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加入钾肥争夺战?

<p style="text-indent: 0px" class="dropcap"><img border="0" hspace="8" alt="" vspace="9" align="left"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0/Sep/942010000020303_piclink_0_0.jpg" width="470" height="300" />蒋文(音译)不知道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和加拿大钾肥(PotashCorp),但他知道,这两家企业在一宗价值390亿美元的敌意收购中争夺的那种矿物,对北京郊区杜庄的农民来说至关重要。</p> <p>&#8220;我从没听说过必和必拓&#8212;&#8212;这是说钾盐要涨价了吗?&#8221;蒋文在他的化肥店里再三问道。在中国的农业地区也有许多人说,没听说什么世界第一大矿商要收购一家加拿大化肥公司的消息。但他们对钾盐(用于生产化肥的一种矿物)的价格和供应情况却极其关心。</p> <p>作为本轮行业并购热潮中最大的动作,这项收购案的影响范围决不限于投资银行家和这两家集团的董事会成员。蒋文的焦虑,正折射出全球化、人口、农业与粮食安全等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与日俱增。</p> <div>二战后,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摆脱了粮食短缺隐患,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的&#8220;绿色革命&#8221;时期,由于化肥和高产种子的应用,农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br /> <p>随着新千年农业的复兴,投资者扩大了他们投资组合中钾肥&#8212;&#8212;以及磷肥和氮肥等其它化肥&#8212;&#8212;的比重。在这股趋势的背后,则是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数十亿中产阶层的兴起&#8212;&#8212;这部分人如今在饮食上要求更为丰盛,已不满足于稻米和小麦这些传统主食。</p> <p>这种转变让长期以来习惯了被忽视的这个行业感到意外。1989年11月,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加拿大农业大省萨斯喀彻温省的政府拉开了加拿大钾肥的私有化序幕&#8212;&#8212;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此次IPO仅融得2.31亿美元资金。发行价为每股18美元,而由于投资者兴趣寥寥,首个交易日收盘时跌到了17.75美元。</p> <p>那个年代,投资者对钾盐之类的冷僻大宗商品没什么兴趣。美国化肥集团美盛公司(Mosaic)的首席执行官吉姆&#8226;普罗科潘柯(Jim Prokopanko)解释道,农业及其支持产业过去没有得到&#8220;充分重视&#8221;。此外,当时在粮食生产上的问题是过剩。在欧洲,人们谈论的是堆成山的谷物和黄油、流成河的牛奶和葡萄酒。中国、印度、巴西等等新兴国家都还没有崛起;俄罗斯仍是苏联的一部分。谁能想到粮食丰足的时代会转瞬即逝。</p> <p>20年过去了,形势已今非昔比。&#8220;以必和必拓这般规模的矿商,也会有兴趣斥资数百亿美元收购10年前不太会关注的钾肥业务,可见形势是变了。&#8221;普罗科潘柯说道。加拿大钾肥本身已发展为全球第一大上市化肥公司。与此同时,化肥行业已成为华尔街并购银行家的宠儿。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表示,今年前8个月,该行业企业对外公布的并购交易总值610亿美元,较2008年的峰值水平高出了一倍不止。算上俄罗斯两家化肥集团Uralkali和Silvinit即将告成的合并交易,今年化肥行业的并购活动有望突破900亿美元。</p> <p>化肥行业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是另一种大宗商品的短缺情况日益严峻:粮食。自2007-08年危机以来,投资者已重拾对谷物的兴趣&#8212;&#8212;在长期经济走势、人口发展趋势,以及恶劣天气、油价飞涨等短期问题的综合作用下,谷物价格屡创新高,同时从海地到孟加拉等多个国家均爆发了骚乱。</p> <p>全球最大氮肥生产商&#8212;&#8212;挪威Yara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哈尔盖&#8226;斯托维克(Hallgeir Storvik)表示,这种情形促使人们将&#8220;农业问题提上了国际议程&#8221;。如今,粮食安全已成为八国集团(G8)之间热议的话题之一。</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