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align="center"><strong>清華新聞教授怎輕易傳謠<br /><br />牛克<br /></strong></div> <div><br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漢學家馬悅然老爺子怒了。<br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李希光5月16日轉發微博稱:“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收受中國內地作家張××(引者按:原名隱去)60萬美元‘翻譯定金’,導致諾貝爾文學獎110年來面臨最大信任危機,其權威性和公正性遭遇空前挑戰和質疑。據外媒報道,張以請馬悅然將他的三個作品翻譯成瑞典文字為名,一次性支付‘翻譯定金’60萬美元,並承諾對其他的諾獎評委進行公關。”<br />馬悅然發公開信稱,“尊敬的清華大學顧秉林校長:我非常驚訝一位原來很有聲譽的清華大學的教授竟然可以偽造謠言:譴責我接受了60萬美元的賄賂,為了要翻譯一位我不認識的作家的作品,而且勸我瑞典學院的同事們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那位作家。我唯一的解釋是×教授兼副院長完全缺乏道德感。可惜的是他這種非常卑鄙的行為會影響西方學者對清華大學的看法,也會增加他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界的懷疑。”<br />李教授回應稱,他是轉載某網站上的“新聞”。馬悅然的夫人表示,即使李不是謠言的源頭,也是有責任的。“李希光是新聞學院的教授,連這樣的新聞也沒有去查新聞源頭就轉載。我認為他是沒有專業知識也沒有學術良心。”<br />作為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副掌門,李希光教授不核實信息源,傳播了明顯的謠言,恐怕得讓清華新聞學院的學生們好好編派一陣子。不過,李教授也挺鬱悶:這年頭不僅黃瓜靠不住,連國字號的媒體也不靠譜。那網站是一家中央級媒體的下屬網站,致力於“讓中國的聲音傳向世界各地”,可惜這次,萬裏之外聽到的是謠言。<br />萬幸的是,馬悅然還不知道,該網站早在5月12日還發過另一則報道稱,武俠作家獨孤×今日淩晨於微博爆料稱,馬悅然於昨日深夜去世,享年87歲。報道原文說:“據稱,已是耄耋之年的馬悅然並非正常去世,而是服用安眠類藥物過多所致,或與諾獎評委會最近曝出的‘翻譯門’醜聞有關。馬悅然因私受中國內地80後作家張××60萬美金‘翻譯定金’,近日被西方媒體指責為‘給諾獎蒙羞’,一度呼吁其辭去瑞典皇家文學院院士和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一職。”這裏的意思很清楚:馬悅然已經死了,而且幾乎是畏罪自殺。<br />這位獨孤×就是那位張××的親傳弟子。如此明顯有問題、未經核實的消息,就被悍然做成了新聞。該網熱捧“作家”的張××的炒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除了這次馬悅然受賄並“自殺”,還有:張××打造“最情色旅遊線路”;袁立的新老公是張××;張××代表作《炒作學》入選“中華五千年十大名著”;張××花巨資整容成莎士比亞;張××裸奔要追女主持人李湘,成求婚帝……<br />什么叫庸俗?什么叫低俗?什么叫媚俗?這就是。筆者粗略統計從去年4月到如今,該網站發了100多條涉嫌炒作張××的“新聞”。一個媒體卷入一兩次烏龍、炒作,不難,難的是經年累月低俗炒作,乃至作為傳播謠言的工具。<br />倘若新銳的新聞網站、都市報,搞出假新聞來,還可以說一句“我是年少無知”,而有著幾十年歷史的國家權威媒體的下轄網站,也在參與低俗炒作,那是否該叫“為老不尊”呢?<br />去年8月開始,中央發起反三俗的整治運動,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媒體也展開了“杜絕虛假報道、增強社會責任、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專項教育學習。去年12月6日,《中國新聞周刊》的官方微博(還不是官方網站),未經核實就發布了“金庸去世”的假新聞,當天深夜,《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輯就主動辭職。