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div><img src="http://www.chinese.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Chronique_USA_2_0.gif" alt="" title="" align="right" width="344" height="257" /></div> </div> <div> <div> 作者 <a href="http://www.chinese.rfi.fr/auteur/%E7%BA%BD%E7%BA%A6%E7%89%B9%E7%BA%A6%E8%AE%B0%E8%80%85-%E5%80%AA%E5%AE%89">纽约特约记者 倪安</a> </div> <p>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只要中国不爆发埃及、利比亚式的大规模动乱,每个周日的茉莉花散步不大可能持续成为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伯纳德学院亚洲及中东文化系的助理教授杨国斌,却试图告诉美国人,中国的反对运动以其特有的新的微妙形式正进行一场美国人并不了解的渐进式革 命。</p> </div> <div> <p>杨国斌说,外界常常不了解中国的活跃人士是怎样对政府严厉控制做出多样灵活和微妙反应的。他们发展出了一系列新方式。他说,“那些了解 在中国从事政治反对活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的中国活跃人士,发展出了网上网下进行动员的新方式。”他以“茉莉花集会”为例说,“比如,使用互联网快速召集非 正式‘散步’,而不是正式抗议,就是活跃人士通过挑衅而非直接冲突,来挑战、困惑、羞辱政府的当代行动主义更广闊趋势的一部分。”他评论道,“这种行动主 义更有效:尽管政府严厉控制,它仍能抚慰大众的关切。”</p> <p>杨国斌是研究中国互联网学者,著有《中国的互联网力量:网路公民行动》一书。星期一他在纽约时报言论版以“中国的渐进革命”为题发表文章。</p> <p>杨国斌说,中国的反对人士借助互联网进行的抗议活动日益普遍。他表示,仅2009和2010两年,他就追踪到60起网络活跃人士参与的案件,他们通 过大规模博客和大流量论坛进行申诉活动。他说,这些抗议者是改革者而非革命者。他们非常了解在中国进行政治反对活动受到的限制,因此,他们“所表达的是温 和具体的要求,而不是彻底变革的要求。”而中国社会的多元性意味着公民之间有时也有利益冲突,并使之很难形成巨大的反对派意识形态。“换句话说,政府允许 一定规模的地方风潮,只要它可以被控制在不闊散状态。”</p> <p>由于中国民间借助互联网形成的舆论无法阻挡,杨国斌说,这已经迫使中国高层做出了一些让步。“为表示了解紧迫的社会问题,温家宝总理过去两年中三次 上网跟中国网民交流。新的法律和政策不断出台以应对活跃人士提出的各种问题:比如,在毒奶粉丑闻爆发后一年,中国政府罕见地出台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p> <p>但是,杨国斌说,中国当局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想从根本上解决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根源,而总是避重就轻地用短视、肤浅的办法加来对付,他说,“这种做法更像是把问题藏到地毯底下或将其抑制住。比如就是这部食品法,其实并没有解决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p> <p>杨国斌指出,北京当局的这种思路,从其2012年的维稳预算上便暴露无遗。他说,“为维持控制投入的金钱甚至超过了军费,这意味着北京仍根本不想为真正的改革做任何努力。”</p> <p>美国密西根大学政治学教授弗里德曼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在维稳方面投入这么大的力量和资金。他说,“911 恐怖袭击后,美国反恐规模迅速发展,但是,国内安全费用跟军费相比仍微不足道。2010年,美国的军费为5725亿美元,而国土安全部的全部费用为473 亿美元,还不到军费的十分之一。<br /> 对于中国的未来,杨国斌虽然认为民间反对力量跟政府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大可能发生立即的动乱,但他表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可能性总是存在的,现实与人民的期待之间的差距将沸腾而成更具挑战性的有组织行动。”</p> <p>星期一,一家名为“中国茉莉花微笑革命”的网站发布了下周日的散步通告。通告说,2011年3月20日的聚集散步活动代号为“四面八方”。公布的散 步地点有中国的53个城市的多个地点。北京的散步地点已经扩充到10个。通告呼吁大学生朋友在校内散步,并公布了北京20所高校集会地点。通告还呼吁深圳 将3月19日深圳百公里徒步活动变成茉莉花散步。通告要求参与者避免与警察冲突,“远距离围观,或到另一个散步点”</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