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仍身在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10日与妻子刘霞会了面。见到刘霞,刘晓波哭了,他对妻子说,\”这个奖首先是给六四亡灵的\”。法新社等媒体引述美国人权团体\”现在自由\”表示,中国当局把狱中异议人士刘晓波的妻子刘霞,软禁在其北京公寓之中。
每月存档:2010年10 月
港媒评论:刘晓波“因言入罪、因言获奖”
香港各大报纸今天都在头版头条或多个版面多角度报道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并刊发了大量评论和照片。
调查:中国人与中东人最爱上网
一项有关世界各地上网习惯的研究显示,中国人与中东人是世界上最忙碌而且最热衷于上网的互联网用户。
中国人同时也是最容易接受在社交网站上与其沟通的品牌与广告商的用户,突显出在线营销商在亚洲拥有大量基本未及开发的机遇。
全球汇率战争停战无望
全球各大经济体在汇率问题上的分歧空前巨大。中国指责美国奉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大量资金如洪水般流向新兴经济体,破坏了后者的稳定,而美国则坚持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应加强关注汇率和中国的外汇储备积累。
陆建德、罗志田、沈渭滨等: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回溯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的第一声枪响,辛亥革命距今天已九十九年整。暂且搁下为辛亥革命穷究种种光荣与伟大,将政治意义宏大的话题留给一年后的百年纪念日吧。不妨先把视角前移至革命的对立面,审视清王朝的最后岁月。因此,也就有了这次“山雨欲来——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座谈会,以及下面三万多字的座谈纪要。山雨欲来的不确定感贯穿着晚清的最后十年,而这也正是本次座谈会最为关注的时间节点。在革命思潮渐成气候、地方势力尾大难掉的困局之中,国步方蹇的清王朝展开了看似生机勃勃的十年改革豪赌,大办新政、预备立宪、废除科举等举措也让王朝末世一度颇具中兴气象。但正如一位与会者所言,清末最后十年最令人感慨的,莫过于这是一部事与愿违的历史。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在武昌城的枪声之后戛然而止。
余英时的历史世界
英时学术生涯,涉及的方面甚广。一般学者能成就他许多方面中之一二,已属不易,而他能体大思精,从细密梳耙中见大问题,面面俱到,举重若轻,非有大才而又有勤劳不能成功。英时老当益壮,并无重大疾病,读书著述,精进不已。今兹新作问世,忝为老友,特就所见,邀请读者共同欣赏这位当代大师的作品。珠玑满目,必能令君受益。对于史学界的同仁们,读英时的作品,又有一番享受:领会安排史料并逼出结论的治史技巧,可观的智慧。正如观看围棋高手落子布局,能感受到别一番愉悦。
豢养的走狗比主子更凶恶(附司马南文)
司马南的这篇奇文也不敢写上刘晓波三个字,岂不可悲!其实,中国当局对刘晓波获奖一事,进退失据,沉默不言,便是自知无趣。谁知道司马南全然不看主子脸色,把这事情捅将出来,我担心他马屁拍到了马脚上了。司马南不妨对主子建言,把刘晓波等人的08宪章拿出来批判,看看能不能把08宪章批倒批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那就是主子带着几个狗腿子出门作恶。往往主子还没言声,狗腿子就欺凌百姓,抢夺民女,作恶多端。这就所谓是走狗比主子更凶恶,司马南是也!(本刊首发)
祝福晓波,祝福中国
借助于诺贝尔和平奖,必将唤起国际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人权问题,有望对中国改善人权状况和民主化转型提供更多的外部助力;借助于诺贝尔和平奖,长期遭中共封杀的“刘晓波”的名字将有望冲破信息“柏林墙”回归公众视野,他的声音,他的思想,他付出自由代价追求的事业,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多的理解认同;“零八宪章”这场“不分朝野,不论身份,求同存异,积极参与”的公民运动,也必将引起国人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本刊首发)
苍天开眼
许许多多的生活在中共铁蹄下的,为中国光明的前途做着艰苦卓绝的努力的人们对刘晓波获奖的期盼是那样的真挚,在那一长串的“公开信”的名单中,他们坐过牢,他们受迫害,他们没自由,但他们为刘晓波呼吁,因为他们曾声明“我们和刘晓波不可分割”,他们曾愿意同刘晓波一起承担中共强加给他的“罪责”,今天,他们有权利与刘晓波一起分享荣光。整整一天,马不停蹄的奔波、工作,但却不可遏制地久违地兴奋——为刘晓波!不,也是为中国!“苍天开眼”整整的一天,心中重复着这几个字,还是忍不住在午夜时分将这几个字写在纸上……(本刊首发)
刘霞和刘晓波的爱情故事
刘晓波夫妇是艺文圈有名的恩爱夫妻,两人相识在朋友一场聚会上,由于都爱好诗文,十分契合,1996年步入礼堂,至今膝下无子女,因为担心投身民主连累到下一代。 刘晓波入狱后,刘霞坚强平静,令人动容,经常奔波探监、送书。今年2月刘晓波二审判处11年徒刑,她获准探望丈夫20分钟,两人隔着会议桌拥抱,刘霞哽咽地说:「以后只能隔着玻璃,拿着话筒,11年都不能再摸到了。」诺贝尔和平奖揭晓前夕,刘霞曾说:「无论刘晓波是否获奖,都会为他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