对于&#8220;非法出版物&#8221;主要是行政处罚,事涉刑事处罚时,必须是犯罪事实与罪名完全匹配。</div><div>以&#8220;涉嫌非法经营&#8221;拘传也谢朝平大可质疑。1998年实施的《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关于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如果论以非法经营罪,至少要达到&#8221;情节严重&#8220;,也就是个人经营数额在5万元至10万元以上,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至3万元以上。谢朝平如果涉嫌此一罪名,必然是其行为符合这些特征。然而,我们看到,按照谢朝平律师的说法,所谓非法经营是因为谢朝平自费出版了1万本纪实文学,自费出版成了非法经营,理据上站不住脚。</div><div>或可引起注意的是,谢朝平本是打算&#8220;送&#8221;一些书给移民,&#8220;送&#8221;被记者打上引号。到底有没有产生交易,谢朝平有没有因为&#8220;送&#8221;而获利,而且情节严重,难以获知,但应当有更多信息。案件侦查阶段,侦查机关或许可以&#8220;没法说&#8221;,但面对舆论强烈关注和质疑,从以证自身行为合法合规出发,适时作出说明并非没有必要。</div><div>另外,渭南方面先收缴了流传到该地区的所有《大迁徙》之后,再要求山西《火花》杂志社证明该出版物的合法性问题。从程序上来看,脱不了为了阻止该出版物发行而寻找、罗织罪名的嫌疑。加诸一罪,再以证之,抓起来再说,这是绝难容忍的权力之恶,也是最近各类跨省抓捕案例所一再揭示的基本道理。</div><div>我们并非法律专家,不厌其烦关注执法程序和细节,不是钻牛角尖,而是通过观察一个公民的遭遇,体察我们可能会身处的某种境地&#8212;&#8212;公民写作、出版的自由会因为多么微小的细节疏漏而显得脆弱。渭南警方看起来针对的是一起涉嫌经济犯罪的行为,但其背后,却不能不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抛开想像,仅从执法的严肃性,渭南警方也需证明自己的行为符合明确无误的正义和规范。</div><div>&nbsp;</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南方网:谢朝平是哪门子的&#8220;非法经营&#8221;?</strong></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展江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strong></div><div>&nbsp;</div><div>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6月份才辞去记者工作的谢朝平被陕西渭南警方从北京家中带走。8月30日,谢的律师、我的前同事周泽从警方获悉,谢&#8220;涉嫌非法经营&#8221;,因为他基于3年的采访自费出版了印数1万本的纪实文学《大迁徙》,记录了三门峡移民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渭南地区的移民是作品主角。</div><div>龚自珍诗云:&#8220;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8221;前些年一些知识分子为了职称等需要,被迫拿出积蓄或举债,于是有了&#8220;稻粱都为著书谋&#8221;一说。而55岁的谢朝平似乎不属于这两类人,这位有社会关怀的&#8220;潦倒文人&#8221;却为何因写书而成为&#8220;非法经营&#8221;者?这在法理上和逻辑上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div><div>《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等自由。根据国务院1997年1月颁布、2月实施的《出版管理条例》的第五条,&#8220;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8221;;第二十三条还规定:&#8220;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出版物上自由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意愿,自由发表自己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成果。&#8221;这与《宪法》保护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原则是一致的。</div><div>那么陕西渭南警方拿人的刑法依据何在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和第一款,违反国家规定的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是:&#8220;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8221;。《刑法》本身没有相关的非法出版规定。