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劉曉波榮膺諾貝爾和平獎是中國之光,卻非光榮之意,任何政權把一個以筆言志的公民關在獄中,都是整個國家的恥辱。劉曉波乃中國之光,在於他是暗夜里的一束光,照亮了世道人心。</p> <p>在過去風雨如晦的年代,我們有魯迅,他是民族脊梁;在知識分子脊梁被打斷的年代,我們有林昭,她是無邊漆黑中的一枝火把;在世界文明潮流奔涌到一個關鍵拐點,我們有百萬和平學生與市民,他們是化為精魂的啼血杜鵑;胡錦濤宣稱“牢牢把握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致使五四精神退化為向黨國表忠的國慶巡遊青年方陣,但我們仍有韓寒,他是疾風之中拒不倒伏的小草。沒有他們,我們這個蒙塵蒙羞的民族,連最后一點尊嚴都失落了。劉曉波的意義,更在於他如精衛銜木石,為中國重建所剩無多的個人尊嚴和民族尊嚴。如果沒有這束光,專制“黑洞”將把人間所有是非善惡標準都吞噬凈盡。</p> <p>北京當局的惱怒和惡形惡狀,一如既往,在口不擇言之際,已忘記自己曾為“觸犯”南非法律而被囚禁的曼德拉獲諾貝爾和平獎拍手稱快;“觸犯”緬甸軍政府禁令而被囚禁的昂山素姬獲諾貝爾和平獎,北京也未出惡聲。更何況劉曉波與《〇八憲章》沒有一句話一個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憲法。</p> <p>可以想象,當局下一步就緊急啟動抹黑工程,劉曉波八十年代還是剛出道的“黑馬”,說過中國“要被殖民三百年”;還有他六四繫獄時的“認罪書”,可以肯定當局會搬出來晾曬。然而他正在那次牢獄之災開始了鳳凰涅磐,他吸取的思想資源和個人立身處世都不一樣了,《〇八憲章》就是總括。劉曉波會坦承曾有過“殖民說”,坦承自己曾有過軟弱和迷惘。反觀中共早年也矢言追求自由民主,主張聯邦制,但它背叛理想之後還不敢承認自己曾有過那樣的理想,連《歷史的先聲》(集錄中共早年相關文獻)都成了禁書,怎好意思去翻曬劉曉波的老賬?</p> <p>劉曉波獲獎的另一啟示,中國特色之“有奶就是娘,有錢就是爺”流行價值,並未成為一些國際幫閒鼓吹的“北京模式”,哪怕歐美經濟仍未擺脫淒風苦雨,普世價值仍是人類文明的座標。</p> <p>現時壓力團體和國際輿論均要求北京釋放劉曉波,我看情況剛好相反,當局固然要強橫一陣,但它更頭疼的是如何把這塊燙手山芋扔出去。按大陸法律,當事人認罪才能假釋,劉始終不認罪。誠然大陸並非法治國度,硬把他放出去“就醫”也無不可,前提是逐出國門,留他在國內比關在牢裡一樣麻煩。但劉獲獎後,便是把牢底坐穿,也決不肯出國,如之奈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