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前记: 委托《纵览中国》网站发表我采访夹边沟右派蒲一叶的文字,其中包括访谈、夹边沟饿亡右派写给妻子的求助家书、家边沟农场回复给死亡家属的信件、“黄蜂”反党集团的原始大字报<<向市委进一言>>、<<右派蒲一叶的单独材料>>、<<关于改正“黄蜂反党集团”一案的报告>>,以及一些当事人照片和蒲一叶先生的手稿照片。<br /><br /> 我相信,这些文件和证据都是第一次面世,第一次带到海外发表,都是蒲一叶先生在撰写回忆录<<流放夹边沟>>时,到档案馆搜集来的,死难者家属保存多年亲手交给他的。<br /><br /> 全部发表,意在纪念五十多年前,三千多位在甘肃酒泉夹边沟农场、高台明水农场被中共残酷屠杀的右派分子,特别纪念受访人蒲一叶先生提到的:<br /><br /> 王世琪,男,二十几岁(不详),原天水团市委学生部部长,“黄蜂反党集团”骨干分子,饿死夹边沟农场。(有<<关于改正“黄蜂”反党集团一案的报告>>为证。)<br />“小上海”,姓何,名字不详,男,二十岁,夹边沟右派,饿亡。<br />裴教授,名字不详,男,五十多岁,兰州某大学教授,饿死于夹边沟农场<br />王景全,男,四十七、八岁,北京大学法律习毕业(届数不详),原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 老师,饿死于夹边沟。(有夹边沟农场给死亡家属回信为证)<br /><br />王宝真,男,年龄不详,因为对天水市委分配工作不满意,上吊自杀在市委的树上,被市委书记刘书银说成是“革命的叛徒”。(有<<向市委进一言>> 黄蜂 ,为证)<br /><br /> 我们不没有忘记你们!永远都不会忘记!<br /><br /> 依 娃</em><br /><br /><br />受访人: <strong>蒲一叶,</strong>男,77岁,甘肃省天水市人。原天水市共青团委秘书。<br />1955年从天水一中毕业,因患心脏病,不能参加高考,到共青团天水地区委工作。<br />1957年,被定为“黄峰反党集团”的骨干分子,划为右派分子;送夹边沟劳动教养。<br />退休后写有回忆录<<流放夹边沟>>,等待出版。<br />时间:2012年8月30日<br />采访地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蒲一叶先生家<br /><br />依:蒲伯伯,你好,请说说前后去夹边沟的情况?<br />蒲:我是五六年参加工作的。那一年考大学,因为心脏有病,体检不合格,就没有参加考试,后来学校动员我参加工作,就到共青团天水市委工作,当时年龄也就是刚好二十岁。<br /><br /> 所以到了五七年鸣放的时候,我胆子是很大的,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原因呢?一个是年轻,一个是家庭个人的历史比较单纯一点,就比较敢说话。最关键是对党、对毛(泽东)是毫无保留的相信的,一片忠诚。上面号召鸣放的时候,让党员、团员带头,有啥说啥。<br /><br /> 我们几个人的大字报,<<向市委进一言>>,把市委书记说得是相当得彻底的,也很尖锐。其他人都不敢说,都是大家平时敢怒而不敢言的东西。大字报就给贴出去了。<br /><br />依:是你一个人写的,还是几个人写的?<br />蒲:是大家写的,是共青团天水市委几个年轻人写的,署名“黄蜂”,最后就把我们打成了“黄蜂反党集团”。为什么叫“黄蜂”呢?这里面有点小故事,大字报写好后,让大家签名,大家都不太愿意签自己的名字,因为市委的领导都经常见面,觉得不好意思。就有人说:“用个笔名,代表我们大家。”我就说:“用个黄蜂算了。”我记得有个杂志叫《蜜蜂》,急急忙忙中,我记错了,记了个黄蜂。蜜蜂变成了黄蜂。