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辛酸艱困十五載

十五年來,經濟轉型趦趄不前,發展出路茫無頭緒,經濟輝煌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香港人膜拜的富裕神殿正在崩潰倒塌,核心價值備受侵蝕摧殘,肯做肯搏便能掘金的社會基礎消失。能者不能展其所長,弱者不能得其所依,學歷低或年老者連生存都成了問題,因生活艱辛而發生的家庭悲劇層出不窮……,難道這就是回歸帶給港人的繁榮穩定?!難道這就是回歸時中共承諾的「香港明天會更好」?!
 凡此種種,令市民怨懟日益深化,不滿情緒愈來愈烈,不穩定因素逐漸累積。香港人回天無力,但還有表達訴求的願望與自由,十五年來積累太多的失望,本來本份、沉默、勤奮的香港人,只有轉向政治層面,堅守民主自由這一最後防線。

中央國安組十次密議──研究化解中國版「阿春」之策

中國社會極度不公,即便是不引發「阿春」之類的全民運動,也會高頻率地引發群體事件。網絡上的小規模調查表明:「中國早晚會亂」已經是底層共識,財富群體的新一輪移民潮強化了這種認識。對此,北京一家名校的社情研究機構指出:「哪怕是採取杯水車薪的辦法,也要對『裸官』進行一次風暴式打擊,官員財產登記至少要擴大試點。」

从重庆事件看中国官场生态

“打黑英雄”王立军出走美领馆,最初给人的感觉有点像当年“伟大领袖”的“亲密战友”忽然叛逃苏联一样匪夷所思。当然,随着各种小道消息和“大道消息”的披露,人们逐渐看到了这个事件后面更匪夷所思的内幕。中国官场表面的道貌岸然和背后的面目之间的强烈对比,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底线。这个事件已经“调查”了很久,很多事情也一步步“交代”出来,但这个事件的震撼,至今尚难于估计。无论如何,重庆事件将会在当代中国政治和改革史上,记下不大不小的一笔。

《人民日报》到底批什么主义

《人民日报》近日连发批评“精致的利己主义”、“狭隘的极端主义”、“庸俗的消费主义”、“诡辩的相对主义”、和“不加分析的怀疑主义”等五篇署名评论文章,拷问“我们时代需要怎样的价值”。文章都比较短小,标题也比较“标新”,再加上是连篇的探讨价值观,所以海内外关注中国政治事务的媒体都有所反应和评论,赞扬、批评和讽刺的都有。这些评论引起了我的好奇,是故找来读读。可是读完之后,我是朦朦胧胧,只好再读。再读也找不到北,现只好对文章进行解刨,看看这几篇文章到底要批判什么,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他们要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及如何建立。 (本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