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人民主權​的政治理想——紀念八​九“六四”22週年

八九年的青年學子,積極投入了當時波瀾壯闊的社會政治運動。他們勇敢地 承擔了自己的政治責任。同樣勇敢地站在反對軍事鎮壓第一線的北京市民,很多人其實都是大學生的同齡人。絕大多數倒在血泊中或遭到十年以上監禁懲罰的人,當年都不到四十歲。他們在全世界關注的凝視中,最後一次展現了中國人民自下而上爭取自由的自尊自信自強精神。因此,我們有必要再次重複:“六四”鎮壓是一次 嚴重的人道災難,但其內涵絕不僅止於人道災難。只有“六四”得到徹底平反,中國的青年和中國的政治才有可能重新獲得清明坦蕩的立足點。

六四的“遗嘱执行人”

二十多年来纪念六四都延续着悲伤的、正义未得伸张的含义,除此之外,它对中国政治进程的作用微乎其微,在“阿拉伯之春”震惊世界的映照之下,这一点就更强烈,由此人们怀疑六四的意义,也就不奇怪了。但是人们也忽略了另一个向度:六四被泯灭的、不甘的遗愿,在冥冥中搜寻她的“遗嘱执行人”。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政治中国

谈网民对方滨兴被抗议的反应

这位为中国政府网络管制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计算机专家方滨兴,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是网民们扔鞋、扔鸡蛋的抗议待遇。但是,他的所做所为、以及他背后的政策,仅仅是因为网民们感到防火长城对他们的上网经历感到了不便了吗?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政治中国

没有母语的人民

《换骨记》在另一重意味上,何尝不是用敌人的语言写就的自传。我希望时间能给我足够距离,让我写出这种应当不下于策兰的痛感。它并非个别人。毕竟对整整一代中国人,甚至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使用的是自己的语言,却于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生活,缺少足够的感知、表达能力;于曾经的历史,行进中的时间,缺少记忆和和思考的能力,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我们是没有母语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