没想到,这个黄蜂是有头呢?<br /><br />依:哈哈,黄蜂还螫人呢。<br />蒲:就是,黄蜂厉害是厉害,是有头呢。大字报贴出去以后,市委正在开扩大会议,天水市大大小小的领导都参加了,大家都站在那里看我们的大字报,反响很大。当时有这么一个正面的东西,抨击市委的官僚作风,干部特殊化作风。人传人,到处都在传说。我们当时还得到了表扬,基层的团组织都在积极响应,支持我们的大字报。后来到了反右的时候,把基层的团组织的领导人都牵连上了。<br /><br /> 处理的时候,参加鸣放的九个人,七个被划成了右派,其他两个被划成右派言论,这基本上就是一网打尽。去年,有一个王主任来采访我的时候说:“‘黄蜂反党集团’我找了半天,档案里面没有材料。你说奇怪不奇怪?”<br /><br />依:你当时的角色是不是个“蜂头”?<br />蒲:不是,我不是。我是一个小蜜蜂,是跟着干的。当时的团市委书记是胡志忠,现在八十多岁了,还健在,被定为“黄蜂反党集团的”养蜂人,我们都是蜂,都是一伙子蜂。这个事情闹大了,<<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副漫画,就是我们的胡书记,他是养蜂人,放出来一群带刺的蜂,朝着红太阳扑着去了,意思是扑向毛和党中央了。<br /><br />依:就是针对你们这个事件画的漫画吗?<br />蒲:当时很轰动,就上了<<中国青年报>>了。可能就是个五七年的秋天,<<甘肃日报>>上先是有一篇,是五七年的十月份了,有个通讯员报道,配发了一张漫画,说天水市团委做为党的助手,怎么样怎么样。这是我后来发现的,报纸我都保存着。是五七年的十月份。<br /><br /> 当时处理的时候,第一个骨干分子是王世琪,他是省学联的主席,团县委学生部的部长,被送到夹边沟,死在了夹边沟。我是第二个骨干分子,被打成了极右,被送到夹边沟。当时没有宣布极右,说“黄蜂反党集团”主要骨干分子,就是我们两个。再下来还有一个叫张冀敞,后来在小学当校长,当了一辈子校长,再还有一个王文斌,是团委政治部部长,王文斌我听说已经过世了,八十多岁了,死在清水了。下面还有一些人,一个女的叫叶子兰,少年部的部长,专管少先队的。一共就是给戴了几顶帽子,九个人。处理的最严重的就是我和老王,被送到了夹边沟,<br /><br /> 夹边沟,我是五八年五月八号的月去,到了六零年的十二月二十一号回来的。<br /><br />依:你当时成家了没有?<br />蒲:没有,没有,我去的时候二十二岁,回来的时候是二十四岁。回来的时候就找不到对象。成了臭不可闻的臭狗屎。<br />依:你去之前,有没有恋人?<br />蒲:有,有,有。<br />依:有没有受影响?<br />蒲:我们的关系相当好的。她去年去世了,叫个唐淑娟,她是我们一中(天水市第一中学)的校花,哈哈哈。我到团市委参加工作以后,(朋友插言说:蒲一叶先生年轻的时候长得帅,能写善画,能活跃),我们一起打乒乓球,一起演出节目,关系还可以。她常来找我,聊天玩耍。但是到了反右开始,我给她捎了个条子,说:“咱们赶紧停止,你不敢再找我了。”我害怕把她牵连上,人家年轻着哩。<br /><br />依:唐淑娟当时多大?<br />蒲:高三,也就是个十八岁。小姑娘,很单纯。<br />依:她愿意不愿意和你分手?<br />蒲:我当时估计那个形式,开开批判会,批判几天,过了就啥事都没有了。想不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自己都不知道。批判我的那时候,国庆节我有事,骑着自行车到了东桥头,一路上没有人理睬我,都躲避着。我就遇到唐淑娟,她站在树下面。我低头走过,她喊着叫我:“一叶,一叶。”我没有啃声,就加快蹬着车子跑了。就再没有见过面,那是最后一次见面。