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em>摘要:美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未来几十年也不太可能出现“后美国”世界。但美国未来更高明的做法应该是将硬实力和软实力进行有机整合,以响应全球信息化时代新形势下的要求,同时发挥其强大的同盟和关系网的作用。</em></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21世纪之初,世界权力资源的分配很不均衡。以美国为例,人口总数不足全球总人口的5%,但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承担全球近一半的军费开支且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教育等软实力资源。美国现在仍拥有这一切,但是美国实力的未来现在却备受争议。很多分析家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解读为美国衰落的开始。比如,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就曾断言,到2025年,“美国仍然会很强大,但对全球的支配能力将大为减弱。”</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实力是指实现国家期望目标的能力,而提供这种力量的源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16世纪的西班牙靠的是殖民地和黄金,17世纪的荷兰靠的是贸易和金融,18世纪的法国靠的是庞大的人口和军队,19世纪的英国靠的是其工业革命先导地位及其拥有制海权的海军。我们这个世纪则主要表现在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全球化,要想更好了解这种变革,我们就必须学会少走弯路。</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首先,人们必须摆脱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国家衰亡好似器官之衰老。国家与人体不同,没人能预测出哪个国家能够存活多长时间。古罗马在权力到达巅峰后的三百多年里仍然统治着世界,即便到了后来,也没有哪个国家起而代之。与当下流行的这种中国、印度或巴西将在未来几十年超越美国的推断相比,对美国威胁更大的很可能来自现代的异族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在一个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世界里,权力的扩散可能比权力的转移更危险。传统理论认为实力最强的国家莫过于掌握一只最庞大的军队;但在信息时代,提供最具新闻价值的国家(或者非国家行为体)有时也可能胜出。</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当今权力的分配方式类似于一种错综复杂的三维立体式的国际象棋博弈。在棋盘顶层,军事力量明显倾向于单极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这种优势不会改变。而在中层是经济实力的比拼,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以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等主要经济体还有其他正在成长的新兴国家为代表,出现了多极化的局面。底层博弈涉及的超国家间关系,包括各种非国家行为主体如负责电子汇款、转账的银行家,贩卖武器的恐怖分子,威胁电子信息安全的黑客,以及像传染病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底层的权力分配非常分散,看不出单极或多极,更谈不上谁掌握霸权。</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在洲际政治方面,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亚洲开始重返世界政治舞台。1750年,亚洲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及经济总量。但是到了1900年,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和美国的兴起,亚洲经济全球占有量迅速跌至五分之一。到2050年,整个亚洲应该可以重新夺取之前拥有过的“半壁江山”。崛起中的中国和印度可能会引发地区不安定,但这种问题不是没有先例,历史会告诉我们国家政策会如何影响最终的结果的。</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霸权衰落?</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当下有一种理论非常“时髦”,他们把美国的国力与100多年前的英国做比较,然后得出“美国将步英国后尘、霸权衰落”的结论。一些美国人对这种“美国衰落论”反映强烈,但美国永远一枝独秀的想法,既违背常理也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衰落”这个词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绝对衰退,即(自身的)衰败。另外一种是相对衰退,即他国力量的增长以及对资源更加有效的利用造成本国的一种相对退步的现象。</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用大不列颠帝国的衰落来类比美国是有误导的嫌疑。英国当时拥有绝对制海权,建立了号称“日不落”的大帝国。但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在全球主要国家的军队规模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排位中仅名列第四,军费开支也仅名列第三。随着当时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维持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不是自己的财富,而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说起上面谈到的“美利坚帝国”在行动方面要比英国自由的多。与当时遭受迅速崛起的德国和俄罗斯等邻国压力的英国不同,美国得益于天然的大洋屏障(太平洋和大西洋),美国的两个邻国微不足道。</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尽管如此,美国人还是容易陷入“大国衰落宿命论”的怪圈之中。美利坚的国父们非常担心成为第二个罗马共和国。150多年前,查尔斯·狄更斯说“如果每一个美国人,一直秉持着这种信念,相信美国永远可能会穷困,永远可能停滞不前,永远内忧外患,那美国就会照他们所预想的发展下去。”上个世纪的后50年中,许多大事件让美国的“衰落宿命论”再次抬头,这些事件包括: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的经济调整政策以及石油危机,里根时代淘汰“铁锈工业”和预算赤字高企。而接下来的十年后,美国人认为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现在的民意测验显示,很多美国人又开始相信美国的衰退将不期而至。</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一些权威学者哀叹华盛顿政府在处理阿富汗或伊朗问题上无能,他们常引证美国“辉煌”的过去来粉饰他们的论断。美国的实力是不如从前,但那时的美国也绝不是人们认为的那般强大。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了核武器,经济上成为独一无二的全球霸主。但美国还是对“丢掉”中国无可奈何,没能把共产党赶出东欧,没能解决朝鲜战争的死局,没能阻止北越的“陷落”,也没能捍动卡斯特罗在古巴的统治。以所占资源来衡量的国家实力很少与以实现期望结果划等号。“衰落宿命论”怪圈的出现说明,比起权力资源的变化,人们的担心更多的停留在心理层面上。但不幸的是,这种在国内外流行的错误信念,很容易导致政策制定上出现危险的错误。