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星在非洲落下\”

中国在非洲采取\”不干涉内政\”的所谓中立政策,迅速扩展经济合作,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这个政策的风险现在显露出来,随着政权的更替,中国与旧的掌权者的过分友好关系可能导致它失去生意。

畸形的中国教育制度

《时代周报》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畸形发展,重视高等教育,忽视职业教育,因此缺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妨碍中国生产结构的转型。尽管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措施,但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中国要阻止信任的丧失\”

德媒认为,中国政府最近买进国内银行的股票,是想阻止人们对中国经济信任的丧失,但是中国银行业很快会感受到信贷繁荣的负面后果,1/3的贷款将面临无法偿还的危险。

赚钱宝地 中国\”鬼城\”

“开银行,不如炒楼房!”中国老百姓的俗话却形象描写出了中国持续多年最火爆的投资对象:房地产。内蒙古甚至建造了整座城市,不为生活居住,只为等着房价一涨再涨,钱生钱。

穿越柏林

我这个穿越了的东柏林人,好像曾经对峙过坦克和枪,在“查理检查站”被仔细地盘问过,又翻越了柏林墙,我怀着喜滋滋的心情在裤裆大街(Kudamm)上溜达,我的喜悦,是那些没有经历过墙的人不能理解和体会的。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其他

专栏:中国仗势欺人 外商卑躬屈膝?

一位关注势态发展的驻北京美国公司高管说,沃尔玛风波并不在于具体事情,而是更多地反映出美国公司与中国之间的更大问题。他说,你走进任何一家中国超市,都能发现有过期商品在销售;沃尔玛在保证食品供应安全方面比其他公司做的更多。他还说,借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这是“杀鸡给猴看”的绝好例子,食品行业是鸡,其他外国公司是猴。中国当局向公司发出的信息是:知道自己的身份,乖乖听话。

關於柴玲回憶的聲明

最近柴玲回憶面世,多有涉及我的內容。雖非我一貫風格,但因太多朋友問起,且事關大局,這裡破例做一公開說明。

伦敦骚乱

英国主流媒体在面对伦敦骚乱时其重大立场与政府有着高度的一致。这高度的一致不是来源于政府对新闻的控制,而是来自于政府官员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核心价值认同上的高度一致。这使得英国新闻从业者能够在完全没有良心负担的情况下,制造出一些在局外人看来是“权力的附庸”式的新闻。

中国大陆“民国热潮”背后

当“中华民国”概念在台湾受到争议时,经历了六十二年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大陆却悄然兴起追捧民国的浪潮。大陆民间与知识界借由对台湾社会的礼赞、民国时期基础教育的继承与精神气质的怀念,诉说着今时对昔日的相思,在中华民国建国百年之际,试图解构一个时代的心灵痛苦,重新选择民族精神与价值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