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界巨子恽逸群;三个时代三次入狱——兼谈“潘汉年案”真相

<div><img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0/Sep/942010yyq.jpg" width="200" height="283" vspace="8" hspace="8" align="left" alt="" />&nbsp;</div><div>二十世纪的中国,光怪陆离,一片混乱&#172;&#172;&#8212;&#8212;军阀政党争权夺利,战争不断,烽烟遍地,政权频频更迭。正如鲁迅所言&#8220;城头变换大王旗&#8221;,朝令夕改,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正直的知识分子更是动辄获罪,常遭迫害打击。报界巨子恽逸群在三个时代三次入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恽逸群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仕宦家庭,潜心研读古藉,尤爱数学,遂就读于全国数理专科最有名的上海大同大学,后进入无锡电话公司任技术员。当时海关、铁路、电訉行业均为中外合办,员工薪资最高,称为&#8220;金饭碗&#8221;。1925年上海日本纱厂枪杀要求增加工资的中国个工人,全市学生游行抗议,租界英籍巡捕又开枪杀害游行的学生,造成&#8220;五卅惨案&#8221;,激起广大人民义愤,全市罢市罢课罢工,掀起打倒帝国主义的愤怒浪潮。他立即辞去高薪工作,奔赴上海参加反帝斗争。他找到他的远方亲戚恽语堂(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罢工领袖,当时国共合作,身兼国民党和中共的党支部书记)。恽语堂告诉他,反帝是长期任务,现在最重要的是发动民众,你还是回家乡开展国共两党的建党工作。恽逸群接受任务,回常州拿出历年积蓄,创办上店小学作为基地,开展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宣传。当时江南各省为军阀孙传芳统治,到处张贴告示&#8220;宣传赤化,枪杀勿论&#8221;,弥漫着白色恐怖,恽逸群冒着特务追捕的危险,坚持革命活动。不久国民革命军北伐打到常州,他率领三千学生市民打开城门迎接北伐军,并公开成为国民党常州县党部主任委员,兼任中共地下县委领导人。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事变,在全国捕杀共产党员,恽逸群因叛徒告密被捕,押送南京,生命垂危,虽备受酷刑,坚不招供,幸赖国民党内稍有地位的亲戚搭救,才得保释出狱,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入狱。出狱后,亲友们苦苦劝他;性命要紧,你不要再干共产党的事了!他却坚决回答,&#8220;我不怕死,怕死的不当共产党!&#8221;他继续英勇地担任县委书记,发动农民抗租斗争,把农民运动的火焰从常州烧到周围各县。同时他变卖家产,创办&#8220;逸仙中学&#8221;,作为培养党员的基地。他的活动被国民党侦悉,更大的危险向他逼近,为了他的安全,中共省委把他先后调任宜兴县、浙江萧山县县委书记和浙北特委秘书长。他到处点燃革命火种,国民党恨之入骨,到处撒网追捕,他再难躲藏了,最后逃亡上海,找到老部下吴中一(原中共常州县委委员,被通缉后逃到上海,在中国最大的经济新闻通讯社&#8212;&#8212;新声社任副社长),吴劝告他说:&#8220;你的文才出众,干新闻工作一定出类拔萃,你就到我这里来吧!&#8221;恽考虑后,就进该社任编辑,不久又应聘任《立报》编辑和主笔。他编完新闻稿后再写一篇评论,文思敏捷,依马立待。当时日寇占我东北,国难深重,他在评论中大声疾呼各党派团结抗日,挽救国家危亡,抨击时弊和社会黑暗腐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该报每日销量,即从三万份跃升至二十万份,超过全国销量最高的《新闻报》(日销十八万份),他的评论起了重要作用,于是他被公认为杰出的政论家。</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租界成为日军包围下的孤岛,许多报纸和报人撤退到内地去,不怕死的恽逸群坚持留下来,先后担任多家&#8220;洋商报&#8221;的总编辑、主笔,每天用挑逗般的言论揭露日寇的侵华阴谋和汉奸的买国勾当,大大鼓舞了上海人民的抗日热情。日寇和汪伪对他十分恼恨,要缉捕他、暗杀他,恽逸群抱着杀身成仁的决心坚持抗日宣传,每次出门都怀揣遗嘱,随时准备牺牲。中共地下党获悉,日伪马上要对他下毒手,紧急通知他撤离,于是他潜往香港,出任中共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社长,从事对外宣传工作。