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不遇大地震和海啸至少造成200人死亡

<div style="font: normal normal normal 12px/normal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img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1/Mar/3112011Japan.jpg" width="480" height="360" vspace="8" hspace="8" align="left" alt="" /><br /></div><div><span style="color: red; ">3月11号强地震后海啸冲入宫城县一个居民区</span></div><div><br /></div><div>日本的大规模地震造成至少有200人死亡。这次地震引发了毁灭性的海啸。这次日本至少10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造成大规模损失,许多人失踪,甚至恐怕已经死亡。</div><div><br /></div><div>这次8.9级的地震星期五发生在日本东海岸125公里外,引发了环太平洋地区海啸警报,涉及范围远达南美地区和整个美国西海岸。高达10米的海啸淹没了日本沿海大片地区,造成大规模损失。</div><div><br /></div><div>联合国核能机构表示,日本关闭了最靠近地震的4个核电厂。日本当局命令东京以北的福岛核电厂周围大约2千人撤出这一地区,但没有说他们探测到任何核泄漏。早些时候的报导说,宫城县附近的女川核电厂发电机组发生火灾。</div><div><br /></div><div>日本首相菅直人向全国发表讲话。他说,政府将尽其所能把灾害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在华盛顿,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准备好帮助日本人民。驻日美军向从日本机场转飞的一些商业飞机开放了横田空军基地。</div><div><br /></div><div>日本东北部沿岸周五(3月11日)发生日本有观测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引发多次大海啸,死亡人数目前已经超过50人。 日本仙台以东约130公里的海域当地时间下午2时46分左右发生了这次里氏8.9级的大地震,东京和大阪都受到强烈震感,并引起灾情。</div><div>&nbsp;</div><div>日本东北部沿岸周五(3月11日)发生日本有观测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引发多次大海啸,死亡人数目前已经超过50人。</div><div><br /></div><div>日本仙台以东约130公里的海域当地时间下午2时46分左右发生了这次里氏8.9级的大地震,东京和大阪都受到强烈震感,并引起灾情。</div><div><br /></div><div>地震发生后日本东京地区就有4百万户家庭停电,东京有14处地区发生火灾,包括郊区的一个炼油厂。仙台等其它多个城市也都发生火灾。</div><div><br /></div><div>日本共同网说,地震后日本空中交通陷入混乱。除仙台机场因海啸被水淹外,羽田机场与成田机场的跑道也被临时关闭。国内国际航线相继停飞或更改降落机场。</div><div><br /></div><div>日本东北部的高速铁路、震区的其它铁路和东京地铁等交通干线已经停运。多处核电站自动关闭。</div><div><br /></div><div>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11日晚的记者会上表示,虽然并未确认有放射性物质对外部造成影响,但由于认为有必要实施应急对策,首相菅直人已根据《核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发布了&#8220;核能紧急事态宣言&#8221;。</div><div><br /></div><div>他还呼吁国民不要勉强回家,尽量在公司或其他安全的地方等待。</div><div><br /></div><div>目前日本多处地区陆续报告的伤亡失踪情况仍在增加。最新报道称,已经有至少50多人死亡。</div><div><br /></div><div>日本政府已经派出9百多名救援人员赶往地震最严重的地区。日本自卫队的8架军用飞机对地震灾情进行了评估。</div><div><br /></div><div><strong>大海啸</strong></div><div><br /></div><div>这次地震还引发了至少5波大海啸,其中最严重的一次高达10米。</div><div><br /></div><div>电视画面显示海浪摧毁农舍、农田、公路和车辆等。据报数百人被泥石流等灾难围困。</div><div><br /></div><div>日本首相菅直人中断正在召开的会议,发表电视讲话,通报灾情,对灾民表示慰问,呼吁保持冷静。