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求稳盼政改,应对茉莉花挑战

中国三月召开的人大、政协两会恰逢「茉莉花革命」,京沪等地「草木皆兵」。中共面临党内外、境内外的严峻挑战。北京两会突出民生主题,认为民生「不仅是重 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央财政向民生倾斜,主要是教育、医改、安居、社保四大块,今年将占中央财政支出三分之二左右。但政治改 革在两会中无声无息,令滥权、腐败、垄断成为发展民生的障碍。 <br /><br />一年一度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与中东、北非的「茉莉花革命」 相遇,令人格外关注。这次两会重头戏是审查、通过重在民生的「十二五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二零一一至二零一五年)。两会现场上,民生引擎震天响彻, 政治改革却难觅踪影。面对「茉莉花香」,今年九十岁的中共亮剑:民生就是当下最大政治,储够了钱再发展民生是悖论。<br /><br />三月六日,十一届人大 四次会议开幕翌日,正是第三波「茉莉花行动」集会召集日。是日下午,阳光暖风,北京西单商场麦当劳和肯德基店前,游客如常,人流如梭。西单北大街上,一辆 街道清洗车和三辆街道清扫车停在路边「守候」着,一辆首汽公司的长型巴士里,坐满了公安。三三两两站着的穿制服与穿便衣的公安,一堆堆佩戴「首都治安」袖 章的人员,在街上随处可见。西单商场北面的背影胡同、东槐里胡同,驻守着二三十辆警车。五六个青年男女在西单商场前摄影,公安匆匆趋前,敬礼后说了些什 么,而后接过年轻人手中的相机,翻看刚摄下的数码相片;一对六十岁上下的西方国家夫妇走近西单商场,公安微笑着拦下,要求检查护照。在二月二十、二十七日 的第一、第二波「茉莉花行动」集会地王府井步行街,情况也大致如此。这一天的第三波「茉莉花行动」,虽令当局「草木皆兵」,但「行」没有「动」起来, 「命」没有「革」起来,总体看,一波不如一波,人心毕竟思稳。<br /><br />全国两会前夕,中南海向全国地市级以上主要官员口头传达了中央精神,首度明 确「这是一场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各种手段,煽动非法聚集,挑起街头政治,企图把中东、北非的乱局引向中国」,他们「打着 民主旗号,干着扰乱人心、破坏社会秩序的勾当」。对此,「宁可看敌情重些,出手要重些」。<br /><br />北非革命早有前兆<br /><br />北京资深外交 家、前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建民,刚出席海湾地区阿布扎比的一个国际研讨会回到北京。研讨会期间,吴建民跟与会的阿拉伯人交谈时,他们大多觉得中东 剧变并不突然。吴建民回忆说,七个月前,在多哈举行的一次国际问题研讨会上,一位中东知名企业家发言:「中东地区有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这就是中东地区人 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巨大。今后六七年,在中东需要创造一亿个就业机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中东地区的经济保持每年百分之八的增长率。然而,中东各国的 经济增长率仅为百分之四左右。」他最后很担心地说,「这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吴建民在阿布扎比期间,出席了英国前首相布朗新书发布会。布朗在会上 说,推动中东地区正在发生剧变的是数量庞大的失业青年。以埃及为例,埃及人口七成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埃及的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三十,而失业者中,九成是青 年。<br /><br />吴建民说,为什么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在中东地区没有发生?他思考很久,认为还是邓小平讲得对,「发展才是硬道理」。他说,中国 人过去三十多年来,「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提交本次人代会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看,国家在继续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更重视民 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br /><br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谈民生问题时,也回避不了「茉莉花革命」,北京团的几个人大代表在一次相聚时, 说起了北京《中国青年报》社旗下的《青年参考》的两篇文章。三月四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的前一天,《青年参考》头版头条消息,标题是硕大的黑体字「世界逼 卡扎菲放下屠刀」。文章说,「国家主权不是杀人执照」。三月一日,全国政协会议开幕的前两天,同样版面的文章标题:「世界唾弃卡扎菲。」文章描述了联合国 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一致通过决议,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格达费)出境,冻结他的海外资产。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代表中国投 下赞成票。安理会通过第一九七零号决议,还史无前例地一致决定,将一个国家的人权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处理。决议向卡扎菲政权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杀戮必须 停止、责任者个人必须得到追究。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庭宣布,将对利比亚近来发生的针对平民的暴力事件展开调查,是否存在反人类罪行。<br /><br />北 京一家传媒如此高调做文章,两个大标题难免令经历了八九年「六四事件」的人们产生联想。长期来,中国在安理会一些国际问题表决时,往往不顾及普世价值而投 弃权票。非洲国家大多是中国的同道和兄弟,这次中国在安理会决议的最后一刻投了赞成票,有学者说,令人有「惊心动魄」的感觉;有学者说,中国在变,这是真 实的,是深刻的;也有学者说,联想「六四」,这是中共把自己的嘴封住了。中共面临来自党内党外、境内境外的严峻挑战。<br /><br />维稳支出超国防预算<br /><br />从 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公布的中央和地方二零一零年预算执行情况、二零一一年预算草案报告看,过去一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中,包括维稳(维持稳定)支出在内的公 共安全预算数五千一百四十多亿元人民币(约七百九十亿美元),执行数五千四百八十六亿元,执行数是预算数的百分之一百零六点七,执行数为上年决算数的百分 之一百一十五点六。新的一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中,公共安全预算数六千二百四十四点二亿元,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百分之一百一十三点八。二零一零年公 共安全方面执行数,比国防支出还多一百五十二亿元;二零一一年公共安全方面预算数,比国防支出竟然多二百三十三亿元。<br /><br />天价维稳。中南海对 包括维稳在内的公共安全投下如此巨资,惊觉一个政府不能不把民生的事情做好,否则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要保国家稳定,根永在基层。