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牧师扬言要在911悼念日烧《可兰经》,引起媒体一片哗然。但在美国左右各派的一致强烈批评谴责下,那位牧师取消了烧书计划。<br /><br />但尽管如此,穆斯林世界还是发生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导致多人丧生。仅在巴基斯坦就有三个天主教堂被攻击,一座被烧。<br /><br />这个扬言要烧《可兰经》的牧师的教会,规模还不到50人,而且最后又取消了烧书计划。但为什么穆斯林世界还是暴怒,还要大规模反美?难道他们不知道50人(的教会)在美国三亿人口中是连千万分之二都占不到的极少数?甚至只是那一个人(牧师)的疯狂(更是作秀)行为?<br /><br />但在伊斯兰世界,如同在任何独裁国家,理性的思维者是极少数,而被洗脑的“暴怒者”们则持续不断地用疯狂的行为,强化着世人对那个世界的“成见”。美国女评论家马尔金(Michelle Malkin)撰文指出,即使没有牧师要烧《可兰经》,穆斯林照样会“发怒”。<br /><br /><strong>穆斯林的永恒怒火</strong><br /><br />马尔金是菲律宾后裔,是当今美国最知名的右翼评论家之一。她每周给报业托拉斯写的专栏,在几百家报纸刊出;她也在福克斯和MSNBC等电视做评论,还有点击率数百万的个人博客,有相当的影响力。她在题为“穆斯林的永恒怒火”的专栏中,举了很多穆斯林社会暴怒的例子∶<br /><br />印度虽是民主国家,但那里的穆斯林照样暴怒。在喀什米尔,当地穆斯林把一家服装店给砸了,说他们卖的内裤上的图案像是清真寺,亵渎阿拉。但其实那个图案是模仿伦敦的圣保罗教堂。<br /><br />德国有个模特,穿了件印有《可兰经》经文的时装,结果穆斯林扬言“处死”她。理由也是亵渎真主。<br /><br />美国知名的耐克鞋公司,被迫收回80万双鞋,因穆斯林暴怒,说上面的商标像是阿拉伯语的“Allah”,等于把真主踩在脚下。而实际上那是英文的Air(空中飞鞋)。<br /><br />世界知名的荷英联合冰淇 公司的商标,也被穆斯林抗议,他们说,如果把这个logo倒过来,再从右往左反着看,很像“Allah”。马尔金写到这里不无嘲讽地说,“真无法想像,如果带上3D眼镜看的话,他们又会看出什么。”<br /><br />最可怕的是几年前尼日利亚举办“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当地的穆斯林说这是冒犯真主。他们纵火、殴打、刀捅,造成200多人死亡!当时有位记者开玩笑说,如果穆罕默德在世,他将会同意这种选美,“还可能从中选一位做妻子。”这家报社感觉不妙,随后连发了三次更正和道歉,但都无济于事,那些暴怒的穆斯林还是把这家报社给烧了;还对那个记者下了追杀令,说全球的穆斯林“都要把杀死这个作家当作宗教责任。”这个记者逃去了挪威。<br /><br />在苏丹,一位去当地学校做义工的英国女士,天真地把教室的一个玩具熊起名“穆罕默德”,结果当地穆斯林暴怒,说是亵渎真主,喊叫“杀了她,用行刑队的齐射杀了她!”“没有宽恕,死刑!”这位54岁的英国女士不断道歉认错,但还是被关押八天,抽了40鞭!<br /><br />更不要说,几年前的丹麦“默罕默德漫画”事件,更引起全球穆斯林的暴怒!从阿富汗、埃及、黎巴嫩、利比亚,到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狂怒的穆斯林示威闹事,导致几百人丧生!而那个丹麦漫画家,也遭到穆斯林的全球追杀令,要对他“斩首”。<br /><br /><strong>一切灾难都是外部造成的?</strong><br /><br />为什么穆斯林动不动就暴怒?在西方作家中,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研究的是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V. S. Naipaul)。他不仅出生在第三世界(Trinidad),还曾两次去印尼、伊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这四个非阿拉伯的穆斯林国家采访考察,随后写了《在信仰者中间》和《难以置信》这两本书分析穆斯林的心理。<br /><br />根据第一手观察,奈保尔得出这样的结论∶伊斯兰教只提供信仰,只提供预言,却无法解决穆斯林国家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于它本身提出的政治问题,它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无法提供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宽容的多元文化。<br /><br />虽然中东盛产石油,但阿拉伯联盟的二十二个成员国,几乎都是贫穷落后。政教合一的专制制度,使它们成为一个封闭的落伍社会。面对民主而富有的西方存在,伊斯兰世界感到威胁。尤其是随着电脑、手机、卫星电视的出现,伊斯兰世界的人们,也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贫穷、落后。但那些伊斯兰世界的独裁者,不是改革自身,而是像前共产苏联和中共一样,把一切过错都推到外部。奈保尔说,“和共产主义国家一样,抵抗西方成为支撑穆斯林独裁者的最有力支柱。”他们强调伊斯兰是纯洁的,美好的,是腐败、堕落的西方文化的侵入,尤其是外部大小两个魔鬼(美国、以色列)造成了伊斯兰世界的灾难。<br /><br /><strong>伊斯兰狂热是靠仇恨喂养的</strong><br /><br />奈保尔认为,“伊斯兰教的问题是一个比其他任何第三世界的问题都更严重的问题。”因为“伊斯兰的狂热是一种被神圣化了的狂热,对信仰的狂热,政治狂热。” 他说“在旅途中,我不止一次地见到敏感的男人们,他们随时都酝酿着恐怖骚乱。”奈保尔甚至认为,“不少穆斯林人的主要‘感情’就是狂热和仇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靠仇恨喂养的。”<br /><br />但穆斯林世界也有觉醒者。在《信仰者中间》这本书中,奈保尔不无讽刺地说,那些穆斯林人只要有机会,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信仰的土地”逃到“金钱的土地”,逃向西方。奈保尔说,西方长期对独裁的穆斯林世界的容忍,迟早会给文明世界带来灾难。正在美国访问的前英国首相布雷尔,也呼应这种看法,他在接受福克斯电视节目主持人汉尼提(Sean Hannity)的采访时说,穆斯林世界里是有追求变革的理性者的,但他们是少数;他们希望美国等西方国家能够强硬、强势起来,以促使穆斯林世界也变成理性、多元、开放的社会,而不是动不动就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