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overflow: hidden; zoom: 1;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mediu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div><h1><br /></h1></div><div style="float: right;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left: 10px; "><div style="padding-bottom: 5px; "><img src="http://www.chinese.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2012-09-29T120640Z_685009627_GM1E89T1JUV01_RTRMADP_3_CHINA-POLITICS.JPG" width="344" height="257" alt="" /><div style="font-size: 11px; color: gray; width: 344px; "><div style="font-size: 13px; "><div style="font-size: 13px; ">REUTERS/Stringer</div></div></div></div></div><h2><p style="margin-bottom: 30px; "><span style="font-size: 10pt; ">中共当局宣布将薄熙来“双开”及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决定后,立即开动官方宣传机器,营造共产党团结一致的表面文章;但国内反应出现两极。许多网民指责,薄熙来案显示了共产党内部贪腐成风。极左支持者则认为,薄熙来是当局权力斗争以及清除民粹政策的受害者。</span></p></h2><div style="clear: both; "></div></div><div style="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mediu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div style="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1.6em; font-family: Georgia, Times, \’Times New Roman\’, serif; "><p>路透社昨天(29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共高层宣布对薄熙来案处理方式后第二天,中国总理温家宝以及中共政治局8名常委集体亮相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国庆招待会,作出共产党内部团结一致的样子。温家宝在讲话中还呼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周围”。</p><p>路透社报道指出,温家宝在讲话没有提到几个月来震撼整个中国的薄熙来事件,只说共产党“面向未来,充满信心”。但是观察人士一致认为,中共在十八大召开前夕宣布对薄熙来案处理,是为了稳定军心,以便中共权力更替顺利进行。</p><p>路透社报道还评论说,自从薄熙来事件爆发以来,中共对如何处理此案一直守口如瓶,一方面可能是高层内部对处理方式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可能是等待合适时机。而在案发几个月后,官方终于打破沉默,好像共产党经历了那么长的时间之后,才突然发现薄熙来变成了共产党的“魔鬼”。</p><p>薄熙来事件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共产党体制本身长期酿造出来的苦果,光靠审判薄熙来,共产党恐怕很难说服对体制已经不再抱幻想的人。</p><p>新浪微博的留言指出,薄熙来遭受的指控凸显出,共产党始终未能根除贪污现象。其中一则留言说:“当局宣告,薄熙来违法20多年,但还经常能升官,这不正好显示党缺乏明确的制度可以处理贪污问题吗?”另一则留言质疑道:“薄熙来被指控,用人不当而犯了错误,但他自己一再犯罪还能不断升官,这又是谁犯下的错误呢?”</p><p>中央社的报道指出,中共当局宣布对薄熙来案的处理方式后,国内反应出现两极。而中共开动官媒猛批薄熙,也引起了极左支持者的反弹,显示将薄交付法办的作法,可能会使中国大陆内部分裂加剧。</p><p>被视为官方人民日报商业版的环球时报昨天发表评论,吹嘘中共对薄熙来案的处理“验证了中央对重大问题达成共识的能力”;并宣称,这“再次显示了中国政治生活的确定性”。</p><p>官方光明网昨天也发表评论,说薄熙来的政治之路再度证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模式,已是一条死路”。</p><p>文章指出,薄熙来身为高干子女,没有从父辈九死一生的政治波折中汲取教训,时时不忘打造、包装个人政治形象,充份利用媒体塑造政治魅力,垫高个人政治抱负的台阶,这就是“政治人格化”;而“政治人格化”就是将“魅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因而引发灾难。文章评论说,虽然薄熙来曾说,他是文革这种“政治人格化”运动的受害者,但后来却反将自己的受害者身分,建立起自己的“政治人格化”招牌,重拾文革老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加害别人、为害社会。</p><p>不过,官方人民网昨天发表一篇军方人士的评论调子有点不同,认为薄熙来事件必须思考的是“怎样解决体制、制度上的漏洞”,这是“体制制度改革的重心,不可或缺,不可迟延”。</p><p>这篇评论的作者是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他向人民网指出,薄熙来事件引发多方面的思考,其中极其重要的是“怎样解决体制、制度上的漏洞”,有效避免类似事件一再发生。</p><p>中国极左派网站“红色中国网”则刊登评论说:“昨晚,执政党领导班子的一名核心成员突然成了魔鬼,而与其他失势的高级干部不同的是,薄熙来落马引起了社会上正好相反的两种反应,一是高兴和松口气,一是生气遗憾。”</p><p>这些迹象显示,共产党仍难以说服怀疑者,既然薄熙来的罪行可追溯到他主政大连时期,那么党内为什么到最近才察觉?挺薄熙来的极左支持者再次指控说,薄熙来是当局权力斗争以及清除民粹政策的受害者。</p></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