<br /><br /> 她以后考上大学了,民族学院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了乌鲁木齐,就再没有联系过,因为身份、地位都很悬殊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成了赖蛤蟆了,没有希望了。<br />依:她的母亲有没有反对你们的交往?<br />蒲:她妈开始很支持,看我性格好,在市委工作也挺好的,就对我说:“我的丫头还小,还念书着哩,咋成天钻在一起?”哈,哈哈。从那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br />依:是你的初恋吗?<br />蒲:算是吧,我到团市委去了以后,搞活动很积极,经常组织打乒乓球、搞演出,就认识了唐淑娟。我有那个意思,就给她写了封信,写得很简单,像通讯员捎的一种,反正就是表示了那个意思。当时追求唐淑娟的人相当得多,那(求爱)信多得很,还有部校的军管,信多的顾不上看。<br /><br />依:你咋把她能追成女朋友呢?<br />蒲:信写去了以后,我就没指望回信,反正写出去,心愿就了了。结果还收到了一封回信,信是团委的通讯员给送去的。她的回信也很简单,说我现在也是求学阶段,和任何人不交(男女)朋友。我一看一肚子气,你还这么骄傲的?就涨气了。结果过了两天晚上,我在机关住着呢,唐淑娟和一个女孩来了,这个女孩后来就是XX的老婆,陪伴着唐淑娟来了,到我的团机关来了。那是傍晚了,我就很高兴,有些喜出望外。哈,哈哈,当时她穿的那个衣裳到现在我都记得。她说要打乒乓球,我们就在会议室打了几板子。后来她说要借书哩,我是宣传部的人,书多得很。她挑了几本书,<<静静的顿河>>什么的,恐怕也是看不懂。又到我宿舍来,和我下棋。她还爱做诗,让我看她写的诗……那时候,两个人的确是很相投。<br /><br /> 这个事情,你看,就是没有反右,也不会成功。因为我已经在团市委工作了,再想上大学是不可能的。我有先天性心脏病,治不好。你说,她人去上大学,天南海北的,根本就不可能,她最后不是也分到新疆去 了。<br /><br />依:这一段初恋,一段感情,是美好的,我们现在只是回忆一下。<br /><br />蒲:是,是,初恋就被反右打掉了。我从夹边沟回来以后,找对象找了六个,都失败了。有的见面以后,看这个小伙子人还可以,还戴个眼镜,像个知识分子,我那时候就戴眼镜了。人家问我的情况,我就老实说:“我犯过错误。”人家问:“犯的啥错误?”我说:“右派。”有些人一听,就马上走了,就不看我了,就结束了。当时,工作单位的一个老同志,很热情,给我介绍他的亲戚,就是他的侄女,在食堂工作,文化水平也不高,在北道食堂工作。见面以后,这个姑娘的妈就说:“你给我的丫头介绍对象,姓啥都能行,只要不是右派。”但我就是一个右派。哈,哈哈哈,就结束了。哈哈哈。我就成了困难户了。<br /><br />依:请你说一说你去夹边沟的情况。<br />蒲:夹边沟我是五八年的五月八号去,一共是两年零八个月。那么多人死了,我为什么没有死在夹边沟,呢?你一定想问,我给你说说。<br /><br /> 因为当时年轻,我年轻但是体力弱,管教干部知道我有先天性心脏病,是个出不了力气的人,也就不强迫我做过累的活。再一个我个子矮小,饭量小。给上一点,就能吃的差不多了。再一个,家里我的母亲经常给我接济家里省下来的食品。这样就算把小命没有送掉,算是活着回来了。<br /><br />依:妈妈给你寄什么东西?<br />蒲:干馍,干馍片片,有时候寄炒的熟面,炒面,有时候还寄来一斤点心。咋弄来的,我都不知道,六零年饿死人的那个年间,点心根本就买不到。最后从夹边沟农场转移到高台明水河农场,就是大量死人的时候,我妈从天水跑到高台专门去看了我一次。当时正下大雪着哩,我妈当时还不到四十岁,提着一个箱子,装满了食品去看我。下了火车,都不知道是咋样走来的。我见我妈的时候,我妈都成了雪人了,满身满头都是雪,眉毛上眼睫毛上都是雪。就冻成那个样子。我妈就怕我给饿死了,那是最关键的时候,死活就是看有没有那一口。