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界限是“普世价值”——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div>  亲爱的同学们,</div><div>&nbsp;</div><div>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div><div>&nbsp;</div><div>  一群人在几年内结成了深情厚谊,离别的时候不但没有显露出什么伤感,反而充满欢声笑语。这种场面好像只有在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才能看到。在这一时刻,大家对光明前景的憧憬,超过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留恋。</div><div>&nbsp;</div><div>  这样一个情景描绘,尤其应该适用于我们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我看到的资料显示,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生这些年来的就业情况,优于大多数其他专业;这个学科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也高于大多数其他学科(包括社会上普遍认为很抢手的一些学科)的毕业生。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们感到很欣慰,很自豪。</div><div>&nbsp;</div><div>  但是,单纯以这种功利性目标来衡量我们的学业、理想、前途和精神境界,不免贬低了自己。我经常问自己:我们学院培养的学生,同其他专业的学生比较,在精神境界上会有什么差别,又应当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学到的关于世界政治、国际关系的知识,对青年一代的理想和信念,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div><div>&nbsp;</div><div>  我想,用学术语言来说,我们对世界的多元化和同一性,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唐士其老师和我主编、本院许多老师参加撰写的著作《多元化和同一性并存&#8212;&#8212;三十年世界政治变迁》不久前刚刚出版。据出版社反映,这部书的销售量受到了过于学术化的书名的影响。唐士其老师读的书比我多,我跑的路比他多,但我们俩谁都想不出更好的书名,来概括我们写书时的体会。</div><div>&nbsp;</div><div>  一年多以前,我和院友翁永曦先生、本院同事朱锋老师、钱雪梅老师等一起到孟加拉国考察。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匮乏,也没有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我的思想收获却比访问华盛顿几次加起来都大得多。在尘土飞扬的市中心和穷乡僻壤,到处都看到孟加拉国的国旗飘扬。我们到访时正赶上孟加拉国举办世界板球锦标赛,在公共场所的老旧电视机前,观众对国家板球队在赛场上的每一个成功,都发出热烈的欢呼。其狂热程度,绝不亚于欧洲足球迷之于欧洲杯。接待我们的企业老板谈起自己的国家,总是洋溢着由衷热爱的感情。参观条件简陋的孟加拉国国家博物馆,对我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div><div>&nbsp;</div><div>  孟加拉国于1971年建国。往过去看,它没有万里长城式的历史遗产,没有孔子式的文化名人;往将来看,几十年后它也不会发射载人飞船,看不到在本国举办奥运会的任何希望。那么,孟加拉国的人民为什么会爱国、凭什么去爱国呢?只能解释说,爱国是一种普世的、朴素的情怀,像人们爱自己的家和家乡一样,并不需要特殊的培养教育和特殊的&#8220;伟大&#8221;理由。</div><div>&nbsp;</div><div>  孟加拉国的成立,是基于其人民对独立和自由的向往。孟加拉(Bangla)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desh是孟加拉语中的&#8220;国&#8221;。所以,把孟加拉国(Bangladesh)称为孟加拉,政治上是不正确的。它在1947-1971年期间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据孟加拉国的说法,孟加拉人民为了反抗巴基斯坦在政治、文化、语言上的强制统一,进行了长期武装斗争,先后牺牲了几十万人。由此看来,孟加拉国人民的爱国确实有一些特殊理由,而且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尊敬的理由。</div><div>&nbsp;</div><div>  这个月初,我有幸聆听了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北大的演讲。他在国际舞台上以直言抨击美国著称。不出所料,总统先生批评了美国的强权压迫,尽管他没有点名。但是我注意到他的演讲主题是普遍真理和普世情怀。对于来北大演讲所受到的欢迎和荣耀,他首先感谢的是真主,因为&#8220;真主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可能&#8221;。艾哈迈迪内贾德说(我记的大意),人类有别于动物之处,在于人有思想,有尊严,要不断追求真理。他还说,人类要缔造美好生活,有四个关键因素&#8212;&#8212;知识、公平、友爱和自由。知识是指路明灯;要争取公平就必须反对歧视与压迫;友爱同&#8220;适者生存&#8221;的强权哲学是对立的;没有自由,人和动物就没有区别。</div><div>&nbsp;</div><div>  我们可以对伊朗的某些现行政策持保留意见,但是不能不尊重这篇讲话所表达的伊朗人的信仰与价值观。这是我们在本国的教育中很难体会到的。我过去一年中两次访问伊朗,开始对波斯文明充满敬畏之心。</div><div>&nbsp;</div><div>  我们学习世界政治的特别收获,是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国外有国,天外有天,世界是多元的。在热爱自己国家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尊重其他文明和信仰。世界上的其他人,从小接受的历史、文化、政治熏陶和中国人不同,和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和观点当然会有差异。我相信在座的海外留学生中,一定有人不赞同中国学生的一些想法和观念。我们学院是秉持相互尊重、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的。如果仅仅因为他人与自己观点不同,信仰不同,忠诚对象不同,就贴上简单的标签,加以贬损、咒骂和排斥,那么当这种人掌握了政治权力之后,就会歧视、迫害其他的群体,加剧社会的不和谐乃至世界的不和谐。</div><div>&nbsp;</div><div>  在任何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宽容和尊重他人都是一种美德。但是,宽容如果被滥用,也会成为一种堕落。今天社会里有人告诉我们,要宽容考试作弊,要宽容师德败坏,要宽容学术造假,要&#8220;适度容忍&#8221;腐败。从个人造假文凭、进行网络诈骗,到企业造假药假酒、在食品中添加毒素,再到某些部门制造假新闻、滥用公权力,都有人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加以辩护,要求公众理解甚至接受。但是,如果对这些行为也能宽容的话,我们的社会就会走向溃败。</div><div>&nbsp;</div><div>  那么,哪些事物应当得到宽容,哪些却不能宽容呢?它们之间的界限应当划在哪里呢?这就必须谈到人类世界的同一性了。必须承认,人类是有&#8220;普世价值&#8221;的,如果不想用这个词,称之为&#8220;普世道德准则&#8221;也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种族歧视、残害儿童、为政治目的而杀戮平民、不经正当法律程序而剥夺公民自由,以及我上面讲到的种种社会丑恶现象,都是违反普世道德准则的,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是不应受到宽容的。宽容还是不宽容的界限,就在于是否违背普世道德准则。换句话说,不同观点需要得到宽容,而在任何现代社会都遭到谴责的行为不应当得到宽容。</div><div>&nbsp;</div><div>  我希望,从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的同学们,会带着&#8220;多元化与同一性并存&#8221;的世界观走进社会,走到世界上,处理种种复杂问题,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div><div>&nbsp;</div><div>  最后要澄清的是,我讲这番话不是为了给唐老师和我的小书做广告。如果有人这样想,那么也请宽容我,毕竟我做的不是假广告。我真正想做的广告,是北大国关的师生,以及我们所努力维护的学术尊严、治学准则和精神支柱。</div><div>&nbsp;</div><div>  感谢同学们几年来对学院的信任和支持!同学们再见!</div><div>&nbs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