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div> <div> <div><img src="http://wscdn.bbc.co.uk/worldservice/assets/images/2011/10/06/111006090055_11_304x171_bbc_nocredit.jpg" alt="中正纪念堂" align="right" height="171" width="304" /><p>台湾建国百年中正纪念堂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p> </div> </div> <p> 今年的十月十日,不同于往年,从去年年底开始,台湾各地从中央各部会到县市地方政府,都有以「建国百年」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把一整年的台湾妆点得热闹非凡,台湾艺文界要角,几乎多少都沾上了一点边,参与了相关活动的制作或演出。</p> <p>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有一些确实让人眼睛一亮。比如说,建国百年基金会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主题,拍摄 了一支广告片,诉求「当年就是有林觉民、黄兴、秋瑾等年轻革命志士的牺牲,才有今天中华民国繁荣安定的生活」;还在八二三炮战这个特殊的日子,邀请了数字 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亲赴金门敲响和平钟,也颇发人深省。</p> <p><strong>例行活动也冠上建国百年</strong></p> <p>但其中有一些活动,却让人搞不清楚,它与「建国百年」的关系为何?比方说,行政院中部办公室邀请中部各 农会,举办「建国百年花与茶飨宴活动」,这样一个农特产品的推广活动,究竟与「建国百年」有什么样的关联?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国家公园所举办的马拉松 赛、自行车活动中,最奇特的是,连新竹义民祭这样的民俗活动,也硬要与「建国百年」扯上关系。</p> <p>这就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明明是行政院各部会或是地方县市政府,为推展政务应该要举办的例行性活动,为 什么硬要冠上一个「建国百年」的头衔?难道要扣上「建国百年」这个帽子,才师出有名,可以有比较多的预算来举办吗?又或者,这又是一种官僚组织中,公务员 为应付领导者意向,所采取的敷衍应付的手段?于是一整年热闹登场的各种庆祝建国百年活动,可以紧扣住「中华民国建国百年」意义的,实际上没有多少。</p> <p>不过,今年是选举年,按照以往台湾碰到选举年时的气氛,即使是蓝营的政治人物,为了与绿营竞逐本土选 票,也想方设法地强化自己与「台湾意识、台湾利益、台湾优先」等「台湾」概念的连结,在这种气氛底下,不管是蓝绿政治人物,只要是在选举的场合,「台湾」 总是取代了「中华民国」,所以前一阵子,导演刘家昌就大骂马英九,连竞选组织都要叫做「台湾加油赞」,「中华民国」反而不见了!</p> <p><strong>「中华民国」能见度提高</strong></p> <p>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不管各政府单位举办了多少风马牛不相及的庆祝建国百年活动,如此铺天盖地的举办,至少让今年这个选举年中,「中华民国」被提及的次数、能见度,要比前四次总统大选时多了许多。</p> <p>只是在各种为建国百年所举办的研讨会、论坛、专书、展览等,涉及百年来的历史诠释时,似乎都刻意避开「国共内战」这一段历史,台湾许多政治评论者,就认为,这是马政府顾忌两岸关系,避免触怒中共的结果。</p> <p>还记得,中学时代大大小小的考试,总有一道必考题:「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发起,后因逃避满清抓捕,必须不 断改名的革命组织,有哪些名称?」答案是:「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每次考试都反复出现这道题目,无形中「国父孙中山先生推 翻满清,创建中华民国,中国国民党是承袭孙文思想正统的政党,其后共产党窃据大陆,蒋介石所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率领军民退守台湾,台湾是中华民国的复兴基 地,终有一天要反攻大陆。」我们这一代,是这样被灌输教导,来理解这一段历史的。</p> <p>现今两岸互动如此频密,当台湾看到大陆各地如火如荼地以「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为名目来进行各种图文 影像的出版,引爆热潮,不见「中华民国」;而在台湾,虽以现在台湾的各种经建成果、文创产业来为「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做包装,但因避谈国共内战,所以呈 现出来的,「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台湾是台湾」,两者之间没有历史、精神的传承与连结,总让人觉得,这样庆祝建国百年,似乎少了点什么,好像飘浮在空 气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