那一箱子东西吃到中央工作组来,把我转移到新华农场,生活就开始改善了。<br /><br />依:你有东西送来,有没有人偷你的东西吃?<br />蒲:哎呀!偷的厉害,我的东西他偷不走。<br />依:你咋保存呢?<br />蒲:我妈给我提来的羊皮箱子,我睡觉的时候就枕着,当我的枕头,硬是硬点,但让我能放心。<br />依:那你睡着了呢?<br />蒲:睡着是睡着,你开我的箱子我可知道,再说我的箱子还锁着呢,一下两下也开不了。<br />依:那你给不给别的人吃?<br />蒲:给哩,如果我不给别人给,人家有了吃的东西也不给我吃了。我隔壁住着个小上海,他家里寄来的有桂元,还不是桂元肉,是桂元做的丸药,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他要用这个丸药换我的馍,因为那个丸药吃上不解那个饿。我想了想,说可以。他就给我了几个桂元丸子,我就给了他半个馍,做成了这笔生意。我吃上那个桂元丸子,力量相当大,头也不昏了,身上也有力气了,人也能坐起来了。<br /><br /> 我铺位隔壁是金塔县检查院的院长,家里人来看他带来一瓶子猪油,他说:“你口张开!”我问:“让我张口干什么?”他说:“你就张开!”我的眼睛饿得迷迷糊糊的,嘴巴张开,一勺子猪油就喂到我的嘴里了,那个好吃,好香,就没法说了。<br /><br /> 我就欠了人家的了,我妈来了以后,就把我的东西给他了一点。这就是小上海,和这个院长,睡在我的一个左边,一个右边,算是我的“隔壁邻居”。<br /><br />依:那你上工的时候,吃的东西咋办呢?不怕偷吗?<br />蒲:那时候住在地窝子里面,人都动弹不了了,大小便都在铺上了,已经不上工了,都成天躺着,不像个人了。<br /><br /> 以前上工的时候,家里寄来东西,都在被子下面压着,晚上睡在上面就保险了。五个人一间小房子,出来上工就把门给锁了,人出工就走光了,屋里没有什么人,也就没有什么人偷。那个李景沆(天水第一中学老师,基督徒,被打成右派,送到夹边沟,写有<<蒙恩历程>>,现年九十岁。),就是你见过的,我就说李老师怎么拿着个铁掀,当成扁担,背着个木头箱子,背个箱子干什么?走到哪里背到哪里干什么?他是个木匠,自己做下的箱子。我一问,他才说被贼偷过。什么原因呢?他是在木工组,门是敞开的,他干活的时候顾不上看,就被偷得干干净净。<br /><br />依:把他全部吃的都偷走了?<br />蒲:全部,全部都偷走了,吃的东西都被偷了。他大哭起来,像死了娘一样。我就问:“啥事情?”他说东西被偷光了,饿得睡不着。他知道是木工组的人偷的,又没有抓住人,又没有证据,也没有办法。李老师去了以后,表现还很天真,晚上饿得睡不着了,就去办公室找那个赵干事,在门口喊:“报告。”赵干事问:“三更半夜的,啥事?”李老师说:“我饿得睡不着。”赵干事说:“去,叫厨房给你加半个馍!”结果李老师吃上了半个加的馍,糟糕了,消息传开了,第二天,赵干事睡觉的窗子前面,人就围的满满的,像等待人给丢食的鱼。都要半个馍哩,就不给了。<br /><br />依:你说说你认识的人的死亡。<br />蒲:我旁边的“小上海”死了。叫我看,他死前从早到晚都是喊:“妈妈____!妈妈____!妈妈___呀!”哭着叫他妈妈,小上海年纪和我差不多,也就是二十岁。我就说:“你忍一忍,你妈在上海呢,听不见你叫,你叫啥呢?”他还是哭,还是叫,声音小了,哭得难过得很。那天晚上,睡觉之前,他很安静,睡觉前就说:“蒲哥,就睡觉了,也许,我做梦能看见我妈妈…….”第二天,上午了“小上海”还是不出声,我一摇,没反应,人的头朝里面的墙,脚在过道里,人在半夜就死了。就来了两个人,被子一卷,脚抓住,就给拖出去了。我这一边就空下了,“小上海”已经死了,我就能睡得宽展些了。<br /><br /> 金塔县检查院的院长好着哩,还活着哩,可能现在还在哩。刚开始地窝子里面住了有四十多个人,挤得密密麻麻的,正像是蜂窝。