這讓我們看到中國媒體人的擔當。<br />反網絡三俗,中央媒體需要以身作則,我們期待能給公眾一個交待。</div> <p><br />=========================</p> <p> </p> <p align="center"><br /><strong>與中國絕交——收賄指控之後馬悅然院士覺得受夠了</strong></p> <div align="center"><strong>瑞典日報(五月三十一日)<br /> <p>記者OLA WONG</p></strong></div> <div><br />上海:去年十二月份中國抵制了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現在,瑞典學院的院士馬悅然抗拒了中國。</div> <p>—-中國腐敗的政府,早就失去了領導國家的資格。馬悅然說。</p> <p>漢學家,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八十六歲。在一封致駐斯德哥爾摩中國大使館的公開信,宣布與中國絕交。這是針對一個有問題的中國作家張一一的回答,此人宣稱他賄賂了六十萬美金給馬悅然,為的是得到諾貝爾文學獎。</p> <p>馬悅然說,這是扯謊。而使得這些流言真正溢出水面的是李希光,一位北京的清華大學教授新聞學負有名譽聲望的教授,他在微博轉載了這樣的訊息『瑞典學院面臨最大的聲名上的信任危機』</p> <p>—-我很高興我得到這個機會跟中國官方在瑞典的大使館絕交。馬悅然在電郵往返的採訪當中說。</p> <p>他說,批評政府的藝術家艾未未已經遭到監禁,這對他做這個決定起了很大的作用。</p> <p>—-我從來沒有遇見過艾未未,但是他的詩人父親艾青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八十年代我每回到訪北京,一定去拜訪艾青,他跟他兒子一樣,都是背脊很直的人!(意指敢說敢做!)</p> <p>—-我並沒有跟中國整個國家的人民斷絕往來的關係,斷絕的就是一個官方的,腐敗的中國領導權力,一個早就失去領導人民國家資格的代表,馬悅然說。</p><strong> <div><br /><strong>瑞典學院院士</strong></strong><br /></div> <div>當他描述這件受賄指控的事件時,沒有少用火藥。<br />—-瘋子張一一宣稱我收受了六十萬美金為了翻譯他的三本書而得到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這對我來說是一則笑話。叫我稍微生氣的是李希光利用了中國官方媒體的消息傳播了這則訊息。李是一個鑽營著往上爬的傻瓜。回應李氏的過程,給我很大的滿足感。</div> <p>—-中國在經濟上獨特的成功,西方就利用了這種快速的崛起,參與了這些經濟力量。兩種勢力相加起來,在這當中,西方人閉起了眼睛,不願意看到中國那些不恰當,不公平的人權問題,比如在工廠裡頭的工作奴隸,童工,這些都是為了經濟發展,而明顯缺乏對人的尊嚴有起碼尊重的現象,這是我認為非常可惜的一個現狀問題。</p> <p>中國報紙(黑體字)<br />寫到張一一,對此人評價都是為了出名,博得人家注意,跟孔夫子做比較,整容變成莎士比亞。</p> <p>—–我的抉擇跟官方絕交一點都不會影響到我跟中國朋友的關係,這些朋友主要是作家詩人跟學者。我當然繼續通過我的努力,通過翻譯,促進世人對中國文化與文學的了解。</p> <div>馬悅然是一個在中國知名且受敬重的漢學家。他多年來與中國政府的關係處於風風雨雨。他說他因為批評毛澤東的土地農業政策,一九五八年到七九年之間遭到拒絕入境中國;這還因為他的岳父在這些年當中被打成“右派與人民的敵人”。在這之後,他並且因為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遭到拒絕入境,直到一九九四年。<br /></div> <p><strong>李希光<br /></strong>根據的中國網址網站NNW001傳播訊息,並且不曾回答過馬悅然的公開信,可是他做出了刪帖的舉動。張一一在一個訪談當中說到,賄賂的錢是通過一個他不認識的德國朋友給了馬悅然,但是很可能是給這個朋友 “黑掉了”。</p> <div><br /><em>刊登於2011/05/31 SVD《瑞典日報》第六版</em></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