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还是不移?

<p>种种迹象表明,移民潮来了。不是外头的移入,而是里头的&#8220;溢出&#8221;。每天一开手机,都会收到十数条短信移民广告,对象国越发&#8220;偏安&#8221;(已从北美、澳洲发展到南美和非洲),资费却越来越看涨;看凤凰卫视,总有个被频繁插播的广告,一个穿职业女性套装、长相酷似潘石屹夫人张昕的熟女型OL,腋下夹着一只文件夹,边走边说:&#8220;移民,其实很简单&#8230;&#8230;&#8221;;有记者采访经济学家许小年,问及对时下的感受,许坦陈:&#8220;我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学生,这两年最多的话题就是移民,原因是生意难做&#8221;;另据招商银行调查,近60%的千万富翁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手续或有相关考虑,而亿万富翁(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中,约有27%已经办理了投资移民。</p> <p>此番移民潮究竟潮起于何时,吾虽不察,但确乎从去年开始加速,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感知的。而2010年,那可是上海世博的华丽盛宴成功收场,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作为经济大国获得了空前自我实现感的一年。可见,移与不移,并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确切地说,基本上不是一个经济问题。</p> <p>在移民问题上,没有比东邻日本更富于比较性、参照性的案例了。这不仅是因为二者在历史上都有过被所谓&#8220;黄祸论&#8221;的西方舆论所警惕、牵制的时期,而且,就在中日历史性易位的统计数据刚刚发表不久,日本遭遇了史上罕见的3.11巨震,经历了地震、海啸、核事故&#8220;三位一体&#8221;的地狱试炼,其国民在严峻危机关头的心理取向和选择,无疑是最说明问题的指标。</p> <p>震后,东洋媒体上出现了一个新流行语,曰&#8220;飞人&#8221;(Fly-Jin),是由英文&#8220;Fly&#8221;(飞翔)和日文&#8220;外人&#8221;(Gaijin,即&#8220;外国人&#8221;的简称,略带轻慢的意味)合成的造语词,用来指那些在地震发生后,特别是核事故开始升级后匆匆逃离日本的老外。客观地说,对老外们的撤退,日人并无多少怨怼。毕竟,人命关天,如此触目惊心的大灾难,对今天的日本人来说也是头一遭,即使平时再训练有素,一时间却并无多少真正有效的应对措施。选择做&#8220;飞人&#8221;,是人之常情,更是人家的权利。因此,对位于东京的外国使领馆倾巢撤离,仅在关西地区保留几名现地雇员值守,日本从国民到舆论,绝少有置喙。更多的人,其实是闭上了眼睛。</p> <p>对用脚投票者,日人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同时却视那些选择留下、誓与列岛共&#8220;陆沉&#8221;者为真朋友,所谓&#8220;患难见真情&#8221;,所以会有震后日美关系的空前强化。在列国使馆纷纷撤离的时候,只有美国政府对在日美国人发出了&#8220;请根据日本政府的指示和发布的信息行动&#8221;的指示,连一纸归国劝告都未发。表面上一切交给日方,水面下却力挺菅直人,甚至不惜施压,给足了日人面子。</p> <p>事实证明,留下来的,的确个顶个是堪称&#8220;诤友&#8221;的仗义之士。其中,不乏早年来自英语国家、后在日本成功的艺能界人士、大相扑力士等名人。在这部分人中,中国旅日作家李长声颇具代表性。震后初期,他在微博上如此回应国内粉丝敦促其速回京城的吁请:&#8220;值此吃喝用紧缺之时,我在日本,多一张嘴,或许并不好,所以我支持中国人尽量回国去。可是,我有好些日本朋友,多年来一起吃喝玩乐,现在出事了,我逃之夭夭,说不定他们会伤心,觉得外国人不可交。如此而已。&#8221;结果,直到巨震过去四个月后的7月中旬,他才安排了暑期回京的行程。作为资深&#8220;长粉&#8221;,我自揣或可体味其心境于万一。长声非日人,但久寓扶桑,深度浸透东洋文化,不知不觉间身上便带了诸如武士道之重&#8220;洁&#8221;(Kiyoshi)的精神气场,早已是朋友圈中的共识。</p> <p>更给日本撑面子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被称为继赖肖尔之后当代最重要的日本文化学者的唐纳德&#8226;金(Donald Keene)的入籍。日前,金教授在《中央公论》杂志(7月号)上撰文,披露了自己在89岁高龄&#8220;归化&#8221;日本的心路历程:&#8220;我并非要从美国退避,也不谋求在日本更大的经济上的成功。只是从对此前自己所蒙受的亲切的谢意出发,萌生了一种想要把人生的最后时光,与我眷恋最深的人们一同度过的愿望。&#8221;尤其是看到震后,&#8220;飞人&#8221;们像受惊的鸟群般仓惶逃离的情景,老人家内心被刺痛,难以自持,遂当即表明了归化的立场,以示对日本之不离不弃。以金教授在国际日本学界的重量,这份支持之巨大,堪比百年前英国学者小泉八云(原名拉夫卡迪奥&#8226;赫恩,1850-1904)的归化。</p> <p>尽管灾难过后,大规模限电、日元飙升,经济萧条加剧,有目共睹;国土变窄,填海地浸水,岛国似乎更不易居了,但绝少听说有日人的&#8220;溢出&#8221;。至于说&#8220;飞人&#8221;,确乎飞了不少,可一向为日人所珍视的&#8220;铁杆&#8221;几乎都没飞。且随着灾难的渐行渐远,那些飞走的,又开始学&#8220;候鸟&#8221;,纷纷往回飞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