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中国日后会打发刘晓波出国

<div> <div><img src="http://www.chinese.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Dossier-du-jour.gif" alt="" title="" width="344" align="right" height="257" /></div> </div> <div> <div> 作者 <a href="http://www.chinese.rfi.fr/auteur/%E6%9F%8F%E6%9E%97%E7%89%B9%E7%BA%A6%E8%AE%B0%E8%80%85-%E4%B8%B9%E5%85%B0">柏林特约记者 丹兰</a> </div> <p>就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一事,德语媒体突出报道了刘晓波不能前来领奖造成的空椅子现象,并发表了一系列赞扬刘晓波的文章。与此同时,媒体还发表了许多相关报道和评论。比如,《南德意志报》发现,德国汉学家对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一事普遍表示沉默。</p> </div> <p>就在世界各地的作家举办朗诵会支持刘晓波,异议人士欢呼刘晓波获奖的同时,德国的中国专家却全都缄口不言。如果非要问他们有什么想法, 一个就推托说,他研究的不是现代中国,另一个就说,大学里工作繁忙,他没时间关心别的事,第三个则说,反正没人关心我们说些啥,第四个则说,我可不想让那 些气势汹汹的流亡中国人组织把我当枪使。该报分析了两位德国汉学家的一些文字作品,并由此推理说汉学家们和北京靠得太近,成了北京的朋友,而且说话的语调 跟中国政府的也很相似。再者,中国政府也通过金钱和颁发荣誉博士等头衔来拉拢这些亲善中国的汉学家。言下之意,德国汉学家们沉默的根由就在于此。但慕尼黑 的中国专家斯潘格勒(Tilman Spengler)表示,也许人们应该对德国学者们的沉默表示感谢。当年西方人对毛泽东狂热崇拜的时候,毕竟是学者们走了出来,指明这种崇拜乃是&#8220;具有典 范性的胡来&#8221;。既然大家享有言论自由,那么人们也要接受学者们的沉默,因为言论自由也包括闭口不谈。</p> <p>德国电视一台则把眼光转向中国,批评中国媒体要么对诺奖颁奖典礼缄默,要么诽谤说刘晓波是犯罪分子。该电视台还指出,新华社在有关诺奖的报道中曾 说,有100多个国家和组织支持中国,但实际上除了中国只有19个国家预先说明将不参加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至于什么组织在支持中国,新华社则只字未 提。另外,中国日报则断章取义,曲解了刘晓波的一些话语。</p> <p>柏林出版的《日报》则发表了赞扬刘晓波的文章,说刘晓波是个坦率、勇敢的维权人士。虽然没有人对他的作品完全认同,而且他本人对自己的文字也持自我 批评态度,但他首先是个坚定的维权人士。他要求人们不要回避1989年的历史,他始终在为实现宪法中已明确提到的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一些基本权利而奋 斗。</p> <p>奥地利的《标准报》认为:中国通过一代人便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但中国反对作家刘晓波获诺奖一事则显示了这一转变的阴暗面。其 实,中国如果想利用国民的智慧来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富裕,中国就需要象刘晓波这样的自由思想者。另外,为了消除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国也需要象刘晓波这样 的和解人。刘晓波不光是反对派,也是建设派的希望之星。</p> 《世界报》则在预测颁奖仪式后刘晓波的未来。该报认为: 中国不愿老听人说,中国是自1936年以来第一个不让和平奖得主前往奥斯陆领奖的国家,所以,中国会想法甩掉刘晓波,比如让刘晓波保外就医。中国已开出了 条件,就是刘晓波至少要服满1/3的刑期,要签署认罪书并同意去国外就医。但刘晓波此前已通过律师表示,他要留在中国,他哪儿也不想去。这么一来,双方可 能僵持不下。但到时可能还是会有转机的。比如它国领导人来访中国时表示希望释放刘晓波,那么,中国很可能特殊处理,既给对方一个面子,又把刘晓波打发到别 的国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