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说:「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零点四五,超过收入分配警戒线,如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继续快速稳定发展、改 善民生工作的最主要障碍。」中共当局面对近年来社会矛盾,贫富收入不均,群体事件不断,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都欠了大帐,社会不公平令人 无法忍受,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对民生贡献小,反而拖累民生进步。<br /><br />物价「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猪肉涨了,可以吃牛肉;大米涨了,可以买面粉;咖啡馆提价了,可以在家里喝;房价涨了,可以先租房。对通胀曾经还可「隔岸观火」的城市白领发现,通胀之火已烧向自己,一向对价格不够敏感的他们也开始精打细算。<br /><br />网 络上关于物价的段子越来越多,白领们应对物价上涨的办法也越来越妙,甚至创造出「应对高物价之白领生活宣言」,引导新形势下的「集约型生活」。近日网络上 盛传的恶搞视频《中国价》让许多职场白领们会心一笑:「物价高,物价涨,工资想跟上物价涨,物价偏偏不让工资跟上物价涨&#8230;&#8230;」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在 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都市白领的生活质量,以至不少网友感慨:「发了薪水,交了房租、水电煤气费,买了油、米和泡面,摸摸口袋剩下的钱,感叹一声,唉,这月工 资又『白领』了。」<br /><br />目前在北京的打工群体中,有四成七的打工者月收入在二千元人民币(下同)以下,而六成的务工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是 公益组织「在行动」二月底发布的最新在京务工人员生存状态调查结果。尽管今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九百六十元上调到一千一百六十元。但在这次调查中发 现,一千元以下的群体占百分之十二点六,而三千元以上的则占到百分之十三点四。据调查显示,目前,打工群体普遍认为工作强度大。其中,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 者达三成三。虽然欠薪早已不是新话题,但在调查中,打工群体的维权意识和权利难以受到尊重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有六成打工者没有签劳动合同。<br /><br />提 高工资、看得起病、有机会接受教育是打工群体最大愿望。虽生活工作在城市,但窘迫的现实困境,让打工群体仍难享受正常的城市生活,低收入、高强度、抵抗风 险能力弱是这个群体的共性。五成五受访者的首要愿望是提高收入;另有三成六的人希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此外,二成九的打工者因为人父母的心理则希望 解决子女在北京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br /><br />当下百姓对超级市场里的馒头价格抱怨很大,一个馒头一点二元人民币,但馒头税的税率竟高达百分之十 七,即百姓买馒头,每一元就有近二毛钱的税。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民天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潘耀民说,「馒头不是海参,不吃海参可以,但不吃馒头很 难,为减轻百姓生活压力,政府多部门应连手多渠道平抑物价,降低馒头税率无疑是最科学、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br /><br />史上最牛村民守则<br /><br />在 两会上听到一份被人们称为「史上最牛村民守则」。浙江台州市椒江区洪家街道小板桥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合下发《村民守则》,共九条内容,对信访、环境卫 生、社会治安诸方面,都有对村民的惩罚性规定,其中有「无正当理由,未经村两委许可的上访行为,扣除粮食补偿款一年至十年,情节严重的,一切后果自负」。 该村常住人口千人,村民土地被装饰城、陶瓷城、钢材市场、石材市场占据,村里每年以粮食补偿款的方式发给农民,每个农民每年一千五百元人民币。村民说,这 笔粮食补偿款对一般收入家庭是一份「生活保障」,对困难家庭更是「救命钱」,村里制定的「村民守则」动辄「罚全家」,哪还有民生可言。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周保清律师认为,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没有行政处罚权,信访条例规定要畅通信访渠道,「上访告村长还得村长同意」,是侵害村民正当权益的做法。<br /><br />正 在举行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浓墨重彩突出民生主题,这是对近年来社会各领域民生问题的响应,也是应对动荡态势下政府执政理念的一种阐释。物价、房价、养 老、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始终位居两会期间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排行榜前列。北京著名学者、解放军大校辛子陵早在两年前就向当局提出,必须大规模 让利于民,才能保持执政党地位。他接受采访时说,「关注民生,稳住物价,悠悠万事,以此为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 二零一零年研究二次改革、二次转型时,就提出「民富优先」这一概念。他认为,民富优先既是一个解决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问题,也是一个解决当下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实现民富优先的最大障碍是:发展理念要变,利益格局要调整。<br /><br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三月五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强社 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列为二零一一年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明确提出,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民生,是当下中国的关键词。翻检 中国历史,从来没有哪个年代像今天这般强调民生。民生是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它「不仅是 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br /><br />十二五规划千锤百炼<br /><br />国家财政部长谢旭人表示,今年政府要集中力量做一 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翻开二零一一年财政预算报告,几乎所有的民生热词,都能在其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财政 资金安排和表述。参与了整个编制过程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对记者说,十二五规划草案编制前后耗时两年,二三千人参与,从中央政治局常委到纺织工 人、农民工代表,上上下下「千锤百炼」而成。<br /><br />政府财政大蛋糕怎么分?