</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香港,他奉周恩来命赴日军占领下的上海从事地下工作,随即在潘汉年领导下打入日寇特务机关&#8220;岩井公馆&#8221;主持几张汉奸报刊,用&#8220;曲笔&#8221;宣传抗日言论,教育沦陷区人民消除对抗日战争的悲观思想,鼓舞人们对抗日战争的信心,同时向中共提供重要情报。他的活动引起日本特务的注意,1944年被逮捕入狱,受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仍坚贞不屈,日特找不到证据,关押半年后得保释出狱,这是他第二次当囚犯。</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抗战胜利后,中共派他到苏北新四军任《新华日报》华中版及新华社华中总分社总编和社长。内战爆发,他随军北撤,担任山东《大众日报》社长和中共华东局代宣传部长。他率领部下用马匹驮着印刷器材,一面战斗行军一面出报,被称为&#8220;马背上的报纸&#8221;,大大的鼓舞了战士和人民。解放军向江南挺进,他率领一支几百人的新闻大队接管江南各城市的新闻文化单位,他出任上海《解放日报》总编、社长和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当时极左思潮流行,认为&#8220;利润&#8221;&#8220;经济效益&#8221;都是资本主义观点而加以批判,造成企业全部亏本,加深国家经济困难。他顶着极左恶浪,大胆要求华东所有新闻出版单位都要开展经济核算,争取扭亏为盈,帮助国家建设&#8230;.正当他大展宏图时,三反运动开始,他因多年来对上司华东局书记饶樕石的极左观点进行顶撞批评,饶怀恨在心,就和张春桥联手,把一些小问题上纲上线,不容他申辩就把他撤职并开除出党。出版总署署长老友胡愈之深知他受冤屈,把他调任辞书和地理两个出版社负责人,他又在这些岗位做出卓越成绩。</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天又不测风云,1953年他忽然被逮捕,送进秦城监狱,说他是&#8220;潘汉年案&#8221;的一份子。这是他第三次入狱,长达十年之久。而且国民党和日本人都没有株连家属,而中共把它的妻子(单位图书馆主任)强迫清退,任医学科学院专家的儿子充军青海,原定赴苏留学的女儿女婿充军云南,一家颠沛流离,音訉断绝。</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1964年他被释放,但仍押送到苏北阜宁,在阜宁中学图书馆监督劳动。文革开始又受残酷批斗和做重劳动,身体遭严重摧残,得了哮喘病,每到隆冬,生活不能自理。学校军宣队同意他隆冬到常州姐姐家养病,春暖再回去。</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全家分离十多年,互相殷殷思念。一年冬天,他的妻子千里迢迢从云南女儿家赶到常州看他,两人白发苍苍,都已年近七旬,又喜又悲。妻子回忆全家多年来的苦难生活,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厉声责问他,&#8220;国民党时代你进监牢,日本人时代你进监牢,现在共产党时代你又进监牢,你究竟是哪一方面的人?&#8221;这话问得入情入理,但他怎么能够回答呢?他是1926年入党的老党员,几十年出生入死,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共工作,一心一意推翻旧社会,建设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在国民党和日本人时代,为此坐牢受罪是理所当然的,为何共产党当政,反要有功的自己人受罪受苦呢?再说潘汉年犯罪,理应由他本人承担,为什么要使不知内情的潘的部下长期受罪呢(潘案有二千多人受牵连,或进监狱或长期受迫害)。恽逸群明知这个案件违反党纪国法,但他怎么能知道高层的意图呢!</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对妻子的质问,他同样感到困惑,在愣了一阵后,对妻子子女所受的苦难,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负罪感,禁不住眼泪突眶而去,竟嚎啕痛哭起来。妻子看到丈夫如此悲伤又讲不出个道理,想起毛泽东发动各种政治运动,遭迫害的人数以亿计,丈夫的不少革命同志也都遭受苦难,只能自认倒霉生在毛泽东时代,也就无话可说了。两人围聚了一个月,最后唏嘘告别,不料竟成永诀。文革结束,恽逸群由胡耀邦给予平反,安排到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从事近代史研究,上任一百天就因衰病去世,终年73岁,华东地区新闻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恽逸群至死没有明白的&#8220;潘汉年案&#8221;,官方一直含糊其词,说潘汉年瞒着党中央,秘密到南京与伪政府头头汪精卫会谈,违反了党纪,造成恶劣影响云云。