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安音乐学院名叫药家鑫的学生,有个夜晚从另一间大学返回住处途中,因为车速过快撞倒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年轻女子。此情形如换着前期在河北大学撞死人 的李启铭,一定会恶狠狠骂上几句,然后丢下一句“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告去!”,而扬长而去。可是这个学生的爸不是李刚,他没有李启铭那样“霸”气干 云,相反,害怕伤者的医疗责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丧心病狂地拔刀连捅伤者八刀,致伤者当场死亡。之后在另外路段因为惊慌再撞伤一男一女被逮,警方怀疑 他是当晚捅人的行凶者,他矢口否认。两天后大概受到巨大压力,料不能再撑下去了,才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自首。可是他的自首情节并未为其罪行减轻刑 罚,近日的一审还是判决他死刑。法官说,他的犯罪动机极其卑劣,主观恶意极深,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极坏,虽有自首情节,但不足以减轻其刑罚。等待着药 家鑫的命运已明朗化了,就是一命抵一命。<br /> <br /> <strong>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空白</strong><br /> <br /> 围绕这起恶性案件,媒体、网上近日议论大热。除谴责声一片外,亦不少人争相“解画”,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角度去阐述各自的观点。比较主流的意见是,我们 的家庭过份溺爱自家的“小皇帝”,片面在物质及喜好方面去满足他们,忽略了他们的品德教育,而学校也过份去追求学生的学科成绩及一味只顾灌输国家民族概 念,对作为社会人最起码的价值观及责任感的培养却是一片空白。应该说这些意见都是中肯的。<br /> <br /> 但也有一些另类的观点,最典型的就是药家鑫的同门师姐,不知是否出于个人的交情,竟然力挺药,并声称,若是换着她,也会捅,记人车牌太卑劣了。在招来传媒一片讨伐声的情势下,才软下来向公众道歉。<br /> <br /> 也有一个名李玫谨的所谓“心理专家”,他说药的捅人行为源于长期练弹钢琴。让人理解的意思是,长期不间断弹琴,形成了身体惯性的机械反应,遇到严重事情, 这种机械反应就爆发出来。好个“心理专家”那么有创意,竟然为药的行为度身订造了一套“特别学说”。若按其学说作换位思巧,那么所有学钢琴的人处在药当时 的情形,也有可能捅受害者,当然也包括“心理专家”自己了。这个专家兜了一个圈所要阐述的,其实也是药的师姐同样的观点,只是多了一个学术包装而已。这些 另类的观点实不值一驳,不过是人格畸变的一种表现。<br /> <br /> <strong>畸型社会价值源自政府行为</strong><br /> <br /> 笔者需要补充的,是中国社会的价值导向问题。什么是社会价值?它就是全社会人的基本共识。这种共识是怎样形成呢?首先就是政府的行为导向,政府的行为导向 正面,社会就会形成正面的共识,人人都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可是若政府的行为导向走了反面,那么对社会的影响亦将是负面的。一法国人说,在一个国家 里面,政府的性格行为就是该民族性格的模型,不道德的政治规约,就如瘟疫一样传染给人民,于是他们亦变得冷酷无情和不讲正义。这个论段对于中国现时的国情 来讲,可谓一语中的。<br /> <br /> 什么是不道德的政治规约?封杀言论自由、大兴文字狱,打压上访者及维权人士,官员普遍贪腐、与商人相互勾结,纵容巧取豪夺,暴力拆迁,纵容苛刻的劳工制度,欺压民工,还有高剥削、零福利、高价医疗、高价教育、高房价等等等等,都是不道德的政治规约。<br /> <br /> 社会就是一个最大又最有说服力的公民教育课堂,在中国这个污七八糟的课堂里,公民们能学到什么呢?就是自私自利,投机取巧,见利忘义,弱肉强食和尔虞我诈。<br /> <br /> 在许多学子的心里面,没有该做和不该做的,只有利与不利及敢做与不敢做。<br /> <br /> 药家鑫的故意杀人,就是这种畸型社会价值的本能反映。要改变他们的品质很难,因为根在政府,只要政府仍坚持其不道德的政治规约,继续推行“白猫黑猫”的实用主义,那正是“庆父不死,鲁难不已”,还将不断出现第二、第三个药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