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瑞典八十歲著名詩人特朗斯特羅姆(Tomas Tranströmer)昨天榮膺二○一一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瑞典皇家學院讚譽,「透過其言簡意賅、清晰易懂的描寫,他給予我們進入現實的新通道。」<br /><br />瑞典皇家學院發言人英格魯德稱,特朗斯特羅姆「是世界最偉大詩人之一。」他被認為是瑞典最重要詩人之一,數年來一直被推崇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得主,並強烈影響了中國一代「朦朧詩」詩人,協助造就今日的中文現代詩風貌。諾貝爾委員會致電通知其得獎時,特朗斯特羅姆正坐在家中聽音樂。 </div><div> </div><div><strong>啟發中國現代詩人<br /></strong></div><div>這是自一九七四年伊凡強生和馬汀生之 後,相隔三十七年再有瑞典人獲諾貝爾文學獎。中國著名詩人貝嶺說:「這是遲來的榮譽!可能瑞典人太客氣了,這麼晚才肯定自己國家這麼偉大的詩人。」貝嶺 說,特朗斯特羅姆的詩風,是一種特別的「冷抒情」,「沉重、簡潔、孤單但不困惑」。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在一九八○年代後期由詩人李笠譯成中文。 <br /></div><div><strong>超現實文字探人性</strong><div> </div></div><div>一九五四年,年僅二十三歲的特朗斯特羅 姆發表詩集《十七首詩》,轟動詩壇,從此在瑞典文學界居翹楚地位。他的詩作富含隱喻和意象,透過超現實的精湛文字,傳神描寫人類思緒的神祕探索。《出版人 週刊》稱其風格「神祕、易變和悲傷」。他著有詩集十多卷,作品被翻譯為五十多種文字。<br /> </div><div><strong>中風癱瘓不忘寫詩<br /></strong></div><div>除了是個專業的心理學家與詩人,特朗斯 特羅姆還協助殘障人士、囚犯和沉溺毒品者。他與妻子育有兩女,一九九○年中風半身癱瘓,失去說話能力,但仍堅持寫詩,休養六年後以《悲哀貢多拉》詩集重返 文壇。此後,除了與美國詩人好友羅伯特布萊(Robert Bly)書信往返,僅在二○○四年出版一本俳句詩集。近年他的興趣轉移到音樂,他每天以左手彈鋼琴,或聆聽古典音樂。</div><div><br />貝嶺說,他的傾向工作室本已打算出版特朗斯特羅姆詩選集,「譯稿都好了」,「這下要加快腳步」。聯合文學總經理李文吉說,國內詩集市場屬於小眾市場,且以英美國家為主,瑞典作品比較少見,未來考慮購買其作品版權出版繁體中文版。</div><div> </div><div><em>【張翠蘭、陳家齊、生活中心╱綜合報導】</em></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