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和中东多国相继掀起「茉莉 花革命」之际,中国的政治气氛却全面转于肃杀。活跃维权运动的异见艺术家艾未未,日前在准备出境前往台湾时被公安带走拘留。《人民日报》属下的《环球时 报》发表社论,把他标签为「前卫艺术家」、中国社会的特立独行者,形容其行为多次离法律的「红线」不远,又强调中国法律不会为他这类人「弯曲」。<br /> <br /> 这份近年以表达强烈民族主义著称的畅销小报,在社论中狠批西方国家要求北京释放艾未未,「是对中国基本政治框架的轻率冲撞,也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无 视。」作者还向一众维权和异见人士警告:「历史将对艾未未这样的人做出评判,在这之前,他们有时会为自己的特殊选择付出一些代价。」<br /> <br /> 按照社论的说法,「特立独行者」只是全国十三亿人口中的一小撮不识时务者,他们爱「选择与普通人不同的对法律的态度」,其际遇与中国人权状况无关。他们 的行为在中国似乎非常危险,更随时有触犯刑法之虞。社论的隐含意思是,若他们再进一步演化为「敌对势力」,便会成为人民民主政权的「专政」对象。当权者为 了保住「来之不易」的政权,必须对之加强打压。相反,绝大多数的「善良」老百姓只要循规蹈矩,即使眼见社会不公义也抱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心态,生活就 可过得安安稳稳。<br /> <br /> 根据权威词典《辞海》,「特立独行」出自《礼记.儒行》,孔子与鲁哀公对谈时,讲解儒者的行为规范时说:「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后世便以特立独行, 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甚至在多年以来,内地不少历史学者都曾以「特立独行」来形容毛泽东的性格。由此可见,特立独行实为褒义词,为何它在撰写社论 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眼中,变得如此负面?<br /> <br /> 艾未未确是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尤其是近年来他眼见中国人权状况全面退倒,挺身而出站起来替弱势和公义发声,包括发起汶川大地震遇难学生具体数据公民调 查,协助毒奶粉受害家长维权,组织反对官方强行在全国出厂电脑安装「绿坝」过滤软件的行动,以及为多名维权人士制作纪录片等。艾未未在北京和上海的工作 室,疑因他经常令政府尴尬,都已被当局无故强拆。这类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也要仗义执言敢于挑战中共执政权威的艺术家,目前在内地已十分少见。<br /> <br /> 优秀的艺术创作以至科学和学术研究,都讲求要有让当事人以全部心思投入到事业的土壤,令艺术家、科学家和学者可以免于恐惧,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一个不能宽容特立独行者的国家,注定难以产生无论在思想与行事方式上都异于常人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