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div> <div> <div> <di […]
每月存档:2011年10 月
声援陈光诚行动纷至沓来
<p>声援陈光诚的行动并未因当局疯狂打压而停止,反之阵容愈见壮大。30人探访团周末遭暴力驱赶后,十 […]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负责人本周访华
<div><h4> <img src="http://www.dw-w […]
广州官媒打破禁言关注陈光诚 网页迅速被“河蟹”
<div> <img src="http://media.voanews.com/ […]
中国四川又一名藏民自焚抗议北京的西藏政策
<div> <div><img src="http://www.chi […]
玉梯——当代中文诗选序(上)
“言志”的冲动,让当年地下印刷《今天》的那架手摇油印机,转世为二十一世纪无数青年诗人手指敲打的电脑。诗歌的鸟群,每分钟从中文的不同角落起飞,翱翔在瞬间万里的网络天空中。这又让我想起中国神话里的昆仑山,就是唐朝李贺的俪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那座山。古人想象,那是一架神人上下天地之间的“天梯”。这不也正是当代中文诗的最佳比喻?每个诗人、每首诗,都是一架登天的玉梯,下抵黄泉上接碧空,既沉潜又超越。巴别塔从未停建,它正在每个诗人的书房里增高。写作的含义,不是别的,恰是一步步继续那个生命的天地之旅。(本刊首发)
辛亥百年台湾访问报告
王希哲辛亥百年台湾行,自9月21日至10月10日计20天。就中华民国的国家认同问题,访问了台湾蓝绿代表性理论领袖,蓝绿“国师”王晓波、黄光国、石之瑜、蔡逸儒、萧美琴、林浊水、蔡旺诠,台湾最老资格革命家,红衫军总指挥施明德,台湾著名工运民权社会活动家郑村棋及其团队等。还拜会了最独的“台湾日美属”,也即“台湾地位未定论”代表理论领袖、“台湾民政府”“福尔摩沙法理建国会”秘书长林志升先生等。报告完后,王希哲谈了自己的看法。
(编按:所引被访者话语是王先生转述的,尚未经被访者核实。)
报告:中国模式导致更多贸易纠纷
<div> </div> <div> <div> <di […]
北大博士卧底收集官员造假证据 论文揭官场生态
“你总问人家是怎么升上来的,这怎么好讲呢?”办公桌的一端,县委书记林庆生皱着眉头提醒,“小冯,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说。” 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冯军旗没有反驳,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之前的两年时间里,这名挂职县长助理的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已经先后访谈了这个农业县里160个副科级及以上的干部,而坐在面前的“一把手”,则是他的第161个访谈对象,也是最后一个。 这场谈话结束后不久,冯军旗便离开了这个县城。2010年6月,他的题为《中县干部》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思想即处理自身黑暗
我最希望的是能够有一个畅所欲言的制度平台和公共言说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充分的讨论,不同的利益尤其是弱势人们的利益能够得到平等的尊重和体现。至于中国往何处去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社会矛盾的问题,以及各种具体的政策,则需要允许不同立场、意见冲突的人们来讨论,让大家来选择,而不会因为有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而遭遇牢狱之灾。言辞是行动的引导,没有身处其中人们的充分讨论,谁能够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