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中国知识人发表声明支持刘晓波获奖呼吁启动政改(新版 英文版 法文版 日文版)

刘晓波是诺贝尔和平奖的恰当人选,他坚持以非暴力手段维护人权,以理性的态度抗议社会不公正;他以坚韧的态度争取实现民主宪政目标,而在身受迫害时摒弃仇恨心理,这一切使他无庸置疑地拥有获奖资格。刘晓波的理念和实践也为中国人在解决政治、社会冲突中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典范。

解读《时代》周刊的中国视角

10月1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将登上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这也是温总理首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对其中国视角的解读,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方主流价值观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印象。

刘黑手,你也有今天

我们流泪,不是因为屈辱无助,不是因为悲愤沮丧,不是因为黑暗中踽踽独行,年华性命只在误解与冷漠中奉献;而是因为,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和平奖告诉我们,刘晓波和他的同道不再孤立无援;而是因为,再蛮横的权力也无法将中国这方土地在精神上与世界隔绝——哪怕执政的还是共产党;哪怕对思想、言论、传媒发号施令的还是中宣部;哪怕道貌岸然的法官仍须对党委惟命是从;哪怕从“无产阶级”蜕变为 “既得利益权贵” 的大权在握者,依旧以为手里有块肉骨头就能把所有的人变成狗!

挪威教授阿努尔夫•科尔斯塔指责胡锦涛在刘晓波获诺贝尔后造谣

阿努尔夫•科尔斯塔教授得知(新华网以他的名义批评诺奖)后立刻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发表声明:“这纯粹是造谣,是戈培尔的故伎重演。胡锦涛企图假借挪威人的名义损害挪威诺贝尔奖的名声,其卑鄙目的永远不会得逞。我完全赞成诺委会把今年的和平奖授予中国民运人士刘晓波博士,祝愿中国人民早日摆脱共产党的独裁统治,获得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