过了几天,剩下不到十个人了。<br /><br />依:那三十多个人就是_____死了?<br />蒲:都死光了。<br />依:这个“小上海”叫什么名字?<br />蒲:我不太晓得,知道他姓何,我叫他小何。<br />依:他是从哪里去的?<br />蒲:我记不起来了。<br />依:还有那些人是在你身边死亡的?<br />蒲:有一个教授,姓裴,名字说不上。是兰州来的,晚上睡下以后,睡不着,又饿,心情又不好,就要找人说话。他就喊:“小蒲,你刚念报纸,好几个字念错了。”我就不信,我说:“不会吧,报纸上那么几个字,我还能念错。”“你认真听,我给你说。”他一一说来,果不其然,我是把几个字给念错了。我就有兴趣了,就想天黑了,利用这个时间学些东西。这个裴教授对古今中外的历史清楚得很,讲得有理有据。什么<<说文解字>>,一个字有几个读法,在什么地方怎么用,讲得很好,都是我不知道的内容。以后,就饿死了,当时年纪有个五十岁了。就在那么个条件下,他个人的卫生还是搞得相当好,干干净净。别看是教授,针线还做得好,缝缝补补的。一天到晚抽着个旱烟锅子,这是一个我记得饿死的。<br /><br /> 还有一个是,你看,还有一个饿死的王。你想想,一天不到三两面,三两面熬的糊糊,早晨喝上些,晚上喝一点,加上天气寒冷,零下二十几度的戈壁滩,没有炉子没有炕。还有关键是人绝望了,啥时候能回去?已经绝望了,能不能回去?就是解除劳动教养,把我留在这里怎么办?这么艰苦的地方,风沙这么大?不见人不见鬼的地方,老婆孩子怎么办?每个人都是顾虑重重。<br /><br /> 我的顾虑不太大,我的父亲在铁路上工作,我的妈妈在街道上工作,没结婚,没有后顾之忧。这一个老王,家里一个老婆,五个娃娃当时就没有饭吃。<br />依:有没有给你一点工资,或者生活费?<br />蒲:按国务院规定,给右派一个月十八元钱,给到夹边沟的人一个人一月十八块钱。<br />依:给你家有没有钱?<br />蒲:那不管。这十八块钱,除了伙食、除了发的衣裳,篮颜色的棉袄,褂褂子,大概一个人还能剩下几块钱,就发给个人。有六块的、四块的、三块的,三个等级。当时还有个小商店,能卖点水果糖、辣椒面、酱油膏这些东西。最后就啥都没有了,只能买个墨水,还有煤油灯里的煤油、灯捻子。就是这三、四块钱,有些人还要攒下给家里寄去,给老婆孩子,养家糊口哩。<br /><br /> 这一个王老师,叫王景全,是三中的老师。他的女人带着三个儿子,两个女子,一共五个孩子,就没有办法过,就挑些野菜吃野菜,卖野菜,给人家洗衣裳,右派家属去找工作根本就没有人要。一家老小娃娃这么大,差点就都饿死了,就在那个情况下,供应一点油一点面,还炸点油饼子,蒸点馍,给丈夫寄去。这个女人不简单,现在还在哩,去年还来看过我。<br /><br /> 这个反右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他解放前是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在甘肃省法院当过审判员。鸣放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话,他不想说话,因为他的历史不太清楚,但是不说话又不行。他被领导警告了,不说话就不行。他就说了一句:“建议把我们的法制健全一点。”这一句话就不得了,人家将无产阶级专政哩,你讲法制哩。<br /><br />依:他这样说,人家理解就是法制不健全嘛。<br />蒲:对,对,哈哈,人家就是这样分析的。你说健全,不健全才要健全嘛。就把他给送到夹边沟“健全法制”去了。<br /><br />依:他当时多大?<br />蒲:也就是四十六、七岁,我还有王老师给他家写的信的原件,我有,拿来给你看看。(蒲先生去找信)你看,他写信在开头,还是说我们的形势大好,三面红旗迎风飘怎么样,锣鼓喧天,向党报喜,我改造成功了怎么样。