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div><img src="http://www.chinese.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CHINA-s%C3%A9isme-m%C3%A9moire_0.JPG" alt="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一名女子扔掷花瓣悼念罹难者 2011年5月12日四川映秀" title="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一名女子扔掷花瓣悼念罹难者 2011年5月12日四川映秀" align="right" width="344" height="257" /><div style="width: 344px;"><div>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一名女子扔掷花瓣悼念罹难者 2011年5月12日四川映秀 <div>图片:路透社</div></div></div></div> </div> <div> <div> 作者 <a href="http://www.chinese.rfi.fr/auteur/%E9%A6%99%E6%B8%AF%E7%89%B9%E7%BA%A6%E8%AE%B0%E8%80%85-%E9%BA%A6%E7%87%95%E5%BA%AD">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a> </div> <p>敢言的广东《南方都市报》在川震三周年纪念日发表题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的社论,在哀悼及铭记地震亡魂灵的同时,亦以隐 喻方式向包括「被失踪」维权艺术家艾未未在内的调查死难学生的人士致敬,并批评政府「做得太少」。文章网络版半天后被删除,但有支持者朗诵该社论,并配上 死难学生名单,上载网站,继续传播。</p> </div> <p>时事评论员林和立表示,社论指「做得太少」,是批评政府没有尽力打击贪腐,导致豆腐渣工程出现,有违人民期望。但他预计,在接近六四事件二十二周年之际,当局会加强控制,严防相类似的文章再出现,影响稳定和十八大的政权交接。</p> <p>昨天(12日)是川震三周年纪念日,《南方都市报》社论开宗明义指出,「读者诸君一定知道我们的哀悼所在。…又一年祭祀重来,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实有必要确认诸多问题:他们是谁?他们遇到了什么?他们在哪里?他们想要我们做什么?」</p> <p>一千三百多字的社论接着指出各界曾经作过的悼念,包括「我们一起念出过他们的名字。我们答应过要念念不忘,…我们做了很多,又做得太少。…我们无法做得更多,只好摆上铁做的十二生肖,敬上瓷做的瓜子,象征且祭奠你们凝固了的生命。你们还想要我们做什么?」</p> <p>「念念不忘」是艾未未当年调查川震死亡学生后鼓励网民念出7605名遇难学生名字的行为艺术,而十二生肖和瓷瓜子是艾未未牵头的艺术创作,现正在英国展出。<br /> 社论亦隐晦地批评川震有人祸的影子和当局限制死者家属的悼念活动:「他们从四方而来,往八方而去。我们悔恨,他们本该有更好的死亡方式,譬如从容悼念,并且允许泪飞成雨。」</p> <p>社论总结,「今天的祭祀就是为了拒绝遗忘,拒绝再次失去他们。…这是我们对整座村落、整座城市、良知国民的交代。」</p> 《南方都市报》社论电子版随即被网友转载,中午时被删除,换上一篇有关醉酒驾驶的文章。但网民与官方博奕随即开始,除了网民和其他网站上载社论外,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晓明更把社论朗读,并配以艾未未纪录片《4851》的画面及音乐后,上载YOUTUBE,让人继续《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a href="http://www.youtube.com/watch?v=Op9Ez9ADg6w" title="http://www.youtube.com/watch?v=Op9Ez9ADg6w">http://www.youtube.com/watch?v=Op9Ez9ADg6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