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width: 730px; height: 56px" class="detailTeaserBox"> <h4 class="detailContentTeasertext">中日围绕钓鱼岛撞船事件剑拔弩张,这一事件自然成为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此外,正面肯定国民党抗战贡献的纪录片在香港上演,但在中国大陆可能无法公映;胡锦涛在深圳单独会见李嘉诚,在香港商界引起议论也是港媒关注的话题。</h4></div> <div class="clearing"> </div> <div class="detailContent"> <p> <p><strong>钓鱼岛是一枚棋子</strong></p> <p><strong><img border="0" hspace="8" alt="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vspace="8" align="right"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0/Sep/912201002138093_100.jpg" width="194" height="143" /> </strong>香港《明报》本周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国政府若过度忍让<strong>,</strong>最终只会失去钓鱼岛》。社论写道:</p> <p>"自从美国1972年移交钓鱼岛给日本「行政管理」之后,中日就钓鱼岛主权争议不断,当时中国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暂时回避此问题,虽然日本口头同意,但实际上,日本容许国民登上钓鱼岛竖立灯塔,保安厅长期派遣船只在钓鱼岛一带海域巡逻,实现其「低度控制」的部署。近期,日方的举措,可能已经加强了控制钓鱼岛的强度。例如今次出事的「闽晋渔5179」,以往也曾在钓鱼岛一带作业,遇到日方巡逻船,巡逻船只以大音量广播喊话,要求渔船离开,这次则是两船夹击,驱赶渔船。此外,日本继「闽晋渔5179」之后,前日在伊豆岛屿海域的所谓专属经济区,也扣押了一艘台湾渔船,拘捕船主和船长。从这些迹象显示,日本在其西南外海的岛屿,取态愈来愈强硬。对于钓鱼岛,日本是否已经由「低度控制」向「公开占领」过渡,值得关注。"</p> <p> 《明报》的社论写道:"近期,日本传媒就日本对其西南外海岛屿一些军事部署和意图,消息甚多。……上述消息,表面上是日本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和举措,究其实质,是日本配合美国重返亚洲、领导亚洲事务的战略部署,目的在遏制中国,而日本利用这个契机,借助美国深化其军事大国的部署。以此背景观之,日本在钓鱼岛的取态愈趋强硬,是必然发展,因为钓鱼岛乃制造事端、围堵中国的其中一枚棋子。"</p> <p><strong>正史应由民间修</strong></p> <p> 本周还是侵华日军在南京签字投降65周年的纪念。据《明报》报道,由非官方制作、首次全景展示1937至1945年国民党正面抗日史实的文献纪录片《国殇》,在香港举行首映礼。报道说:"出品方阳光卫视预料此片较难与内地观众见面,但总策划陈平表示,将坚持以公民影像纪录史实,「任何一个朝代、政党在修史时都会有其立场及所代表的利益,不可能客观公正,所以正史应由民间修订。」"</p> <p> 《明报》的报道还写道:"国民党抗日期间在正面战场发挥领导作用的事实,至今仍遭内地当局回避,上周五(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中共是抗日「核心力量」,遭到台湾官方与民间异口同声驳斥。《国殇》导演之一、曾是台湾老兵的陈君天说:「《人民日报》的言论很愚蠢,片子所讲全是真的,我不否认共产党打游击战牵制了一部分日军兵力,但真正同日军正面作战的是国民党,国军有254名将军阵亡。过去中共要打天下,但现在事过境迁,应该更成熟有气度,不要再去捂这些事,应让人民知道真相」。"</p> <p><strong>胡锦涛会李嘉诚-厚此薄彼?</strong></p> <p> 另外,本周一胡锦涛在深圳参加特区成立30周年庆典时,单独会见了香港富豪李嘉诚,在香港商界圈内引起议论,被认为是厚此薄彼。香港《苹果日报》透露,就连最老资格的香港人大代表吴康民都有意见。报道写道:"前港区人大代表吴康民在报章撰文指,此举对香港首富过度重视,令人感到香港的基层群众和中产人士,与工商富豪的关系,在中央眼中失去平衡。吴康民续谓,对內地和深圳经济发展有贡献的香港富商,不只李嘉誠,还有胡应湘、邵逸夫、李兆基及田家炳等,其中胡应湘倡导建設香港至广州的高速公路,而邵逸夫就相信是捐钱最多。他形容,胡锦涛「不管時间长短都见一见李先生」的说法,的确令中国人民「刮目相看」。"</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