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也爱万圣节?

<p>今天是万圣节,一个原来只属于西方基督教世界,而今天也属于中国人的节日。</p> <p><br />西方的节庆在中国的流行已经成了当今中国大众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一开始是圣诞节,后来是情人节,现在是万圣节。按照这些节日原来的含义,万圣节最西方化,但今天这个节日早已从宗教历史传说中脱敏,也在中国登堂入室,从涉外饭店和外商机构渗入平常百姓家,成了青年人和有幼小子女的年青夫妇的最爱。北京上海这些大都市不用说,在我的老家苏州市,只要上网一查,形形色色的商业促销和私人派对和聚会的消息让人目不暇接,南瓜灯和鬼怪化妆的图片比比皆是,很多比在美国司空见惯的更有创意。   </p> <p><br />万圣节在中国的流行再一次突显了西方文化对非西方文化的渗透力,而这种渗透力是建立在普遍人性基础上的。按照反美反西方的文化霸权理论,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是政治统治,经济扩张和军事优势的副产品,又反过来用文化心理巩固这个强势。这个理论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但它无法解释一个日常事实:为什么那么多从来没有接触过西方文化的华裔儿童,一来到美国就喜爱上了这个节日?为什么在华灯初下的鬼节之夜,那么多华人家长看到自己幼小的子女挨家挨户敲开邻居的门拿到大把的糖果时深受感动?为什么那么多年青人会在戴上神神鬼鬼的假面具时感受到莫名的刺激和兴奋?为什么在那些西方文化毫无根底的中国城市,万圣节一经介绍,无需任何动员组织和宣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就趋之若鹜?</p> <p><br />和任何文化下的节庆一样,西方的这些节庆也有它们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宗教内涵,这些决定了它们是完整的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但它们之所以能走出西方社会,被非西方社会的人群接受,是因为它们体现了超越&#8220;西方&#8221;的人道原则和平等观念,鼓励人性中对幸福,新鲜和刺激的追求,满足了不同年龄的人对生活的向往。在形式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鼓励使得这些节庆也显得更有趣和生动。和产生于西方文化的这些节庆相比,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神道教和儒家文化等等也产生了众多节日,有的也和西方文化下某些节日的含义类似,但没有一个能走出自己的文化,被异质文化下的人自发地接受甚至拥抱的。中国文化的节日,从春节到七夕,没有一个对非东亚文化的人有自发的吸引力,就连很多西方人喜爱的舞狮子和耍龙灯,也不是一个私人性质的活动,有谁在中国城外面见过它? </p> <p><br />&nbsp;不错,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确实和西方力量和现代性的扩张同步,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心和生活的世界而非机械和力量的世界,用&#8220;霸权&#8221;等等来解释是非常有局限的。人类世界应该有一个共识: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普世的,在更大程度上符合人性的就更有普世性。万圣节之所以能超越西方文化被中国人接受,又一次从一个心平气和的日常生活的角度说明了普世价值高于中国特色。&nbs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