最后说我想吃什么东西,请寄一点来,还不敢说挨饿。都是不允许对外说吃不饱肚子,信都是让干部查看了才能寄出去。<br /><br />依:夹边沟还锣鼓喧天红旗飘?我看看这个信。<br /><br /> 夹边沟右派王景泉给妻子曹友蹯的明信片全文抄录:(也许王景泉想家信总之是要让管教干部审查后,才能寄去,不如写封明信片,随意让人检查吧,只要能寄出去。)<br /><br /> 友蹯::<br /> 祝你们新年快乐!<br /><br /> 开门红,满堂红,月月红。我以病躯还在鼓足干劲,来了一个开门红。在元月一日、二日两天里,参加积肥七十万斤的劳动,提前完成,向领导报喜。敲锣打鼓放鞭炮,我们的60年是多么令人幸奋呀!不知你们那里怎么样?去年十二月的信收到了没有?我很久没有收到你们的信,很是想念。现在新年过了,春节要到了,除预祝你们春节愉快!祝你和孩子们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健康情况。盼望你来信告诉我一下。<br /><br /> 我现在脸肿、脚肿,时愈时犯,成为身体虚弱,一点不能抵抗这里经常的寒风。希望在你的经济条件许可下,给我做一件皮背心,更需要油脂类的食品补养。你们在春节所买到的猪油,或者炸下的油果子给我寄写来更好。葡萄糖、维他命太贵不必寄了。<br /> 写次顺祝,你同孩子们健康,并顺便问营民、燕民孩子们两位舅舅安好。<br /><br /> 泉 书于病休中<br /> 60,1,18。<br /><br />依:这位王景泉老师活下来了吗?<br />蒲:没有,饿死在夹边沟了。她的老婆去找坟墓,那么多,根本就找不到。回来后,她不甘心,又给夹边沟农场场部写信,想把王景泉的坟迁移回来。厂场部还算是给她回了信了,让她自己去找。这是她保存了五十多年的回信。你看,这是原件。<br /><br /><br />葛友蹯同志:<br /> 你夫王景泉的墓址,经查夹边沟农场场部西至沙口上,从墓面看,墓碑编号为25号墓。墓上我们原有砖碑标记,坟里并埋有用石头漆出的名字。但目前由于夹边沟农场已经撤销,时间也很长了,墓碑是不有的可能被风化不清。我们的意见是,时间长久,路途遥远,不迁是否可行。如果你万一要迁,那也是可以的。墓的详细地址是到夹边沟农场后,向新天路去的大路左拐,不远即到。<br /><br /> 此致 敬礼!<br /> 甘肃省地方下河清农场<br />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四日<br /><br />(蒲一叶注释:夹边沟农场撤销后,其档案资料移交给下河清农场)<br /> <br /><br />依:在夹边沟的时候,饿的时候,你有没有找什么东西吃?<br />蒲:肚子饿的时候,我不找东西吃。因为我饭量小,基本能吃饱。再一个我有个毛病,不喜欢弄野菜吃。有些人找些野菜,用一个缸子,拿到灶房的炉口,大概一煮就吃掉了。<br />我不是饿得特别的厉害,你看,饿得过度了就不饿了。你们想像不到,我饿的头昏,走不成路。<br /> 我比较瘦小,饭量也小,活动量也小,一直都能维持。到最后快不行了,家里我妈妈带来一箱子东西,救了我的命了。有些骠形大汉,简直饿疯了,抓住啥都吃。<br /><br />依:有没有人抢你的东西吃?<br />蒲:没有,没有,你看,都是些干部、知识分子,都爱面子。偷吃是普遍的,只要你能偷到就吃上。所以五个人的房子那个锁子就要紧得很,地窝子就没有锁子,挖个窑洞的洞口,挂着个毯子,毯子一揭就进去了。人睡得东倒西歪的,人就都睡着哩,坐都坐不起来了。那个时候死的人,一天恐怕几十、上百的死哩。<br /><br />依:死人最多是什么时候?<br />蒲:六零年的十二月份。就在那时候,中央抢救人命的来了,我也就得救了。<br /><br />我和李(景沆)老师的观点不太一样。第一,夹边沟并不可怕。<br />依:不可怕?!