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陵十三钗》落选奥斯卡提名谈起

第三次长沙大捷,薛岳指挥的胜仗是在同盟国一系列惨败之时取得的,当年曾震惊世界,给反法西斯阵线以莫大鼓舞,包括罗斯福、丘吉尔在内的西方政要皆给予高度赞扬的,老谋子何以不以此为题材,筹集六个亿去重现它的历史性辉煌呢?难道发掘出虚构的“妓女保卫处女”故事更能体现抗战的历史意义么? 当然不是!我相信,即使良知未泯者有此愿望,权力也未必准许的,《铁血昆仑关》就是例子。中国作为二战“四大战胜国”之一,在世界二战史叙事平台上形象猥琐,甚至连那个投降纳粹、全靠盟军才得以解放的法国都不如,缘由仅仅在于以抗日为噱头、谋求“要百分之百的发展自己的力量”(毛语录)的势力掌控了话语权,几十年如一日抹煞抗日大决战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伊朗困境

最近西方国家大大增加了对伊朗的压力。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新的制裁法案,试图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欧盟也宣布将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这些针对德黑兰的最新措施使中国处于一个艰难的困境。北京是德黑兰的最大贸易伙伴,大约百分之20的伊朗出口的石油进入到中国。对西方来说,如果西方想通过制裁迫使伊朗停止铀浓缩的政策要成功的话,中国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中国目前的立场模棱两可。

钟叔河:错就错在要思想

钟老不是民国控。

住在他楼下的作家王平给我看过他1949年初的日记,里面对蒋介石元旦文告的评价是“哀鸿遍野”。他甚至对1949年后的台湾,也没那么乐观,他对我说:“如果我去台湾,说不定也一样被整得很惨。”“台湾的民主自由,不也是后来等到蒋经国晚年才有的吗?”从左倾青年到右派,在钟老这里,似乎一切都水到渠成。没一丁点那种老革命的“上当感”、“被辜负感”,而是淡然的“求仁得仁”。

民不畏死

人之所以怕死,是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死而不能复生;而人之所以不怕死,又正是因为人都是要死的。既然人都是要死的,倘若死得其所,又有何憾!不论是谭嗣同还是秋瑾,都是在逃而能生的情况下放弃了生的希望,甚至都认为只有自己的死,才能推翻专制统治,才能换来社会的重生。

杀吴英,就是杀中国民营企业家

由于国家金融是垄断行业,他们就硬杀硬杀你。他们每年赚得缸满盆溢,一个经理或行长年奖高达几十万上百万。我认为该杀的不是吴英,而是那些硬吃人的金融寡头。中国金融体制必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