而《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8220;未经许可并依法登记的,不得印刷报纸、期刊、图书,不得复制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8221;</div><div>显然,谢朝平目前只是一个&#8220;文化个体户&#8221;,他既没有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出版,也没有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即&#8220;伪造、假冒出版单位或者报纸、期刊名称出版出版物&#8221;。根据报道,他是通过山西省文联主办、全国百家社科核心期刊《火花》杂志的增刊将他的作品刊印并包销的。《火花》杂志承认,增刊的报批手续没有履行,但是谢朝平并不知情,如果说涉嫌非法出版和非法经营,那与他何干?</div><div>根据其他媒体记者提供的信息,渭南警方还指谢朝平涉嫌大额非法买卖和营利。既然谢不涉及非法出版和非法经营,那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非法买卖和非法营利。谢于今年年初写成10万字报告文学《移民》(后改名《大迁徙》),与《火花》杂志社属下月刊编辑部谈妥,以杂志增刊的方式出版。况且他也没有营利渠道,因为购买的读者是生活在底层的那部分渭南民众,更不用说他自己为了出版还自掏腰包5万元承担印务费用。</div><div>可见,谢朝平的&#8220;非法经营&#8221;罪嫌是子虚乌有,实属另一种形式的&#8220;因言获罪&#8221;。自中共十七大提出保障公民&#8220;四权&#8221;以来,如何保护言论自由和表达权日益受到全社会上下的重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的两大重点之一就是&#8220;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82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去年公布的年度人权发展指数显示,中国&#8220;在改善本国公民生活方面取得的进步最大&#8221;。</div><div>因此,这样以刑事手段来对付一个作家的正常表达,在国内也引起了网民的批评。有网民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指出:&#8220;谢朝平这样的有良心的作家,应该是我们社会的财富,也是社会公平的一面镜子&#8221;。也有网民作出很好的法律程序分析:&#8220;退一万部(步)说,他有犯罪嫌疑,也可以应用保释制度,然后再起诉,审判,定罪嘛。为什么非要(就要)抓、抓、抓。&#8221;</div><div>不久前笔者撰文指出,与有单位保障的记者相比,积极关心社会事务的公民更值得关心。如果说记者和媒体的基本权利还缺乏法律保障的话,那么记者因职务行为遭受牢狱之灾或严重人身伤害毕竟少而又少,因为他或她有媒体自身、记者同行和社会舆论的声援。而曾经的记者、如今的&#8220;闲云野鹤&#8221;谢朝平呢?&nbsp;</div><div>&nbsp;</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华西都市报:是&#8220;非法经营&#8221;还是&#8220;因言获罪&#8221;</strong></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黎仲阳 评论作者</strong></div><div>&nbsp;</div><div>柏拉图曾说过:&#8220;用武力来干涉精神王国,是暴力在真理面前的虚伪和恐惧。&#8221;这里的&#8220;武力&#8221;可以有多种理解:袭击方舟子的纯粹暴力手段;警方打击作家谢朝平的权力暴力。</div><div>据《工人日报》报道,8月19日55岁的作家谢朝平,被陕西渭南警方从北京家中带走。带走的原因是因为其作品《大迁徙》涉嫌非法经营。</div><div>当权力不受制约或准备打击报复时,任何理由都可能成为罪名。2006年,作为记者和作家的谢朝平,获悉三门峡移民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在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驱使下,谢朝平对移民展开为时三年的采访,并在今年5月自费出版纪实文学《大迁徙》。这是正常的&#8220;取材&#8212;&#8212;创作&#8212;&#8212;出版&#8221;程序,而这在渭南警方眼中却不正常。</div><div>根据渭南警方的逻辑,&#8220;非法经营&#8221;罪名是因为谢朝平发表文章的杂志社,采取了不合程序的增刊方式,而谢朝平是增刊出版的主要当事人之一。这一逻辑可转化为:由于杂志社增刊的&#8220;不合程序&#8221;,因此谢朝平犯了&#8220;非法经营罪&#8221;。细心的人会发现,渭南警方的理由可谓&#8220;最牵强理由&#8221;:杂志社增刊的不合程序,并不是谢朝平事先所知道的,谢朝平知道的只是&#8220;能增刊出版&#8221;的结果。再者,杂志社的违规责任也不能让谢朝平承担。</div><div>其实,从事件细节就可推测事件的真实原因。谢朝平作品《大迁徙》中的主角是渭南地区移民,抓捕谢朝平的也是渭南警察,这样的不谋而合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渭南警方并不是因为谢朝平&#8220;非法经营&#8221;,而是谢朝平的作品触动了渭南地区的利益。是典型的&#8220;因言获罪&#8221;逻辑。退一步说,即使谢朝平有&#8220;非法经营&#8221;之罪,又怎会轮到渭南警方来处理?</div><div>这不免让我想到方舟子、司马南、方玄昌,他们因打假而遭暴力威胁。他们遭到恐吓的共同之处在于,因为说真话触动了说谎者的不正当利益。