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br /> <br />*华尔街日报*<br /><br />华 尔街日报亚洲版4月25日发表该报撰稿人彼德·斯坦的文章,题目是“对人民币涨落的长期预测不可靠”。文章说,“中国可能在准备加速人民币升值。但在为此 感到忘乎所以之前,要知道人民币不一定总是要一直升值。这种观点可以从人们对在香港出售的较长期的人民币债券的暧昧态度当中看出来。这些债券投资产品大都 是在1年至3年之间到期。投资者看来相信在这个时间框架内人民币会升值。超出这个时间框架,那就是没谱了。”<br /><br />彼德·斯坦的文章说,“投资人小心谨慎是正确的。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政府有足够的手段和资金抵御一场未来的银行危机,但考虑到中国近年来官方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进行的放贷规模,很有可能情况到时候会变糟,导致货币停滞甚至抛售的可能性不能忽视。”<br /><br />彼 德·斯坦的文章说,“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前景因中国一些官员的言论而变得更加明朗。总理温家宝和中国人民银行一位高级官员表示,人民币升值可以用来对付通货 膨胀。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今年3月达到了5.4%。尽管中国中央银行反复收紧信贷,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持续增加。人民币升值会有效降低进口产品的价 格。…”<br /><br />彼德·斯坦的文章说,“货币投机者把赌注下在人民币必定升值上,这给中国政策制定者带来了挑战。即使他们明白人民币升值势在 必行,他们还是担心投机者受人民币必定升值的前景引诱,会像以往一样想方设法绕过中国的资本进出控制,把大量的‘热钱’投入中国经济,从而给中国带来破坏 金融体系稳定的风险。”<br /><br />彼德·斯坦的文章说,“一些人猜测,中国领导人可能选择一次性的大幅度人民升值,比如说,一次升值10%。这种猜 测有一定道理。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的好处是,这个举动会一举消除升值压力,让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让市场捉摸不透人民币币值未来的走向。然而,没有任何迹 象表明这种想法有可能会付诸实施。鉴于这种做法会给中国的出口商和就业造成损害,中国更有可能奉行它所喜欢的循序渐进的行动策略。”<br /><br />彼 德·斯坦的文章说,“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人民币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香港市场迅速增长的动力。国际投资者投入大量资金收购海外的人民币债券。尽管这些债 券的回报率要大大低于中国国内的投资者所能得到的回报率,但投资者相信人民币升值会提升他们以美元结算的回报,大大超过他们用美元或用币值跟美元挂钩的港 币进行投资所能得到的收益。…不过,即使是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可能也不是十拿九稳。”<br /><br />彼德·斯坦的文章说,“目前,由于许多人相信人民币会升值,人民币的国际化正在推进。人民币储蓄额在香港银行系统中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可能达到1万亿元。在今年2月底则是4070亿元。到了那时,市场或许足够雄厚,足以应对人民币币值涨落前景的变化。”<br /><br />本篇英文全文网址:<br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907004576278451970160490.html?mod=HK_MIDDLETOP<br /><br />以上是美国各地主要媒体有关中国的社评。社评所反映的观点为发表社评媒体之观点,并不一定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