</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中国崛起</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很多人将中国视为最有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的有力竞争者。一些人甚至将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类比上世纪初新崛起的德国对老牌工业强国英国的挑战。最近甚至有一本来自马丁·雅克的新书出版,题为《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末日和新世界秩序的诞生》。高盛公司也指出到2027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然而中国要想取得同美国相同的实力资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自身发展上的困难没有解决。即使真如高盛所言,2030年左右,中国总体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美国,两国经济总量在规模上旗鼓相当,但经济结构不会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国仍将面对大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国很快将开始面临计划生育滞后效应所带来的人口问题。人均收入才是衡量一国经济的精确标尺。假设2030年后中国继续保持6%的GDP增速,而美国以2%的速度增长,从人均收入水平上来看,中国光想赶上美国就得至少到这个世纪中叶。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这种可观的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长很有可能使中国在整体经济总量在规模上超过美国,但这绝不能真的与美国经济同日而语。</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进一步讲,这种线性比较并不准确。一般而言,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增长速度自然就会放缓。中国这种专制性政治体制在驾驭国家权力方面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但这样的政府是否能在更远的将来继续保持下去,这对于中国领导人以及外界都将是个谜。与建立在民主宪法体制上的印度不同,中国在解决政治参与问题(或者说是民主权利)上至今没有找到出路,人均收入增加后,自然人们要追求一些民主权利。中国政府是否能够制定出一套模式来管理日益庞大的中层阶级,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困以及民族矛盾,人们将拭目以待。</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有些人判定,中国将首先挑战美国夺回东亚控制权,进而控制整个世界。即使这一论断属实(其实连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下一代的想法),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在短时期内实现这一目标有待考证。再者,中国领导人必须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感受,因为现在中国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和寻求资源。军事动作过大有可能会使邻国结盟对抗中国,这无疑会大大减弱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中国在亚洲的崛起无疑会受到印度和日本(当然还有其他国家)的牵制,这就让美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美日同盟以及美印关系的改善都在表明:中国想把美国的势力从东亚赶出去绝非易事。从这种力量的格局上看,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其他跟中国打交道的同时应该鼓励中国更多的负起责任。当然在中国崛起的同时,也要提防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内部衰败?</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有人认为美国的“帝国战线过长”让自己深受其害。但到目前看来,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用于国防和外交方面的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美国仍有可能衰落,但绝对会不是因为这种所谓的帝国战线过长,而是来自国内斗争本身。当年的罗马帝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一些分析家注意到当前美国政治的这种“乖僻”,预计美国将来会由于国内意识形态争斗、政治体制崩溃以及经济停滞不前而失去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确实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这种趋势和目前这种沮丧情绪一样模糊不清。</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尽管美国有很多社会问题–很多问题其实一直都有,但连续来看,没有继续恶化。有些问题像犯罪率、离婚率高以及青少年怀孕甚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尽管关于诸如同性婚姻以及堕胎合法类的问题,国内各方仍然争论不休。但民意测验显示人们的容忍度总体上有了提升。市民社会活跃,人们礼拜率也高达到42%。过去一些围绕移民、奴隶制、进化论、禁欲、麦卡锡主义以及民权上的纷争比现在严重的多。一个比较严重的担忧来自美国可能对内控制移民数量的举措。按照现在的移民水平,美国是少数几个能够控制人口总数下降趋势并维持人口总数的发达国家之一。但一点很可能会因为对仇外心理或对恐怖主义的过激反应采取闭关政策而有所改变。1910年,在美居住的外籍人口总数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约14.7%,为20世纪中外籍移民之最。现在,在国外出生的人已占美国总人口的11.7%。但是,在2009年,50%的美国人支持控制外国移民数量,这在2008年时支持该政策的仅有39%。经济不景气让这个问题日益恶化。</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虽然过快的移民增长率会导致社会问题,但从长远上来看,移民将增强美国实力。美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国。50年后,排名可能仍是第三(继印度和中国之后)。不但与经济实力有关,考虑到所有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负担问题,移民能够帮助缓和这种政策性结果的激烈程度。另外,H-1B签证发放的数量与美国记录在案的专利数量关系密切。1998年,硅谷高科技企业的工程师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和印度。2005年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每四家新开办的技术类企业中就有一家有移民参与了公司的创业。</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同样重要的是,外国移民还能增强美国的软实力。受美国移民跻身上层社会所吸引,人们都想到美国来。美国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很多人把他们自己当成了美国人。许多成功的美国人看起来就像外国人。对于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移民不但不会造成任何坏处,反而会帮助加强这两种实力。当李光耀(新加坡国父)断定中国必不能超过美国成为21世纪的主宰时,他援引的根据是美国有一种能力能吸引全球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到美国并把他们快速融入到那种多元创新的文化中去。