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主义已经“毕业”

在这一刻,中国民族主义已经完成了其全部历史使命,宣告“毕业”。将来能够威胁中国未来的根本问题,不再是外国的入侵或封锁,而是国内各阶层利益严重分化造成的社会不稳定。中国需要的是一种自洽的、对一切社会问题都能提出解决方案的理论体系,它可能是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新儒家,但不再是泛泛其谈的民族主义。因为民族主义虽然本身就是为调和各阶层利益而产生的,但中国已不再有把它召唤出来的手段。能在一个超级大国中唤醒民族主义的,只有全面战争——弗兰德斯战壕里的英国人、硫磺岛海滩上的美国人,其爱国精神和勇敢作风并不逊色于对面穷凶极恶的对手——但现代的全面战争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分析:扣船风波中的中国态度

华盛顿尼克松中心(Nixon Center)中国问题专家唐安竹(Drew Thompson)表示:“亚洲非常担心,中国正变得更加武断,不那么愿意协商和妥协。因此,这些国家正越来越频繁地转向美国。”
对于中国在南海诸岛问题上的态度,东南亚国家的焦虑情绪在与日俱增——中国大陆、越南、马来西亚、台湾、菲律宾和文莱都声称对这些岛屿拥有全部或部分主权。

日本放人并不等于中国赢

如果钓鱼岛风波就此落幕,中国沾沾自喜,以为打了大胜仗,随后回到常态,一方面压制民间保钓,一方面放任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管辖权,那么,这一场风波的结果,中国还是输家。因为谁都知道,中国船长总会回来,“无条件释放”其实是一句空话,而钓鱼岛并没有回来。中国为了一个船长,大动干戈,而钓鱼岛领土则视而不见,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国际社会认为“中国不理性”的印象,中国威胁论难以消除。

没有赢者的比赛

中国政府和老百姓正在从道义的角度强有力地宣扬“这是中国外交的伟大胜利”,同时主张必须坚持向日方施加压力,持续性展开反制措施,要求日方道歉和赔偿。菅政权则即将面临来自媒体、民众、在野党等综合性压力,不得不保证透明性地解释此次判断的来龙去脉。我站在日本人的立场,认为中方怎么总结、评估此轮尖阁诸岛/钓鱼岛风波并不重要,挑出对方毛病很简单,人们往往也会这么做,并忽视自己的责任在哪里,反思在哪里。但与中国打交道若干年的我比较清楚,人家有人家的国情与体制、成就与无奈,日本人对此说三道四毫无建设性,不如进一步观察对方国情,了解自己的问题,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

“让孩子换个活法”——中国白领掀起海外生子潮

“大陆人来香港产子,香港人又去美国产子。”来港产子的张力和孙祥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一张“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免签”、“接受与国际接轨的两文三语香港教育”的香港户口,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渴望民主,让我们学会讲理

要想改善我们的生活,唯一的出路是改善我们自己,第一步,学会讲理。从自己的每次争论,每次上网开始。否则,就是有一天民主来了,我们也不能适应它,甚至把它搞成暴民政治,比现在的状况还糟。

制造业终于开始回暖 美国股市大涨

美国商务部24日公布,受惠于经济逐步好转,带动企业支出强劲回升,8月不包含运输部门的耐久财订单增加2%,扭转7月下跌2.8%的劣势,创下3月来最大增幅,也优于分析师预测的增加1%。美股早盘应声大涨,道琼指数劲扬近200点,那斯达克指数也攀升近2%。

温家宝将撤除对台飞弹谈话 马英九政府采用冷处理

马英九在冗长的二十分钟公开演说中,只字不提温家宝撤除对台飞弹终将实现的谈话。在离开会场时面对媒体锲而不舍的追问,也只是用例行的招牌微笑作回应,不发一语。直到傍晚总统府才发表一纸声明。总统府在声明中表示,这是一项务实的作法,并对大陆方面以台海和平与区域安全的角度释出政治善意,表达肯定之意。

何止保皇

看了《纵览中国》上发表的一篇谈当年77,78,79三届“知识精英”在政治立场上的分化,有一点感想和观察。我的印象中,这样的分化好像早就形成了,不是最近的事。实际上,当下,有些人比“保皇”走得更远,想得也更深。和这样的想法和言论相比,今天,如果一个学者还在为如何“维稳”而操心和献策,那可能说明他还不是在这个分化的最极端的那一头。 (本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