财政部长谢旭人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详列了政府的收入如何分配,他 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开支,二零一一年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从全国来看,特别是基层财政,一般用于民生的开支要达到七成至七成五,增加对低 收入人群的各种补贴,减少中低收入者薪金税负,调减营业税,研究开征环保税,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全国推广油气产品资源税,将大量消耗能源的产品和部分高档 消费品纳入到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谢旭人说,中央财政向民生倾斜,主要是教育、医改、安居、社保四大块。<br /><br />谢旭人归纳说,教育方面,提高农村 中小学公用经费生均基准定额;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以及免费发放教科书;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的资助政策体系,对中小学的寄宿制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医改方面,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九 成以上,将新农合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标准从二零一零年每人补助一百二十元人民币,增加到二零一一年的二百元;将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的经费标准,由二零一零年每人十五元提高到二零一一年的二十五元;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的力度。安居方面,开建保障性住房以及改造的 棚户区是一千万套,改造农村危房一百五十万户。社保方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范围会继续扩大,要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平均按照去年 实际水平提高一成左右,大体上每人每月增加一百四十元左右,并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br /><br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长尹蔚民接受采访时说, 二零一零年全国有三十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百分之二十四。跨入二零一一年,已有六省再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他们将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 资增长机制,其中最核心的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和增长幅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透露,二零一一年全国农民工 月工资达一千六百九十元人民币,农民工进县城落户将一律放开。对此,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公司董事长李东生认为,最低工资的提高,短期看可能增加企业 成本,但长远看,有利于增加居民和职工的收入,有利于扩大消费,对消费行业长远是利好。<br /><br />看看两会上公布的二零一一年民生账单:教育支出二 千九百六十四亿元人民币,增长百分之十六;医疗卫生支出一千七百二十八亿元,增长百分之十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四千四百一十四亿元,增长百分之十六点 六;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一千零三十亿元,增长百分之三十四点七。在两会上,随时可以听到这样的举措:稳定物价是今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今年, 中央财政以三十亿元砸向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用于「三农」(农民、农村、农业)的投入安排九千八百八十四点五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千三百多亿元;今 年以三大措施调整收入分配,工资增长将高于GDP涨幅。<br /><br />「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其中涵盖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十大措施。五年内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九百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一成三以上,建设城镇保障性 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三千六百万套,保障房覆盖面达二成,居民收入年均增长超过百分之七,医保支付提高到七成以上等。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称, 全国三十省份的「民生指数」正在制定,透过民生指标测算和分析,促进各地政府围绕民生改进工作。<br /><br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 席赵林中说:「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话是这么说,但民众依然有疑虑,如今,什么都往民生这个大筐里装,中央改善民生的决心和措施都很 强,落实到地方往往就会走样,再说,各地的人代会早已结束,政府财政预算案也早已审议通过,一些省市自治区的民生步伐并不大。<br /><br />这次两会民 生话题远远盖过政改话题,准确说,政治改革在两会中无声无息。任何民生问题都离不开政治,没有政治改革,就无法保证民生问题落到实处。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三月三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提法引起北京学者的关注。四个多月前的二零 一零年十月二十八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也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其实,这一提法早在两年前就由中南海提 出,早在零八年四月《求是》杂志第八期发表的吴邦国文章题目,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努力把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零九年九月二十日,总书记胡锦涛在政协六十周年成立大会上,也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他演讲的 第一要点。当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解读,可谓纷纷扬扬。距离中共十八大仅一年多时间,党内求稳,以利人事布局,不会对政改有大动作。<br /><br />不 过,滥权、腐败、垄断,都是落实民生问题的障碍。身在上海的知名学者周瑞金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一骑绝尘三十年之后,权力、资源、资金过度集中趋向垄断的 现象,在共和国历史上达到令人难解的严重。但只要从上到下人人有责一起来做社会主义宪政的铺路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景是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