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健归去来兮,唱的究竟是什么?

<p>我不知道侯德健这次在北京演唱&#8220;龙的传人&#8221;中歌词究竟是&#8220;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8221;还是&#8220;不管你愿意不愿意&#8221;。如果是前者,那至少说明他在&#8220;中国崛起&#8221;背景下也加入了&#8220;爱国主义的朝贡&#8221;,即使是身不由己;如果是后者,那值得为他喝彩,哪怕听众并不明白这里的典故和奥妙。</p> <p>&nbsp;</p> <p>侯德健前几天在北京一个音乐会上露面,引起了一些议论。他积极参与1989年的天安门运动,是知识分子绝食的四君子之一,他的名字因此和六四的记忆有关。让他露面,是否意味着北京方面对六四态度的某种微妙变化,有助于唤醒六四的记忆? </p> <p><br />我想,六四的问题,基本上不在于记忆,而在于言说。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在人们心里装着,差的就是说出来。我相信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从来没有忘记六四。六四遭遇的不是遗忘,而是刻意淡漠和回避。越是淡漠和回避,越是说明它在人心中的位置。</p> <p><br />今天,以北京政权的实力和灵活,只要它愿意,它可以让任何一个&#8220;异见人士&#8221;露面,只要他不说官方不让他说的话。不说官方不让他说的话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说了官方要他说的话。</p> <p><br />六四固然和侯德健在中国和中文世界里的影响有关,但侯的名气主要来自他那首&#8220;龙的传人&#8221;。&#8220;龙的传人&#8221;80年代初在大陆传播时正赶上文革后官方面临合法性重大危机的关头,急需用民族主义&#8220;凝聚人心&#8221;。这首歌提炼出了&#8220;两黑一黄&#8221;(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作为&#8220;中国人&#8221;的认同,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分歧,从种族主义言说的角度为台海两岸的大中华民族主义或汉种族主义创造了一个大众文化的版本,为大陆&#8220;爱国主义教育&#8221;作了重大贡献,今天已经被海内外中文世界所采纳。</p> <p><br />从侯德健开始,用种族主义冒充爱国主义,已经成为&#8220;海外爱国人士&#8221;尤其是艺人进入和走红大陆市场的绝招,我称之为&#8220;爱国主义的朝贡&#8221;。</p> <p><br />在北京眼里,侯德健六四有过,但爱国有功。侯六四后被赶出大陆,但&#8220;龙的传人&#8221;一直保留在中共钦定的&#8220;爱国主义歌曲&#8221;榜上。在这个意义上,北京一直为他留着一个位置。这次他在北京登台,唱的也正是这首歌。相伴他的是台湾歌手李建复,正是这首歌30年前在台湾的原唱者。这种重合,绝不是偶然,而是安排。</p> <p><br />但是,侯德健创作这首歌曲时绝对无意以此取悦北京,而是表达美国与台湾断交和大陆建交时台湾年轻人的愤懑和民族主义情绪,而且正是他本人对&#8220;龙的传人&#8221;作了最早的批判。1983年他&#8220;叛逃&#8221;大陆后,在西北地区看到了并非&#8220;两黑一黄&#8221;的中国人,深受震撼之余他提出要修改歌词,拿掉&#8220;两黑一黄&#8221;。1989年五月在香港举行的声援北京学生的群众大会上他正式向所有不是&#8220;两黑一黄&#8221;的中国人道歉,并宣布把&#8220;两黑一黄&#8221;改为&#8220;不管你愿意不愿意&#8221;。在他的《祸头子自传》中,他说这八个字的意思是说他生为中国人不是他的选择,他是无奈才成为中国人。读一读那本书,我们可以知道他对狭隘民族主义的痛恨–尤其是被官方操纵的狭隘民族主义(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种族主义)–可以说到了刻骨入髓的地步。 </p> <p><br />我不知道侯德健这次在北京演唱&#8220;龙的传人&#8221;中歌词究竟是&#8220;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8221;还是&#8220;不管你愿意不愿意&#8221;。如果是前者,那至少说明他在&#8220;中国崛起&#8221;背景也加入了&#8220;爱国主义的朝贡&#8221;,即使是身不由己。如果是后者,那值得为他喝彩,哪怕听众并不明白这里的典故和奥妙。</p> <p><br />不过,今天的大陆官方已经修炼成精了。就算侯德健唱的是&#8220;不管你愿意不愿意&#8221;,北京也可以说:那不正说明身为&#8220;中国人&#8221;,以北京为归宿的&#8220;爱国主义&#8221;是你无法摆脱的宿命吗?&nbsp;&nbs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