如今过去了几十年,笼罩在这个案件上的迷雾逐渐吹散,神秘的内幕逐渐清晰了:原来毛泽东曾制订了一条&#8220;抗战总方针&#8221;:&#8220;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8221;,要求各级严格遵守,并一再告诫和强调:&#8220;我们要让日本多占地,这才是爱国,否则就是爱蒋介石的国了。我们共产党的祖国,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祖国苏联。&#8221;&#8220;我们要让日本军队多占地,形成蒋、日、我三国志,这样的形势对我们最有利。即使日本占领全中国也不要紧,可借助苏联收复失地嘛!&#8221;</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对毛泽东的总方针和指示,有爱国心的彭德怀和林彪曾经一度拒绝接受,打了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兵三百多人)和&#8220;百团大战&#8221;(实际是百排小战),因而不断受毛的批评,而先后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和饶漱石则坚决执行毛的指示,新四军从未对日军打过一场稍大的战斗。毛曾指使刘和饶授意潘汉年去和汪伪、日方会谈。正是有毛和刘、饶的指示,潘汉年才敢于大胆随汪伪政府江苏省主席李士群(特工头子)去会见汪精卫,并与日本特务机关&#8220;岩井公馆&#8221;头子袁殊(潘的部下)去与日本军方商谈。商谈内容,最好互相配合共同对付国民党的抗日力量,最少也要使日伪与中共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以便中共能放手大发展,扩大实力,将来打败国民党,这正是毛泽东心中&#8220;联吴抗曹&#8221;的&#8220;三国志&#8221;谋略。</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1.潘汉年与日方会谈虽未达成协议(原因是日寇看到毛泽东嘴上把抗日喊得震天响,怀疑毛心中有诈,不敢轻信),但仍有不少成果,双方都有默契,事实表现如下:(1)日军伪军与新四军基本上处于停战状态,新四军才得以全力夺占国民党政府在苏北的抗日根据地,消灭国民党在苏北的十多万军队,而日寇也得以腾出兵力,向西南各省的国民党抗战军力大举进攻。(2)华东一带是日寇经济掠夺的主要地区,是汪伪政府首都所在,他们的统治解除了新四军的威胁。(3)江南沦陷区的战略物资和人员可以顺利通过日伪封锁线进入新四军统治区,很少阻碍。(以上情况,当年共产国际驻延安代表彼得&#8226;弗拉基米诺夫的回忆录有详细记载)</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2.潘汉年忠实执行毛泽东直接或间接的指示,与日伪会谈,获得&#8220;和平共处,互不侵犯&#8221;的重大成果,使中共在抗战期间能大大扩张地盘发展军事实力,潘汉年无疑是对中共立了大功的。但建国后反而受到残酷镇压&#8212;&#8212;从上海副市长任上撤下,长期投入监狱直至病死在湖南劳改农场。其原因何在呢?根据各种资料,人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判断:毛泽东深知在抗战中秘密和敌人会谈,是破坏抗战的犯罪行为,如果这件事被彻底揭露出来(事实上,当时在陪都重庆已有知情人揭露此事,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中共当局不得不发表声明加以否认),将会破坏他的&#8220;抗日&#8221;名声,或者说会被剥掉他的&#8220;抗日&#8221;伪装,甚至会在他的死后给他以&#8220;破坏抗战的民族罪人&#8221;和&#8220;汉奸&#8221;的溢号,这是他决不能容忍的。因此他才下狠心给潘汉年栽赃(说他瞒着党中央与日伪会谈)和灭口(监禁到死亡),让潘汉年永远做他的替罪羊。正象他后来对刘少奇、彭德怀、高岗、章伯钧等许多栽赃、灭口一样,这原是毛泽东阴险毒辣的一贯作风。</div><div><br /></div><div><br /></div><div><br /></div><div>潘汉年案&#8220;是冤案,如今已成公论。毛泽东一手制造的无数冤案,造成广大人民(包括许多忠贞的共产党员)多么深重的灾难啊!恽逸群的悲剧不过是毛泽东时代无数悲剧中的一件而已。</div><div><br /></div>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人物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