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美国清洁能源行业的中国资金

浏览一下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你就会发现,美国和中国正在打一场有关清洁能源的口水仗。围绕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是否在以非法低价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的问题,两个国家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但如果跟踪更广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状况:两国清洁能源投资者和经理人已经开始做交易了。

媒体札记:人还在,钱没了

事实上,对中国政府意欲延迟退休年龄的民间抗争,在过去一周里从未在舆论场中退散。比起“国进民退”或者“宽松货币政策”这样的财经话题,还是“能不能拿到养老金”更贴近那些“草根屌丝”的民生,愿意站在“平民百姓”立场的市场化媒体向研究者提供大量版面,批评政府此举有违政治伦理、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底层民众不公,更斥公务员群体从中不当得利。

计划生育罪与罚

计划生育政策,不仅严重扭曲了中国人口结构,进一步也将使得中国的经济因此遭受重创。人口因素,如果不是影响经济的唯一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之一,其动力学作用之大超过我们想象,劳动人口比例、年轻人口比例、老龄人口比例、抚养比等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当下经济,更可能进而影响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辛子陵:毛泽东传位心路追踪——打开文化大革命黑匣子的密码(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如狂飙突起,把全国人民吹得晕头转向,也把全世界的观察家们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毛泽东要干什么。许多善良的知识分子都是从正面意义上理解毛泽东的。认为他的本意是要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要发动群众改造党,监督党,使党革命化和民主化。这历史的一幕过去了四十多年之后,留下的浩瀚的决议、文告、公报、声明、社论、传单、大批判文章以及各种不同角色的当事人的回忆录,仍使人眼花缭乱,扑朔迷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毛泽东就是要把他的真实意图深深地掩藏起来,这个目的他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

反思潘恩及其他

潘恩主义是一个难解话题。他的观点如果有个核心,就是主张新大陆原则而放弃旧大陆原则(当然含英国原则)。他的这个观点似乎政治正确,但是在理论和文化层面上,却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至于他的宗教批判更是和者甚寡。

民粹抑或民主,谁主未来中国沉浮

民粹与民主,在今后的中国谁主沉浮?这关系到中国今后能否摆脱专制桎梏。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乐观。只要滋养民粹主义兼民族主义的土壤存在,就算薄熙来从中国政坛上消失,这种类型的政治人物在中国却始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