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媒体上的瑞典“人咬狗”——附马悦然三封公开信

<div><img border="0" hspace="8" alt="" vspace="8" align="textTop"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1/May/5172011zy0.jpg" width="264" height="270" /><br /></div> <div>昨天下午,一位家在瑞典边远小城的朋友在SKYPE上呼我,问是否听说马悦然先生接受中国作家贿赂的丑闻,斯德哥尔摩的媒体是否有报道。大约由于马先生是独立中文笔会荣誉理事,我是常务秘书,朋友认为我一定更关心且能弄清内情。我问他是哪里听说的,瑞典小报吗?他说是网上的中文报道。我就上网去Google&#8220;马悦然&#8221;,在第二页发现一则&#8220;中国选举与治理网&#8221;5月15日标明转载自&#8220;中广网&#8221;的消息,标题是《诺奖评委马悦然的&#8220;翻译门&#8221;,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收内地作家60万美金》(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06937),开门见山就是&#8220;近日,作为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的马悦然收受中国内地作家张一一60万美金&#8220;翻译定金&#8221;一事,引起世界文坛震荡,在西方世界激起轩然大波,诺贝尔文学奖110年来面临最大信任危机,其权威性和公正性遭遇空前挑战和质疑。&#8221;<br />&nbsp;<br />我说这么大的事怎么在头几页就只这一个国内非正式媒体的消息,而且报道中只提到&#8220;据外媒报道称&#8230;&#8230;&#8221;,连个媒体所在国家都没提,从哪里查起?明显是国人一如既往地造谣而已。马先生的为人很多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他要觉得谁够得诺奖条件主动就会主动去翻译,比如对北岛、高行健、李锐(山西作家)等,他过去翻译他们的作品从来没听说还要拿作者的钱一说,何况他如今80多岁的人了,怎么可能去为钱翻译那几本看了标题就知道是明显炒作的非文学书呢?花钱买他看一遍都没可能。何况即使不了解马先生,从那篇报道的行文中也可以看出不少编造水平太低的漏洞。马先生那么大年纪了,犯不着为这么低劣的谣言去向他查证,惹得他不快活。<br />&nbsp;<br />不过,既然文中提到所谓&#8220;中国内地作家&#8221;名叫&#8220;张一一&#8221;,我也就顺便搜索了一下这个头一次听说的名字,结果在第四页才看到一则&#8220;半壁江原创文学网&#8221;4月30日的类似报道(http://www.banbijiang.com/dongtai/zuojia/zuojia/2011/0430/zhangyiyi.html),注明作者是&#8220;中国广播网&#8221;,但完全未提原始消息来源。&#8220;中广网&#8221;也就是官方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它报道的所谓&#8220;引起世界文坛震荡&#8221;的大丑闻,不至于连国内外著名媒体也没有高点击率的反响吧?于是我就把&#8220;马悦然&#8221;和&#8220;张一一&#8221;放在一起检索,倒一下得到1200多个结果,基本上都是这个消息。名列前茅的网站中,没有最可能会响应的&#8220;新华网&#8221;,倒有平常比大陆媒体公信力高些的香港&#8220;凤凰网&#8221;,其5月5日报道的标题是《作家张一一60万美金贿赂诺奖评委马悦然遭曝光》(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10505/3985117.shtml),来源也是&#8220;中广网&#8221;,开头倒提到&#8220;据瑞典媒体报道称&#8230;&#8230;&#8221;。恰好下面第二条就是相同标题的&#8220;中广网&#8221;报道,但点进去却找不到显示网页(http://www.cnr.cn/gundong/201105/t20110505_507961915.shtml),不过Google的&#8220;cache&#8221;还留有该网页5月8日的快照截图如下。<br />&nbsp;</div> <div><img border="0" hspace="8" alt="" vspace="8" align="textTop"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1/May/5172011zy1.jpg" width="553" height="442" />&nbsp;<br />这个网页上显示其转载来源是&#8220;红网&#8221;,但无论用Googel还是进湖南的&#8220;红网&#8221;(http://www.rednet.cn/)搜索,都没发现那里曾报道过任何相关消息。<br />&nbsp;<br />不过,看到该文声称是&#8220;据瑞典媒体报道&#8221;,却没有提供媒体名称,我对朋友说,恐怕至多是来自某种没什么公信力的小报,因此就不好意思具体指明。哪知用Google检索两人的外文名字&#8212;&#8212;马悦然先生的本名&#8220;G&#246;ranMalmqvist&#8221;和张一一的拼音名ZhangYiyi,所得结果为零。