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mg title="代表洗刷“国殇之柱”" alt="代表洗刷“国殇之柱”" src="http://media.voanews.com/images/480*360/voa_chinese_Representatives-cleaning-the-pillar-of-shame_2may11_480.jpg" align="right" border="0" width="480" height="360" /><h6>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莉雅 代表洗刷“国殇之柱”</h6></div><p>5月2号,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与香港大学学生会在香港大学的“国殇之柱”前举行洗刷和献花活动,呼吁平反六四。<br /> <br /> 这次洗刷“国殇之柱”以及为争取民主的死难烈士献花的仪式是支联会为纪念六四22周年而举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一部分。</p><br /><p>*蔡耀昌:继续纪念六四,薪火相传*<br /> <br /> 支联会的副主席蔡耀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明了在五四92周年前夕以及接近六四的周年纪念日举行这个活动的目的:<br /> <br /> 他说:“我们希望能够延续大家对六四的纪念,也争取平反六四。尤其是除了支联会以外,我们也希望能够一起动员新一代的学生。所以这个“国殇之柱”能够继续 在香港大学竖立,而且每一年我们也看到,香港大学学生会,虽然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同学作为干事,他们也一起很支持这个平反六四的活动,我想这个也可以看到薪 火相传的意义。”<br /> <br /> *李子树:学习前辈追求民主的精神*</p><br /><p>香港大学学生会会长李子树也在这个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香港大学在89年六四事件发生时就有参与,到现在已经22周年了。他说,学生会每一年都联同支联会一起洗刷「国殇之柱」。<br /> <br /> 他说:“就是因为我们要提醒,这一代新生代很多人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生,但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活动,就是为了学习前辈们为了民主为了自由而追求的那种精神。”</p><br /><p>李子树表示,虽然在香港大学就读的一些来自大陆的学生对他们举行的这些活动不太认同,但是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支持他们。<br /> <br /> “国殇之柱”最初要搬进香港大学时受到校方和警方的阻拦,在1998年11月3号,香港大学学生会全民投票通过永久摆放「国殇之柱」,于当日中午搬进香港 大学,横放在黄克竞楼平台旁。到1999年6月2日,「国殇之柱」从港大黄克竞楼平台移往维多利亚公园足球场竖立,并于6月4日晚,由港大学生会从维园运 回港大黄克竞楼平台永久摆放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