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系为捍卫法治炮轰中国外交部

<p>北京王府井所谓&#8220;茉莉花革命&#8221;造成外国记者与警方冲突,针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扬言&#8220;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8221;&#8220;什么法律也保护不了他&#8221;,南方报系旗下《南方周末》指出&#8220;法律应当是所有人的挡箭牌&#8221;,中国官员迷信强权而蔑视规则,普法重点必须从百姓转向官员。</p> <p>《南方周末》3月17日发表社评说,文化大革命中法治荡然无存,令整个国家陷入内乱,冤狱遍地,甚至堂堂宪法连共和国主席都保护不了。而在今年两会,个别官员宣称:&#8220;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8221;,这跟中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关于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的庄严宣告形成强烈对比,令人深感法治转型艰难。(编者注:吴邦国所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宣告&#82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8221;的同时,也强调&#8220;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8221;。)</p> <p>&#8220;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8221;,也许只是一时口误,但表现出来的官员潜意识则令人担忧。这种说法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中国法律体系只是一个口号,可以选择性适用。政府需要时,法律是百姓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觉得碍手碍脚时,可以弃如敝履。即法律是单向的,只用来约束百姓,而不是用来约束公权力的。</p> <p>这就不难理解,两位重量级的法律专家会在近日反复强调法律神圣。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光权呼吁:&#8220;要真正让官员认同、尊重、信仰法律规范,而不是因为他执法或了解法律而去玩弄法律。&#8221;全国人大常委、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也呼吁:当通过法律达不到目的时,统治者便可抛弃法律,而改用其他手段,这是应该抛弃的人治观念。</p> <p>社评说,法治是人民共同的生活方式,是任何人也无法抛弃的生活方法。法律不是道具,政治家既要用法律治国,更要受法律的约束。对法律神圣的信仰,应该成为官员素养中的第一素养,官员本能中的第一本能。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子上杜绝选择性执法,法律才不会起到助纣为虐的反作用。</p> <p>法律必须神圣,还在于它公正而无所偏私地同等保护所有的人,它是所有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挡箭牌,包括罪犯&#8212;&#8212;罪犯的基本权利也受中国法律保护。只要是符合法律的行为,即便行为人别有用心,也不能找借口处置他。处置任何人都必须依照最严格的法律程序,而不可以无法无天,再怎样貌似正义都不能进行法外施刑。 </p> <p>当下法律界有一种说法,叫法治倒退。是否真的倒退见仁见智,但今日中国某些官员法治意识的倒退则是事实。不止是无视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的两会宏旨而扬言&#8220;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8221;&#8220;什么法律也保护不了他&#8221;,其他雷人之语平时也是冲口而出:&#8220;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8221;&#8220;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8221;&#8220;与政府作对就是恶&#8221;&#8220;拆迁自焚就是暴力抗法&#8221;。这些雷人之语看似偶然,实则展现了某些官员迷信强权而蔑视规则的潜意识。</p> <p>社评最后说,中国法治转型现实严峻,当前首要和核心的任务,是让官员时时守住法律的界线。的确如周光权委员所称,今后的普法重点,必须从百姓转向官员,对官员要以守法、用法当做重要的考核升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律体系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秩序,才能让整个国家按规则有序地运行,也才能让每个人都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法治国家,法律至上,刘少奇主席的悲剧才不会重演。</p> <p>中国警方3月2日约见十几名驻北京外国记者,强调外国记者在中国各地采访前需征得被采访人和单位同意。据称,这些记者都曾在试图采访第二次&#8220;茉莉花革命&#8221;时遭到警察或便衣的粗暴对待。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被记者追问&#8220;违反了中国哪项法律的哪个条款&#8221;时回应:&#8220;违反了去那个地方采访需申请的有关规定。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问题的实质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想在中国闹事。对于抱有这种动机的人,我想什么法律也保护不了他。&#8221;</p> <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