G&#246;ranMalmqvist的检索结果很多,限制在一年内的瑞典文网页结果有267个,没有一个与此消息相关<br />。&#8220;ZhangYiyi&#8221;的瑞典文网页检索结果只有10个结果,但都是同一句话的博克新闻,翻译成中文就是&#8220;据上海日报网报道,莎士比亚中国作家张一一计划投资100万元(大致与瑞典克郎相同),在10个月做10次整形手术,以求形似莎士比亚。&#8221;不限制到瑞典文,&#8220;ZhangYiyi&#8221;的检索结果倒有数万,但绝大部分是和&#8220;章子怡&#8221;搞混了,排除她以后所查到的消息主要也是那条&#8220;整容&#8221;报道,唯一与诺奖相关的只是一句法文博克新闻(http://regardsurlachine.wordpress.com/2011/05/16/16052011-lundi/),翻译成中文如下:<br />&nbsp;<br />中国腐化世界一个作家(张一一)将六亿美元给一位诺贝尔奖评委(MaYueran),要把他的作品翻译成瑞典文,并使他可能得到评委会认同。<br />&nbsp;<br />看来还是因为译者不知马悦然先生的非中文原名,才当作&#8220;人咬狗&#8221;的新闻翻出来,还把金额错译了一千倍。其所显示的消息来源是5月16日的中国&#8220;南方报业网&#8221;(http://china.nfdaily.cn/content/2011-05/16/content_24124837.htm),而继续追踪起源,则发现仍然还是&#8220;中广网&#8221;。<br />&nbsp;<br />由此可见,所谓马悦然先生&#8220;翻译门&#8221;、&#8220;受贿门&#8221;是地道的中国产假新闻,所谓&#8220;据瑞典媒体报道&#8221;、&#8220;据外媒报道&#8221;,所谓&#8220;世界文坛震荡&#8221;等等,所有相关报道,从头到尾除了几个人名是真的,全部都是无中生有的捏造,而中国政府的最高官方电台网站,居然就是所有已知转载媒体指向的始作俑者! <br /><br />中国中央台网站真的这么差劲吗?从中国国内的大媒体如&#8220;中国日报网&#8221;、&#8220;人民网&#8221;、&#8220;京报网&#8221;、&#8220;南方报业网&#8221;、网易、新浪、搜狐、百度、互动百科、PPSTV等,到海外知名媒体&#8220;凤凰网&#8221;、&#8220;欧洲时报&#8221;、&#8220;博讯&#8221;、&#8220;万维网&#8221;、&#8220;倍可亲&#8221;等,直至在北欧甚至在瑞典的中文媒体,上千网站显然都毫不怀疑,照转不误,尽管只要像我这样花几分钟上网查查,或者像我朋友那样找个懂行的同事、朋友查问一下,本来也很容易不跟着上当受骗丢脸的。<br />&nbsp;<br />&#8220;中广网&#8221;真是这个假新闻的始作俑者吗?我倒是多花了点功夫查了一下。有意思的是,加入&#8220;中国广播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221;,检索倒发现了&#8220;中广网&#8221;还另有六则相似和相关的报道,分别是4月30日两篇,5月1日、7日,12日和15日各一篇(截图如下)。</div> <div>&nbsp;</div> <div><br /><br /><img border="0" alt="" align="textTop"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1/May/5172011zy2.jpg" width="553" height="442" /></div> <div>&nbsp;</div> <div>5月12日那篇是自产新闻《网曝诺贝尔文学奖唯一懂汉语评委马悦然去世》</div> <div>&nbsp;</div> <div>(http://www.cnr.cn/gundong/201105/t20110512_507989209.shtml),虽然是一目了然的假新闻,其网页居然至今存在,截图如下。</div> <div>&nbsp;<br /></div> <div><img border="0" alt=""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1/May/5172011zy3.jpg" width="553" height="442" />&nbsp;</div> <div><br />其它网页都不再能连进去,看来是&#8220;中广网&#8221;已经查觉有假而删了,但任何人都可由Google保留的快照查到。4月30日的两篇与5月1日和5日的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标题略有不同,最早两篇责编都是&#8220;海量&#8221;,后两篇是&#8220;谷一平&#8221;,而消息来源却分别是&#8220;中国广播网&#8221;(5月8日快照)、&#8220;新华报业网&#8221;(5月10日快照)、&#8220;红网&#8221;和&#8220;大河网&#8221;。5月7日和5月15日的文字与&#8220;中国选举与治理网&#8221;那篇一样,责编都是&#8220;谷一平&#8221;,只是消息来源分别是&#8220;大河网&#8221;和&#8220;中国广播网&#8221;。不过,无法查到另三个网站登过任何类似话题的消息。由于查不到任何早于4月30日的类似消息,可见最早的消息来源和捏造马悦然先生去世的消息一样,经过责编审稿的报道都是来自&#8220;中国广播网&#8221;。无论如何,该网两个责编七次传播这三则假新闻的责任是无法推脱的,就看它是否和如何处理了。