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力衰退大爭論

<div><em>美國國力是否衰退掀起大辯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外交智囊卡根出版新書,力駁衰退論,獲奧巴馬贊同。基辛格、查卡里亞、弗里德曼等則認為美國正衰退。&nbsp;</em></div><div><em>&nbsp;</em></div><div>——————————————————————————–</div><div>美國國力是否早已沒落或剛開始衰退?還是沒有沒落,強盛如昔?包括總統奧巴馬、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人在內的政客、媒體和智庫,最近展開一場「美國國力是否衰退」大辯論。其實,在過去二十餘年,美國學界即已探討美國國力是否已開始走下坡的議題。最新的導火線是現任職華府布魯金斯(Brookings)研究所的五十三歲新保守派學者兼政論家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二月十四日出版了一本僅有一百四十九頁的《美國所創造的世界》(The World America Made)。卡根在這本小書裏強調美國並未走向沒落和衰退之路,還是世界獨強,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div><div>&nbsp;</div><div></div><div>在《美國所創造的世界》面世前,卡根把該書的重點寫成一篇文章《美國衰退的神話》(The Myth of American Decline),發表於二月二日出版的《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雜誌,力駁所謂美國國力衰退的看法。他說,美國國力仍是舉世最強,只因二零零八年爆發經濟危機而被許多人誤認為國力衰退或已開始沒落。奧巴馬看到《美國衰退的神話》這篇文章,大表贊同,認為美國國力日正當中,絕無衰退之兆。今年的奧巴馬和四年前的奧巴馬對美國國力的看法顯然完全不同,他在四年前到處競選時,曾手持一本美籍印度裔政論家法力德.查卡里亞(Fareed Zakaria)所著的《後美國時代的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一九六四年出生、耶魯學士、哈佛政治學博士、歷任《外交事務》和《新聞週刊》主編、現為《時代》週刊專欄作家的查卡里亞認為,美國確已開始衰退,而中國和印度則正在崛起。今年是奧巴馬競選連任的一年,參與角逐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幾個候選人都指奧巴馬把美國帶向沒落、衰敗之路。尤其是最有希望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前麻州州長、摩門教徒羅姆尼(Mitt Romney)譴責奧巴馬最力,他說奧氏主政近四年,美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已步入黃昏時期。諷刺的是,力主美國並未衰退的卡根卻是羅姆尼所聘請的二十四名外交顧問之一。奧巴馬在媒體上公開力挺羅姆尼外交智囊的主張,而使得卡根處境頗為尷尬。</div><div></div><div>&nbsp;</div><div><strong>出身於新保守派家庭</strong></div><div></div><div>&nbsp;</div><div>卡根是個右翼政論家,他出身於一個猶太裔學術家庭。父親唐諾.卡根(Donald Kagan)一九三二年生於立陶宛,兩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成長,獲俄亥俄州立大學古典文學博士學位,執教耶魯大學數十年,曾出版四卷本《波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獲學界重視,被認為是美國研究古希臘的權威學者之一。一九六九年任教康乃爾大學時,正值全美各大學反戰、爭民權熱潮,目睹黑人學生霸佔辦公室而從此脫離民主黨自由派,成為共和黨保守派。他的長子羅伯特生於一九五八年,受其父影響亦從自由派變成新保守派,曾獲耶魯學士、哈佛碩士、華府美利堅大學博士,曾是紐約共和黨眾議員傑克.坎普(Jack Kemp)外交顧問,亦曾為共和黨國務卿舒爾茲(George P. Shultz)撰寫演講稿。在卡內基(Carnegie)國際和平促進會做了十多年資深研究員後,二零一零年九月卻轉到素有民主黨智庫之稱的布魯金斯研究所;有人說是曾在克林頓時代做過副國務卿、現為布魯金斯所長的史特洛布.塔波特(Strobe Talbot)介紹他投靠自由派的布魯金斯。而他的妻子維多利亞.努蘭(Victoria Nuland,布朗大學畢業)曾做過塔波特的幕僚長,亦曾當過共和黨副總統切尼的副國安顧問,在美國駐外蒙古和廣州總領事館做過領事,能說俄語、法語和一點中文。在去年十一月出任國務院發言人之前,曾擔任四年的美國駐北約大使。她和羅伯特.卡根有兩個兒子。卡根有個弟弟佛列德力克.卡根(Frederick Kagan,一九七零年生),擁有耶魯大學蘇聯及俄羅斯軍事史博士學位,曾任教西點軍校多年,現為華府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駐所學者。</div><div>&nbsp;</div><div></div><div><strong>卡根支持入侵伊拉克</strong></div><div></div><div>&nbsp;</div><div>卡根兄弟皆為新保守派學者兼政論家,也都是小布殊和切尼政府侵略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堅決支持者(查卡里亞亦支持侵伊,後認錯),而入侵阿、伊正是新保守派學者與政客的傑作。即使在小布殊的侵伊政策徹底失敗並被指責為美國走向衰退與沒落的轉捩點時,羅伯特.卡根仍在新書《美國所創造的世界》中為侵伊政策辯護,並昧著學術良心和伊戰慘況的事實,宣稱﹕「伊戰打得比越戰好!」且大聲反對奧巴馬自伊拉克撤出全部美軍的政策。</div><div>&nbsp;</div><div></div><div>卡根《美國所創造的世界》的論調不僅未獲得書評界普遍認同,且惡評之聲四起,咸認其立論和闡釋太過簡單、籠統和以偏概全,說服力極弱。最重要的是,卡根以軍力當作衡量一國國力的標準,他認為美國軍力仍是全球首屈一指,遠非別國所能及,故美國國力絕未衰退。事實上,美國國力早已衰退,已為不爭之事實。即連保守的前共和黨國務卿基辛格亦持此說,他在新著《論中國》(On China,參看二零一一年六月五日本刊)的平裝本〈後話記〉(Afterword)中坦言﹕「美國本身競爭地位的衰退,乃源於過時而又落伍的基礎設施(如教育、運輸和通訊等)、不重視研究與發展、政府功能的失調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做過《紐約時報》駐北京特派員而又能操流利中文的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和多次訪問中國大陸和台灣的該報國際問題專家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經常在他們的專欄中提到美國國力的衰退,以及中、印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崛起。弗氏即以紐約機場設備如同第三世界為例,證明美國已無競爭力可言。弗氏並在二月十一日的專欄中坦承,除了美國,他最喜歡的是台灣,因台灣雖是個沒有資源的小島,但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紀思道和弗里德曼常強調美國不重視教育和政治派系鬥爭導致公權力不張,殆為造成美國國力下滑的兩大因素。</div><div></div><div>&nbsp;</div><div>在美國朝野激辯國力衰退之際,繼阿富汗美軍在二月焚燒可蘭經而引發血腥抗議暴動造成三十餘人死亡之後,突傳來一名美軍士官三月十一日清晨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向酣睡中的阿富汗民宅掃射導致十六人死亡(九名兒童、三名婦女)、五人受傷的慘劇。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是沒有必要的侵略戰爭,也是促成美國國力不振的因素之一。阿富汗政府素以腐化著稱,阿富汗人民亦不願外國軍隊長期陳兵國內。奧巴馬已決定二零一四年年底自阿境撤出全部美軍,大多數美國人民亦贊成撤軍。為因應國內外呼聲,他應該提早自阿富汗全面撤軍,為振興美國國力而努力。&nbsp;</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