中国虽然人口众多,可以从国内发掘人才,但相较于从全世界吸引人才的美国,中国的“华夏中心”文化使其创新度略显不足。</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的糟糕表现让人不禁要喝“倒彩”。但请记住宏观经济预测是最靠不住的(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据(宏观经济预测)报告说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十年里美国经济步伐趋将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前美国经济平均增速会在2%左右。这比之前几十年的平均水平要低,但与过去十年中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20世纪80年代,很多分析家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日薄西山”,德国和日本将很快取而代之。美国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锋芒。然而,现在,即便金融危机加上随之而来的萧条,世界经济论坛组织仍然把美国列为全球第四大最有竞争力国家,紧随瑞士、瑞典和新加坡之后。(中国仅排在第27位)。美国经济在很多新兴领域仍然优势明显,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以及纳米技术等。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态度的人想通过美国在信息技术生产和使用占据统治地位这一点来证明美国经济的生命力,但其实信息技术并不是美国生产力的唯一源泉。美国在农业创新方面同样表现出众,如果美国继续实行全球开放化政策,必然能够继续催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经济学家推断美国的生产力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会以1.5%–2.25%的速度继续增长。</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从用于研究开发方面的投资来看,美国仍然是各国中的佼佼者。2007年,美国共用于研究方面的投资高达3690亿美元,比亚洲国家总和(3380亿美元)以及欧盟(2630亿美元)还要多。这些投资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接近中国总投资的两倍(但是比日本和韩国的3%要稍微少一点)。光2007一年,美国投资方共申请注册专利达80000项,比世界其他国家申请专利的总和还要多。尽管很多报告指出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企业税费过高,人力资本上涨以及海外专利不断增多,美国风险投资企业仍然为国内创业团队注入了70%的资金。2009年一份由全球企业家精神观察组织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是世界上最适合创业的国家。原因主要包括:良好的商业氛围、最成熟的风险投资产业、大学与公司间紧密的合作以及开明的移民政策。</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对于美国经济前景其他的担忧大都集中在当前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当前这种水平表明美国欠国外债主的钱越来越多),政府国债数量也在一直增长。用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话说“帝国就是这么衰落的,从债务的激增开始。”除了针对政府国债近期进行的银行救助计划以及凯恩斯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日益增加的医疗和社保投入,再加上借贷成本,所有的这些将消耗国家未来财政收入中的大部分资金。但有些分析家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美国并不会像希腊那么脆弱。</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国家预算办公室推算,到2023年,美国政府国债将与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持平。一般来说,在发达国家,当债务水平超过GDP 90%的时候,经济学家就已经开始担忧。但《经济学家》今年六月份刊载文章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有两大优势可以让它相对平静应对国家债务–它是世界储蓄货币所有国和最大流动资产美国长期国债发行国。与金融危机中对美元信心不足、担心贬值正相反,美元不降反升,债券收益下滑。与能解决影响美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债务危机相比,这种短暂的对美元的信任危机算不上是个问题。</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从这个意义上讲,债务问题非常重要。研究显示,从长远上来看,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利率就得随之上调0.03个百分点。高利率意味着民间投资减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如果政策执行的好,这种利率升高的情况会改善;如果执行的不好,那么就很可能恶化。持续增长的债务可能不会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但是一定会带来长期的风险。</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信息时代取得经济成果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具备一支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大家都知道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在高等教育投入方面,美国与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相比,投入相当与他们的两倍,投入总额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伦敦《泰晤士报》刊登的2009年全球十大名校中,美国大学占据了其中6席。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列出的全球二十大名校中,17所美国大学选入其中。中国大学无一在列。美国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也是在各大同行评审的刊物上发表最多科学论文的国家,比中国同期刊发的文章数量多两倍,比任何国家都要多。这些成就不但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对其软实力也有很大提升。</div><div><br /></div><div><br /></div><div> 美国教育方面总是做到最好–无论是大学还是初高中的中等教育,要么就符合全球标准,要么自身就是全球标准。但是,美国教育也有表现差的地方–太多的小学和中学,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水平十分落后。这样的话,劳动力素质就不可能跟的上信息驱动型经济的日益严格的要求。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但美国的教育上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因为其他国家做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出色。如果想满足信息化基础经济的各种标准要求,美国K-12的教育系统是非常有必要加以改进的。(未完待续)</div><div> </div><div><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