<br />&nbsp;<br />在此文完稿之际,正好在网上见到马悦然先生的两封公开信,附后以证视听。 <br /><br />2011年5月17日于斯德哥尔摩 <br />——————————-</div> <div><br /><strong>马悦然写给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参赞张宁先生的公开信</strong></div> <div><br /><strong>尊敬的张宁参赞,</strong> <div>&nbsp;</div></div> <div><strong>我给您寄上我昨天给清华大学顾校长写的一封公开信。最叫我惊讶的是一位清华大学教授兼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主任李希光在他自己的微博会传达小骗子张一一的非常可笑的谣言。有这样的负责新闻教学的教授怪不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赚五毛钱的小骗子像狗皮的毛一样多。这种卑鄙的行为无疑叫原来很有声望的清华大学为天下笑。<br />此致敬礼</strong></div> <div><strong><br />马悦然<br />2011年05月17日</strong></div> <p>——————————- </p> <div><br /><strong>&nbsp;<br />马悦然写给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的公开信</strong></div> <div><br /><strong>尊敬的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strong> <div>&nbsp;</div></div> <p><strong>我非常惊讶一座原来很有声誉的中国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竟然可以伪造谣言:谴责我接受了六十万美元的贿赂,为了要翻译一位我不认识的作家的作品,而且劝我瑞典学院的同事们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那位作家。我唯一的解释是X教授兼副院长完全缺乏道德感。可惜的是他这种非常卑鄙的行为会影响西方学者对清华大学的看法,也会增加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界的怀疑。</strong></p><strong> <div><br /><strong>马悦然<br />斯德哥尔摩大学名誉教授<br />瑞典学院的院士<br /></strong>&nbsp;<strong>2011年05月17日</strong><br />(转自</strong><a href="http://chenwenfen.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17.html"><strong>http://chenwenfen.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17.html</strong></a><strong>)</strong></div> <div>&nbsp;</div> <div>&nbsp;——————————- <div><br /></div></div> <div><strong>尊敬的顧校長,</strong> <div>&nbsp;</div></div> <p><strong>我給您寄上我對李希光教授的評價。我認為此人是一個既沒有專業知識又沒有學術良心的人。</strong></p> <div><strong>&#8220;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座很有聲譽的老學堂最近在新聞學教學方面有非常突出的成就。原來當新華社記者的李微博先生任命學堂國際新聞研究所的主任之後, 該研究所獲得新生。李微博教授認為受西方資產主義影響很深的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早就過時了。因此他決定實行適合當代中國社會一種非常進步的教學方法。他強調中國既然是一個民主的國家,所有值得報道的新聞該取自民間的,該完全靠人民無上的知識和想像力。在他的演講中他常常提到一位張零零的平民,認為此人對他的研究幫助非常大。<br /><br />李微博教授的研究所最近改名為國際創造新聞研究所。這個措施叫今年有100年歷史的學堂回复原來崇高的地位。&#8221;</strong><strong>起初我把這事當作一種非常可笑的遊戲。可是我得知李希光教授利用官方的中國廣播網傳達小騙子張一一的謠言之後,我決定從今天起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的使館絕交。我這個決定對中國官方當然算不了什麼,可是對我個人有重大的意義。</strong> <div>&nbsp;</div></div> <div><strong>清華大學原來是中國最有名望的大學之一。像李希光教授這樣沒有學術良心的學者任命為清華大學的教授兼副院長的事實,可能會影響中國和西方的學者對大學的看法。</strong> <div>&nbsp;</div></div> <p><strong>此致敬禮</strong></p> <div><strong><br />馬悅然<br />2011年5月18日</strong></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