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国走上“日本之路”

<p>目前,中国已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诸如吴敬琏、John Makin等中美知名经济学家却纷纷推测,中国可能要经历与当年日本极为相似的经济低迷期&#8212;&#8212;&#8220;十年萧条&#8221;。鉴于中日两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非常相似,所以当年日本的情况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不过日本的经济衰退对与人民和政府来说是个&#8220;循序渐退&#8221;的过程,而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重蹈日本的覆辙将会带来更大的痛苦。</p> <p><br />  其实日本的&#8220;经济萧条期&#8221;在全国扩张之前,一些经济学家就对其过分依赖&#8220;出口&#8221;和&#8220;固定资产投资&#8221;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危险模式提出了警告。毋庸置疑,日本在当代的东亚体制中具备先天的优势,例如,西方体制中的政党更迭经常会造成的政府决策缺乏远见,而与此不同的是,日本自民党的长期统治(自1955年至2009年)让东京政府可以对决策进行深入探讨和执行,再加上聪明、负责、勤劳的人民,使得日本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向&#8220;可持续发展&#8221;的模式来过渡。3</p> <p><br />  尽管&#8220;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8221;并不想去复制任何模式,但与&#8220;日本之路&#8221;的相似之处确实非常明显。正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一样,中国政府也在逐步调整依靠&#8220;出口&#8221;和&#8220;固定资产投资&#8221;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而采取&#8220;拉动内需来带动经济增长&#8221;的政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极具&#8220;权力主义&#8221;的中国政府没有为了短期的政治私利来牺牲国家的长期利益,而是集中精力推行这些政策。</p> <p><br />  日本政府稳固的&#8220;国民制度&#8221;</p> <p><br />  但是,作为北京政府面对&#8220;全球金融危机&#8221;时的应对之道(银行贷款从08年的7500亿美元飙升至09年的1.4万亿美元), 中国正在用一种&#8220;不可持续发展&#8221;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8220;国内消费&#8221;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实际上是下降的,目前刚刚超过30%,这是当代经济史上所有主流国家中最低的。其实这个数据一直在不断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强降至世纪之交的40%,而在08年全球经济下滑之前约为36%。2</p> <p><br />  相似的模式往往导致相似的问题,例如中国的人口问题就与日本极为相像,但更糟糕的是,两个政治经济体间的差异对中国来说应该不是个好兆头。日本&#8220;经济萧条期&#8221;开始时,政府已经建立起一套稳固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财产权和稳定的政治体系,后者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导致自民党于去年在没有暴力流血事件的情况下交出国家政权。虽然日本的发展模式一度被称为是&#8220;国家主导型&#8221;,但&#8220;私营经济&#8221;却占据着约四分之三的国家资本,这就意味着在&#8220;经济增长期&#8221;国民可以大有赚头,而即便在&#8220;经济萧条期&#8221;,大部分日本人仍然可以过上&#8220;好日子&#8221;&#8212;&#8212;并且能在变老之前成为一个&#8220;富人&#8221;。4</p> <p><br />  与此相反,在长达30年的改革之后,这些制度在中国依然很不成熟,同时,中国的发展模式把&#8220;国家&#8221;的作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国有企业的产出只占全部产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他们却拥有75%以上的国家资本!在08年到09年的&#8220;贷款潮&#8221;中,国企&#8220;霸占&#8221;了90%以上的国有资金,而私企却只有不足5%。</p> <p><br />  国企所拥有的巨大&#8220;偏向性优势&#8221;(在引起民众不满后)导致第一个 &#8220;十年改革(1979到1989年)&#8221;的发生,但中国共产党在1989年又通过种种手段(&#8220;和谐&#8221;起见,此处内容省略,相信你懂的!&#8212;&#8212;译者注)重新夺回对经济权力的把持。</p> <p>&nbsp;</p> <p>  亚洲&#8220;国民收入&#8221;最不均衡的地区</p> <p><br />  中国目前所存在的无可比拟的&#8220;国企一头大&#8221;现象不仅会造成资金使用率低,并且会使经济的&#8220;可持续发展&#8221;面临巨大的压力。国家的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大约12万家国企(及其数不清的子公司)手中,只有那些有身份、有关系的&#8220;少数人&#8221;才会从中受益,而绝大多数人则被剥夺了致富的机会。</p> <p><br />  例如,自2000年以来,家庭收入每年增长2%到3%,但国家相关部门的收入却一直维持在两位数的增幅上。虽然GDP的增长率引人瞩目,但是却有4亿人的纯收入在过去的十年里有减无增。根据官方的数据,我国的&#8220;成年文盲&#8221;人数正在增加,从2000年的8500万增至2005年的1.14亿。而世界银行在200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起,中国最贫穷的那10%人口的收入平均每年下降2.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在GDP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国内的贫富差距却正在被逐渐拉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几代人以来,在收入分配方面,中国已经从亚洲&#8220;收入最均衡&#8221;的国家(尽管当时的起点很低)&#8220;成功&#8221;演变成&#8220;最不均衡&#8221;的国家!</p> <p><br />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没有尝到经济增长的甜头,这个事实会对社会稳定乃至政治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2008年共发生了12.4万起社会不稳定事件(官方数字),其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两倍,而目前北京在&#8220;城市治安&#8221;方面的投入要高于&#8220;军队建设&#8221;。根据中共自身的推断,中国的GDP必须保持8%的年增长率,才能保证该党的执政地位。与日本的情况大相径庭&#8212;&#8212;中国人一样会变老,但大部分永远不会变富。而这些现象可能造成的结果是&#8212;&#8212;社会上脆弱的力量正在悄然融合在一起,有朝一日会形成一股(可能威胁到执政党地位的)力量。</p> <p><br />  倘若中国能走上真正的&#8220;日本之路&#8221;,那应该是件好事!经济萎靡最终导致&#8220;东京政权&#8221;的和平更迭,但如果指望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国,恐怕过渡起来不会那样顺利。(其实根本就不可能!&#8212;&#8212;译者注)</p> <p><br />  <span style="color: #0000ff">作者简介:John Lee,&#8220;独立研究中心&#8221;外交政策研究员;华盛顿&#8220;哈德森研究所&#8221;交换学者;著有《中国会失败么?》一书。</span><br />&nbsp;</p> <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