<br />蒲:并不可怕,管教干部不都是那么可怕,管教我的那个对我挺好的。李老师对管教他的干部是深恶痛绝,各有各的角度。还有刘厂长,是个工农干部,是刘志丹下面的一个大队长。那个人没文化,但人挺好的,讲话也很实事求是。如果谁把人捆上一绳子,刘厂长也不会说他的好话。现在,我前前后后回想起来,就像看了一部小说一样,有情节有故事。<br />依:你自己眼睛看见的死亡有多少?<br />蒲:就是我住的地窝子的人,我看见了。住的远的,名字叫不上来。为啥原因,到了高台明水河以后,住的人给打乱了,不是原来那个样子,好多人都不认识。<br /><br /> 电影<<夹边沟>>那个严重失真了,王兵,也来采访过我,太年轻。你想地窝子就那么个窄窄的过道,在电影上那么宽哩,还摆着桌子,哪来的桌子?还有碗和筷子,哪来的碗和筷子?根本就不存在。还摆着个暖壶,哪里来的暖壶?我看着可笑得很。<br />依:就是说没有暖壶?<br />蒲:根本没有,吃饭不用碗,也不用筷子。<br /><br />依:不用碗、筷子,拿什么吃?<br />蒲:用个盆子,一人给舀上一勺子,当时一口气就喝光了,就倒下去了。早晨喝稀,晚上喝稀,昏昏沉沉睡着哩。这是一个。<br /><br /> 我觉得活到现在,从反右到现在,想起来很可笑。你想把我整死还没有整死,有些人还健在。整了我们的市委书记、组织部长这些人死的一干二净。张建组是个局长,对我说:“老蒲,你咋怪那些人呢?”我说:“不怪那些人怪谁?”那时候那些人还活着,他说:“关键都受毛的害了。”哈,哈哈哈。我说:“你现在不当领导了,说话还胆子大起来了。”<br /><br /> 当时感觉紧张得很,好像已经走投无路了,时时刻刻就会死了。现在想想,再艰难困苦都走过来了。<br /><br />依: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夹边沟死这么多人都是你眼见的。我问你的时候,你说夹边沟并不可怕,我就不好理解。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br /><br />蒲:我始终觉得像看一本小说,我原来爱看小说,我就是一个旁观者。有的人快死了,就叫;“来人呀……来人呀。”和死人睡在一起我都不害怕,就那个事情。<br /><br />依:你看到你旁边的人死了,有没有很悲伤?哭泣?<br /><br />蒲:也麻木了,前一天还说话着哩,第二天人已经硬帮帮的了。半夜里是死人的高峰,半夜,死的最多,最厉害的时候,人心脏跳动的慢了,就不行了。我正睡着哩,听人叫我哩,眼睛睁开看,头顶上举着一个马灯,就是那个赵干事,他说:“口张开!”我就口张开,他就给我罐了一勺子红糖水,这是抢救人命的措施。有一天,我头疼的厉害,半夜哭着哩,赵干事提着个长手电,看看我的眼仁,都散光了,就套上马车,连夜送到场部,住了两天医院,是重感冒,算是把我给救了。所以,现在有的人骂赵干事,也要实事求是。到他的角度,谁都要管哩,那是人家的 工作。<br /><br /> 那些干部,坏人是有哩,有那么几个。一般的还可以。<br /><br />依:你所说的坏人是坏到什么程度?<br />蒲:捆人、吊打、扣饭、偷人家死人的手表,右派里面有些是华侨,有的戴着名表,有的还有美金,人死了,都被他们拿去了。还有一个干部,胳膊上戴着好几个表,死人的遗产都成他们自己的了,不给死人家属。<br /><br /> 我们市还有一个夹边沟回来的右派,今年九十七岁了,已经谈不成话了。叫个张开丽,他的女人是个很有名的儿科专家,我最近去看了一下,根本没办法交谈,一天到晚都在笑嘻嘻地,脑筋已经老年痴呆了。<br /><br />依:把你的右派帽子摘掉以后,有没有正式的文件,什么补偿?<br />蒲:回来以后,我算是比较幸运,民政局的局长熊思茂,那个人心思很好,临时把我安排到收容站上,就是外流人员检查收容站。我们是半路上截人,截往陕西跑的人,不让出去。为啥收容人?是人跑光了,地怎么办?