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em>编按: 近日,利比亚大局底定。卡扎菲虽未就擒,但其暴政已然落花流水,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了。几日前,陈奎德先生邀请胡平先生在自由亚洲电台《中国透视》专题节目里讨论了中东目前局势的进展及其世界性影响,特别涉及了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意涵。特摘要刊发对谈的基本观念和思路,以期引起更多的讨论。</em></div><div> </div><div>座谈的音频链接:</div><div> <br /><a href="http://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ongguotoushi/m0828panel-08292011104219.html/m0828panel.mp3/inline.htm"><font color="#0066cc">http://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ongguotoushi/m0828panel-08292011104219.html/m0828panel.mp3/inline.htm</font></a> </div><div><div> </div></div><div><strong><br />一、卡扎菲暴政的末日<br /></strong> </div><div>利比亚局势出现关键性转折。据媒体报道,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已控制首都的黎波里, 虽然卡扎菲目前下落不明,但的黎波里被占意味着利比亚一个时代的结束,卡扎菲在利比亚长达42年的统治画上了句号。</div><div><br /><strong>二、以中国六四镇压作为强心针的卡扎菲<br /></strong> </div><div> 公然声称效法北京政权,以六四屠城为榜样。</div><div><br /><strong>三、卡扎菲倒台对中国和亚洲有何影响?<br /></strong> </div><div>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是不同的两方面。<br /> </div><div> <em><strong>经济影响<br /></strong></em> </div><div>的黎波里离北京很遥远,但亚洲地区与国际贸易的联系,意味着利比亚发生的事情将会产生连锁反应。<br /> 对亚洲经济体的最大影响,将是国际石油价格的反应。亚洲地区占过去10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量的80%。<br /> </div><div>所以,今天油价的下跌如果得以持续,则将有助于缓解亚洲工厂的部分成本压力,并让汽车销量继续上升。在全球汽车需求引发越来越强烈的担忧之际,油价的下跌带来了有益的支撑。</div><div><br /> 亚洲去年对利比亚出口只有34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亚洲对世界出口总额的0.1%,中国在这当中占了21亿美元(韩国和印度分别位列其后)。<br /> 尤其对中国而言,风险和机遇一直是更大。利比亚是中国的第11大石油供应国。中国曾有35,000名工人在利比亚工作。卡扎菲政权指责中国搞新殖民主义,经济关系并不顺<br /></div><div> <em><strong>政治影响<br /></strong></em> </div><div>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来说,几个月前,由于利比亚反对派遭遇挫折、叙利亚政府负隅顽抗,“阿拉伯之春”似乎正渐渐衰落下去。但卡扎菲的倒台</div><div>以及埃及总统穆巴拉克(Mubarak)不久前在铁笼内受审的电视画面,将给中东革命提供新动力。<br /></div><div>卡扎菲的残酷镇压及其声明,不能不使中南海联想到六四。兔死狐悲之感难免。</div><div><br /><strong>四、中东浪潮会浇灌出什么果实?<br /><br /><em>关于民主第四波</em></strong><br /></div><div>中东革命的重要政治后果是,一个新的全球政治变迁时代的降临。有理由称,世界性的“民主第四波”已然启动。</div><div><br />中东革命爆发。 伊斯兰世界的神秘黑面纱被撕开一个大口子。人们骤然发现,原来,阿拉伯国家的人,同样是人!他们与其他地方的人一样:渴求言论自由,希望政治参与,痛恨贪腐与专制。于是,普遍性赫然呈现。大共识赫然呈现。 文化间的共性不仅存在,而且显而易见。</div><div><br />虽然中东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欧美人多信仰基督教,中国人中儒家与佛教徒不少,印度、日本都有各自的主流信仰,然从更深的基底层次看,一些基本的精神渴求,超越了文明之间的区别,如潮涌动,人性共享。<br /></div><div>回顾既往,在各种文化、族群大规模的空间接触下,文明的边际线一个又一个被跨越,文化的断裂线一波接一波被突破,一个个“国情特殊论”相继破产,一桩桩“例外论”受到嘲弄。各不同文化,各不同宗教,各不同人种,从基督教新教到天主教地区,然后到东正教地区,之后是亚洲儒家非共产地区,再后苏东波冲塌了共产帝国……,自由之浪,无坚不摧。目前,普遍人性的潮流浩浩荡荡,流淌到了中东伊斯兰文化地区。</div><div><br /><em><strong>关于伊斯兰神权国的可能性<br /></strong></em></div><div>这一次“民主第四波” 将流向何处?其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如何?会否造成1979年伊朗革命那样一个个伊斯兰神权式政教合一国家?</div><div> </div><div>我们的判断是:它不可能造成一系列伊斯兰神权式政教合一国家。原因无他,此一时,彼一时也。1979的霍梅尼,一如1949的毛泽东,是未经检验过的政教合一的神秘魅力符号,其初始也,可能一时得手并受到欢呼….。然而,当其统治的实践已经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祸国殃民后果时,再次完全精确地复制历史已不可能。何况这次中东革命主要声张的价值符号和主要获得的国际支持都来自民主国际。<br /> <br /><strong>五、中东革命的价值取向<br /></strong></div><strong></strong><div> </div><div>有论者认为,鉴于这几个中东国家的统治者与西方国家及以色列都有较亲近的外交关系,因此,中东独裁者的倒台,预示着西方的影响力在中东大规模萎缩,是普世价值在此地区历史性退潮的端倪。<br />无可否认,从地缘政治利益和经济战略的角度考察,紧随着革命,中东将面临一段动荡与调整时期,西方诸国特别是美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不应忘记中东街头的基本口号是“民主自由”,是“独裁者下台”。恰如利比亚独裁强人卡扎菲抱怨说:“利比亚民众可以低息贷款,住房也很便宜,日子过得好好的,实在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造反。”这一典型的独裁者抱怨,从反面印证了中东革命的价值取向。<br /> <br /><strong><br />六、中国: 后六四时代终结<br /></strong></div><strong></strong><div><em><strong>中东革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strong></em></div><em><div> </div></em><div>它意味着后六四时期政治冷感期的终结,一个新生代为主体的政治热身期即将降临。<br /></div><div>中东的浪潮,激活了天安门事件的全球历史记忆。在中国,它是历史幽灵的召唤。在世界,它是对中国真实政治现状的提醒。<br /></div><div>在中国这一宗教感薄弱的世俗文化内,生存作为本能,赋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因此,毋庸讳言,1989的血腥镇压,二十年来,确实对绝大多数国人的精神产生了威慑性效果。<br /></div><p>但是,对震慑的恐惧并不经由生物性基因遗传,基本人性的渴求不可抗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