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健归去来兮,唱的究竟是什么?

侯德健前几天在北京一个音乐会上露面,引起了一些议论。他积极参与1989年的天安门运动,是知识分子绝食的四君子之一,他的名字因此和六四的记忆有关。让他露面,是否意味着北京方面对六四态度的某种微妙变化,有助于唤醒六四的记忆? 我想,六四的问题,基本上不在于记忆,而在于言说。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在人们心里装着,差的就是说出来。我相信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从来没有忘记六四。六四遭遇的不是遗忘,而是刻意淡漠和回避。越是淡漠和回避,越是说明它在人心中的位置。(本刊首发)

迟了半个世纪的臧家祭奠

举办一次家族聚会,举行一次对先人的祭奠,对普通家族来说是件平常事,而臧家却走过了漫漫长夜,足足等待了半个世纪。臧启芳一家的坎坷经历,正是中国那段动荡时代的悲剧缩影和写照。…… (本刊首发)

党内两派和平共治?

目前党内的左右派开始悄悄地分化组合,从舆论阵地到队伍排列,一切好像在有序地进行。这样的过程,需要强有力的人物来推动,也需要强有力的人物来维持。作为推动者来说,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一个是温家宝,一个是薄熙来。可能大家心照不宣地认为,前者代表了党内的右派,后者代表了党内的左派,不管他们自己心里怎么想,其言行在公众心理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定论。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政治中国

“社会主义”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者

中国90年代以来的“改革”过程说明,真正终结国际共运的并不是什么“阶级敌人”、“自由化分子”和党内大大小小的“戈尔巴乔夫之类”的人物,而恰恰是仍然假意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的统治精英。这些精英在政治权力的庇护下,对社会财富的大规模占有和分配,使得“共产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制度)在今天的中国基本上丧失了阶级和所有制的基础。作为统治集团,中共通过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背叛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出卖,换来了自己的继续掌权。所以,真正宣告国际共运在国家制度意义上的终结的,是仍然大权在握的中共,而不是已经解散的苏共。

中华劳工的悲剧

这些人是当代中国劳工的主体,他们勤劳双手给世界人民创造了大量物质生活,而回报他们的却是廉价的报酬和无法保障的生活,中国的生产事故率全世界第一,每次矿难总有十几名或者几十名工人殉职,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广东省有大量的外包工厂,每年都有很多打工姐妹被机器致伤,比例依然是世界第一。他们的境况比国企业职工更加悲惨;没有劳动保险,没有医疗保险,没有人给他维权。他们也不知如何维权,甚至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