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2011年11月,校车问题在中国两度成为新闻。</p><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导致校车成为新闻的原因如下: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的一辆校车因超载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时间校车问题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批评指责声还未消散,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消息传出,正好外交部于10月下旬解密了一批档案,公布了1976年以前援助110多个国家地区的资料,于是网友用“援交部”来贬称中国的外交部,批评北京在校车问题上“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外交部倒也处之泰然,在11月28日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发言人洪磊称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是履行国际责任。</p><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令中国人想不通的是:一个人均收入高于中国的欧洲国家为什么要中国援助?这“国际责任”之说从何而来?——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世界2010年人均收入榜上,马其顿排第90位,人均收入为4483美元;中国排第91位,人均收入4382美元。</p><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其实,中国援助马其顿自有缘由,所谓“国际责任”倒也并非空穴来风。这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台湾当年在李登辉与民进党执政时期,与势头甚旺的北京在国际上争取“国际承认”的这段历史。当时,台湾在北京的强势挤压之下,为了争取“国际承认”而不得不开展饱受北京诟病的“金钱外交”,马其顿当年就是台海两岸竞相争夺的一只“香饽饽”。</p><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马其顿建国历史不长,1991年11月20日该国颁布新宪法,宣布自己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方才成为从原南斯拉夫宣布独立的4个共和国之一。1993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马其顿为联合国第181个会员国,国名暂定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1993年10月12日,马其顿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时台湾由力主“台独”的李登辉执政,李希望为台湾争取一些国际空间,于是向为摆脱经济困局苦恼不已的马其顿政府许诺,只要马其顿与台湾“建交”,台湾会立即援助马其顿政府3亿美元现金,另外还将在马建工业园,投放10亿美元长期投资。马其顿政府遂于1999年2月9日宣布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北京绝不容忍这种双重承认(即承认“两个中国”),在马其顿宣布与台建交的同一天,中国政府即宣布与马断交。随后不久,中国罕见地使用了安理会成员国的否决权(大多情况下中国投弃权票),反对联合国维和部队在这个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延长驻军6个月。</p><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马其顿与台湾建交后的两年,不断面临北京的威胁利诱。终于在2001年6月12日正式恢复曾中断的与北京的外交关系,此后台湾对其停止援助。这两年当中,台湾共给予马其顿1.5亿美元的援助(另一说法是1.7亿)。</p><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我对十余年前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之所以印像深刻,是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有不少穷国用这种方法在台海之间渔利,先与台湾建交获取经济援助,尔后又在北京更大的诱惑下与台湾反目。马其顿当时之所以对台湾特别重要,估计源自这一因素:当时世界上共有28个小国承认台湾政权,它们大部分分布在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以及非洲。但马其顿从地理上看则是欧洲国家。对台湾来说,是其在欧洲外交的“突破”性进展;对北京来说,则意味着欧洲“失守”。是以马其顿成了台湾双方出大价钱争抢的“香饽饽”。</p><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比较搞笑的是马其顿对自己这种出尔反尔的行径还说得冠冕堂皇。在与台湾建交时期,马其顿国防部长保诺夫斯基曾于2000年10月30日率领代表团对台湾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并在访问期间与台湾国防部长伍世文签订谅解备忘录和国防合作备忘录。等到与北京私下沟通就绪,并准备派员至北京签署“复交”备忘录之后,又为自己丢弃台湾找了个台阶:2001年5月下旬,马其顿外长米特雷娃趁履新之际表示,两年前与台北“建交”是个错误。</p><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中国到底给了马其顿多少外援?遍查不获,估计北京将此视为“国家机密”,也要求受援方马其顿保密。毕竟北京一直在义正辞严地谴责台湾的“金钱外交”,作为备位“世界领导”的中国,又岂能以“金钱外交”为手段,与台湾争抢其他国家的承认?但从中国一向的行事方式来看,那些从2000年以来先后宣布与台湾“断交”的国家,如哥斯达黎加、利比里亚、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塞内加尔、乍得等国,肯定都因与台湾“断交”而获得北京的补偿。</p><p style="margin-top: 1em; margin-bottom: 1em;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宋体, arial,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5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根据以上事实推断,洪磊声称援助马其顿校车是中国在“履行国际责任”并非虚言。从策略上考虑,当年让马其顿与北京“复交”的援助不可能一次性给足,必须细水长流,中方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估计就是在履行当年复交时的承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