</div><div><br /></div><div><strong>周边国家</strong></div><div><br /></div><div>因日本地震,太平洋海域的台湾、俄罗斯、印尼、菲律宾、美国夏威夷和西海岸等地也发布了海啸预警。</div><div><br /></div><div>发布海啸警报的国家还有菲利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墨西哥、巴拿马、秘鲁等。</div><div><br /></div><div>美国夏威夷下令疏散沿海低洼地区的民众。</div><div><br /></div><div>日本政府机构称,有更多发生强烈余震以及更多海啸的可能。</div><div><br /></div><div>                    &#8251;   &#8251;   &#8251;   &#8251;   &#8251;</div><div><br /></div><div>                    BBC中文网驻东京特约记者:文雨</div><div><br /></div><div>第一次地震发生10分钟后。记者楼下中学的学生跑到空旷的操场上避难。</div><div><br /></div><div>因为我10天后要搬家,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家里打包。昨晚已经打完包的30箱书,整整齐齐地排放在客厅里。</div><div><br /></div><div>日本是地震大国,经常发生地震。我家住在9层,有时摇晃也不会太在意。</div><div><br /></div><div>今天下午,当刚刚感到晃动时,也没有太在意。</div><div><br /></div><div>但是,今天的地震和往常不同,晃动越来越强,站着会有晕眩感。我赶紧蹲下,躲到书桌下面。</div><div><br /></div><div>地震持续时间很长,大约有两三分钟。客厅里装满书的纸箱有两个掉下来砸在地板上。除了家里书架、家电的晃动声,还能听到建筑物发出的有金属质感的响声。</div><div><br /></div><div>等到第一次地震稍微平稳之后,我赶紧用座机打电话给国内,向父母报了平安。这时手机已经打不通。</div><div><br /></div><div>楼下中学的学生已经都到操场上避难。教师用扬声器报告震级。</div><div><br /></div><div>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能听到救护车和消防车鸣笛驶过。但是从我所住的东京都板桥区的9层公寓楼往下看,在视力所及之处,并未看到有火灾发生。</div><div><br /></div><div>家中的水电煤气也没有中断。</div><div><br /></div><div>手机虽然不通,但是网络一直正常,在余震中我也可以通过facebook和新浪微博发布最新动向。</div><div><br /></div><div>打开电视时,所有电视台均中断正常节目,播音员主持人戴着安全帽播报最新灾情。</div><div><br /></div><div>我下楼去看了一下,公寓楼的电梯遇到地震自动停滞,大家都使用楼梯上下。即使带着幼童的妈妈,也都很镇静,没有匆忙往下跑的。</div><div><br /></div><div>到了楼下之后,因为无法使用手机,无法获知最新消息,我便又回到家里。</div><div><br /></div><div>日本首相菅直人中断国会,返回官邸指挥救灾。日本气象厅发布海啸警报。震中所在地宫城县知事要求政府派遣自卫队协助救灾。</div><div><br /></div><div>电视里已经开始播出日本东北地区的灾情。包括东北重镇的仙台市,均损失惨重。地震引起了海啸和火灾。包括仙台机场都有浸水。</div><div><br /></div><div>上个月我刚去仙台开会,非常惦记那边的同事和朋友。</div><div><br /></div><div>地震发生大约两个多小时之后,气象厅确定本次大地震为8.9级,是日本有观测史以来最强烈的地震。</div><div><br /></div><div>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传来越来越多的伤亡报告。东京也有围墙倒塌造成伤亡。</div><div><br /></div><div>由于所有交通工具均已停止,人们只能步行回家。电视台不停呼吁请大家不要着急回家,尽可能呆在安全的地方,以免路上过于拥挤而造成二次灾害。</div><div><br /></div><div>傍晚我再次下楼想去买些水和食品。家门口的三家大型超市为了要确认建筑物的安全,均已临时停业。</div><div><br /></div><div>没办法只好走到车站前,24小时便利店、麦当劳、药店、拉面馆、花店、咖啡馆、银行均照常营业。</div><div><br /></div><div>夜幕降临,受灾情况还在持续扩大。我还有很多朋友或者联系不上,或者无法回家。</div><div><br /></div><div>祈愿大家都平安!</div><div><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