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華叔兼祭辛亥百年

<p>辛亥革命百年,忽報華叔仙去,不免感喟,為共和憲政,百年間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其中包括驚天地泣鬼神的眾多中共烈士,而今這份英烈譜又添上華叔的名字,惜哉共和理想在中國大陸這片專制冷土上始終伸展不出蓬勃根系。</p> <p>約在七年前,大陸歷史劇《走向共和》隆重推出,重現中國的百年掙扎、百年夢想、百年蹉跎。它在央視首播就被「刀斧手」盯上,邊播邊緊急刪削,僅此一輪,此後不得在任何電視台重播。何至於此?蓋劇中對白與歷史脈絡,使得曾高擎共和大旗的中共都不好意思面對。</p> <p>今日眺望神州,人權、民主、自由哪怕只剩下詞語軀殼,也不喜歡拿出來晾曬了,中共維持專制「基本制度」,已固化為「國家核心利益」。正如五四精神被閹割為一場「愛國運動」,頂多搭配一點器用意義上的「科學」,共產黨紀念百年辛亥革命的主題,一定是唱入雲天的「強國夢」,無數拋頭顱灑熱血的共和先驅,都為一圓此夢,如今他們壯志已酬,可以瞑目了,甚麼民權憲政之類,用共產黨邏輯來說,只要它坐江山,亦即人民當家作主,再無還政於民之說。</p> <p>這是一個民主無期、共和已死的中國。但華叔以點燃自己的生命去告訴世人:「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不獨魯迅那個風雨如晦的時代是如此,當下這個燭影搖紅的鍍金時代也是如此。華叔引用《聖經》約翰福音,落地而死的麥粒,方會結出許多麥子。二十多年前,我就是六四之血澆灌出來的一粒麥子,如非同胞之死,我還繼續在象牙之塔裏做「專業作家」。我這粒麥子被「黃雀」銜到香港,營救行動的真正總指揮正是司徒華,我在港時見過朱牧師、何俊仁、劉千石、蔡耀昌等幾乎所有支聯會常委,惟獨沒見過華叔,因為他在黃雀行動中最為內斂低調。</p> <p>直至九十年初普林斯頓大學舉辦香港前途研討會,我才初識華叔,那次許家屯、陸恭蕙(好像還有劉慧卿)也來了;此後數度見華叔均在華盛頓;最近一次見到他,是在去年初羅海星追思會,其時華叔剛確診為肺癌晚期,卻仍抱病前來弔唁。未幾適逢華叔壽辰,我便在元宵節賦詩一首留言到華叔的 facebook&#9472;</p> <div><br />皮囊恥問百年蔘,望斷中原痼疾深。<br />幾許浮塵風貫袖,本來無物月懸襟。<br />樑間苦膽和薪臥,筆底游龍向壁吟。<br />莫謂荊途窮碧海,應知精衛不投林。</div> <div><br />今日重讀觸目驚心,頗似一語成讖。華叔這粒麥子落地了,感慨之餘再草詩一首《遙祭華叔》貼到網上弔唁紀念冊&#9472;</div> <div><br />百年如箭響雕弓,誰鑄民權祭乃翁。<br />燧石鱗傷因取火,麥芒垂地待生風。<br />滄波有寄皆朝北,濁水無由不向東。<br />悵失潯陽題柱筆,忽聽黃雀唱蟠松。 <br />&nbsp;<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