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div><img title="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展出的 […]
每月存档:2010年11 月
国际特赦组织聚焦经济发展下人权危机
<p>国际特赦组织新任秘书长萨利尔•赛迪(Salil Shetty)在香港表示 […]
德国国防部长访问中国
<img src="http://www.dw-world.de/image/0,,61818 […]
《潇湘晨报》两主编因刊发纪念辛亥革命报道被停职
<div> <div><img src="http://www.chi […]
美国人权组织批评潘基文避谈人权讨好中国
<p>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周二,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潘基文期望联合国与中国加强合作。会谈 […]
奥巴马亚洲之行将”不断提汇率问题“
<div story-body=""> <div> <div […]
康有为流亡——戊戌变法失败之后
1913年12月,当康有为结束了16年的海外生涯回国时,曾请好友吴昌硕刻了一枚印章,上书“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这枚印章生动地反映了康有为十几年间周游世界的经历。戊戌变法时,康有为虽然主张学习西方,但他从未出过国,也不懂洋文,对西方的认识全都从国人的翻译作品中来,不免存在诸多误读和想象。流亡海外,正好为康有为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观察世界的机会。
中国模式与中国问题
中国模式是行政权拉动的现代化,背后有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所带来的维稳压力和付出的成本。 另一个,就是低工资和无工会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农民工。按秦晖的说法,这是一种低人权优势。中国的举国体制,也是鼓吹中国模式的人所津津乐道的。举国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过去凡诸科研,体育甚至教育,都有这种模式的实践。甚至,今天资源垄断性的大型国企,也可以说是一种举国体制。
啼笑皆非的出版审查故事
我在中共控制下的出版界混了16年之久。作为谎言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也经历了不少出版界的内容审查故事,现挑拣几个叙述如下……。
出版审查是中共当局维持其谎言机器的重要一招,在具体的针对所谓犯规事件追加处罚时,连坐和株连制是其一贯手法。只有在没有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国度,这样的荒唐故事才会应运而生、层出不穷。(本刊首发)
传朝把两岛「租给中国100年」
朝鲜将位于鸭绿江上的威化岛和黄金坪岛以租赁的形式交由中国开发,租期从50年破格延长至100年,欲将二岛打造成朝鲜版香港。不过,《环球时报》记者在朝鲜官方媒体上并没有看到任何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