试想,如果他们中的哪位的文章或言论是谎言,当事方完全可以利用事实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这样不仅可以维权,也可以获得诚信守法的美名,何乐而不为?&#8220;不为&#8221;的原因是,他们的非法利益不敢见光。打击报复的原因是,自身的不正当利益在真理真相面前无处遁形。</div><div>阴暗处的非法寻租,违法的程序操作,一旦被人公然揭发,造假者、腐败者就会不择手段地打击报复揭露人,毁灭各种传播信息材料。这就是为何上述坚持说真话者会遭到打击报复的原因,也是渭南警方以&#8220;非法经营&#8221;罪,收走谢朝平U盘、书籍的原因。不管是恐吓方舟子的违法分子,还是渭南警方都是在真理面前的恐惧心理使然,是在真理面前的心虚和胆怯。值得注意的是,不但此事背后的不正当利益是我们该警惕的,这种肆无忌惮的权力暴力也是现代社会法治社会所应彻底消除的。</div><div>&nbsp;</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新闻晨报:巧立名目就能对抗舆论监督?</strong></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杨涛 检察官</strong></div><div>&nbsp;</div><div>8月19日,55岁的谢朝平被陕西渭南警方从北京家中带走。带走时,警察口头留下一句&#8220;涉嫌非法经营&#8221;。8月30日,谢朝平的律师周泽从警方获悉,&#8220;非法经营&#8221;是因为谢朝平自费出版了1万本纪实文学《大迁徙》,那是谢朝平三年的采访成果,记录了三门峡遗民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新京报》9月1日)</div><div>2008年1月,因为刊发了一篇批评报道,法制日报旗下的《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遭受辽宁西丰警方以&#8220;诽谤罪&#8221;立案侦查,警方进京抓记者。而谢朝平的遭遇与朱文娜何其相似,他是检察日报旗下《方园法治》杂志记者(现已辞职),也是因为写了反映地方政府一些问题的纪实文学,遭到当地警方的追捕,而这次罪名是&#8220;非法经营罪&#8221;。</div><div>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当然,在司法解释中,非法出版图书的行为也可以定为&#8220;非法经营罪&#8221;。不过,谢朝平的行为显然不构成非法经营罪,因为出版《大迁徙》一书是以《火花》杂志2010年增刊的方式出版的,而《火花》杂志是国家正式批准的杂志,至于《火花》杂志在出版增刊时没有报上级审批,那是杂志社的事情,跟作者谢朝平有什么关系呢?再者,非法经营罪也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要有牟利目的,谢朝平为出这本书,自己支付5万元印务费用,并且是免费送给移民,何来&#8220;牟利目的&#8221;?</div><div>上述疑点,渭南地方政府和警方无法解释清楚,其实他们根本也不需要解释。&#82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8221;,他们抓人的原因,并非在意谢朝平所谓&#8220;非法经营&#8221;,而无疑是因为这本书中的相关内容戳到了他们的痛处。据《大迁徙》序言作者龙平川(《检察日报》记者)在序言中介绍,这本书&#8220;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牵涉政治、经济、文化、法治、民众心理等等方面的观照,让我们找到我们生存的社会的痼疾,并探讨治疗的处方&#8221;,&#8220;又一重意义在于对贪腐的揭露和深恶痛绝,代表了普通人朴素的情感&#8221;。当年,《大迁徙》的相关内容就准备在《方园》杂志刊登,但无奈给撤下了,因为渭南的&#8220;灭火队&#8221;来到了北京。所以,如果说谢朝平是&#8220;非法经营&#8221;,那只能说他未经渭南地方政府批准,&#8220;经营&#8221;了&#8220;地方政府的难言之隐&#8221;。</div><div>很显然,这又是一起典型的&#8220;以言治罪&#8221;的案件。但这次,他们为&#8220;以言治罪&#8221;披上了&#8220;非法经营&#8221;的外衣,因为,直接&#8220;以言治罪&#8221;(比如以&#8220;诽谤罪&#8221;立案)在今日社会很容易引起公众的质疑&#8212;&#8212;人们对动辄以&#8220;诽谤罪&#8221;打击报复记者或举报人的行为往往深为反感,而渭南警方不愿也无法证实《大迁徙》内容是虚假的。何况,&#8220;诽谤罪&#8221;是自诉案件,警方抓捕师出无名。再者,按照最高检最新的规定,&#8220;诽谤罪&#8221;的逮捕要由上级检察机关决定。因此,渭南警方干脆对&#8220;诽谤罪&#8221;进行了升级,搞出个&#8220;非法经营&#8221;来声东击西,既让作者背负经济犯罪的恶名,又令自己逃脱&#8220;以言治罪&#8221;的谴责。</div><div>就在前不久,《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因揭露性报道遭某地警方通缉,并被戴上&#8220;损害公司商业信誉罪&#8221;的帽子。种种迹象表明,个别地方的权力机关已研制出了&#8220;诽谤罪&#8221;的各种升级版本,整个社会的舆论监督也将由此面临新的挑战。</div><div><br /></div>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