谁种哩?今年不种明年吃啥哩?我干这个工作最大的好处,能吃饱。要多少粮食就给多少,比如晚上收容了五十个人,第二天早晨跑了四十个人,下午劳动的时候就剩下三个人了。所以粮食也没有办法控制,就把我们三四个工作人员给吃美了。吃的当时的照片脸肿得(胖的)这么圆的。<br /><br />依:都是收容的什么人?<br />蒲:都是咱甘肃往你们陕西跑的人,到火车站、到窑洞里头、到街上、还有旅馆,就这四个地方收人。弄上七、八个人给我们帮忙,都是外流人员,出生好、成分好,身强力壮的,听话的。把那些逃民收来以后,往原籍送。我的身份是干部,收容站的站长是个参加过延安整风运动的老干部,另外还有一个武警干部。我负责登记、审查,当保管员。下面这几个人还愿意给我们干活,因为能吃饱肚子了。天黑了就带人出去收人,来了以后登记,买票,然后强制送回家去。他们都不愿意回去,送到半路就跑掉了。<br /><br /> 我们负责把人送到北道,北道有转移站,送到各县各乡。<br /><br />依:一天能收容多少人?<br />蒲:也就是六、七十个人。干那个人要勤快一点,六点,天黑了,要去查旅店,有些是在旅店住着哩。候车室过夜的,十二点以后去找。这些都不是坏人,都是被生活所迫的农民,有些是出来做生意的。其中百分之一、二的流窜犯。这些人很危险,抢劫、偷盗,什么事情都干。所以给那些去收容的人都配备着手枪和长枪。这些人混杂在农民自流里面是很危险的,结果审查核对,把这部分人就交给公安方面了。一般农民给买上票,给上三天的干粮就送回去了。<br /><br />依:我个人对甘肃人当时的逃荒、收容、遣送很有兴趣,你多讲一讲。<br />蒲:那时候,去了陕西的妇女很多,如果你去陕西把人往回领,常常能把你打死。人家的老婆,养活了几年了,你去领当然不行。<br /><br /> 我很侥幸,把一个人给领来了。哈哈,哈,我记得是陕西省的兴平县锣鼓村。<br />依:你和谁去领的?<br />蒲:我作为民政局的干部去的。人家的丈夫是个当兵的,在新疆当兵。我和这个队长,队长以介绍对象的名义把这个妇女卖到陕西的,我们把队长抓住教训:“你把人看着领回来,不然就给你判刑哩。”因为这是军婚,现役军人,民政局很重视。这个队长很年轻,也就是二十四、五岁。<br /><br /> “这咋弄哩?”我就发愁,我去了全庄子人反对,铁掀镢头提起来能把你打个半死。我们非常侥幸的原因是啥?我们三个人在兴平县锣鼓村一下车,看见四、五个妇女,头上顶着花手巾,陕西妇女不是喜欢把手绢顶在头上,叫帕帕头上戴。我们刚下车哩,这个队长眼睛尖,一下子上去一把抱着,抱着就喊:“秀美,秀美,你认得我吗?”秀美心软,犹豫了一下,就开走了。我对队长说:“这怎么办?咱们回去吗?”队长着急着立功赎罪,就追上对秀美说:“咱们回去,现在甘肃不挨饿了”。秀美说:“我不回,现在我在陕西攒下一点粮票、一点棉花,我还要和人家告个别哩,不能不说一句就走嘛。我这样走,对不起人家。良心上过不去呀。“我觉得这个秀美是个好人,回去了出不来怎么办?她说:“你放心。”结果去还顺利,把她的衣裳东西都收拾好,那个男人也干脆,他就说:“你们当干部的也来了,他男人在新疆当兵也不容易,那就跟上你们回去。”他可能也害怕,这个是军婚,弄不好会判刑。就放回来了。我对队长说:“你给弄点吃的。”就给我们弄了点苞谷干饭,我说:“这饭咋吃下去呢?”结果就在房背后拔了一个萝卜,把泥土搓了一些,我们就下着吃了。总之人领回来了,任务完成了。结果那个庄里的人还很厚道,对秀美说:“你去了,就好好的过日子去。”把秀美安慰了一下。如果遇上凶一点的,根本人就带不走。<br />依:人家有没有生娃娃?<br />蒲:没有娃娃。<br /><br />依:那个秀美有没有哭?丈夫有没有哭?<br />蒲:没有,没有。秀美还很高兴。那个男人最后没有见面,我们在村里队长家等着,秀美来了,那个男人好坏给了些棉花,说你们甘肃现在还是困难,拿回去用去。人家人还好,有的人去陕西领人,被打得头破血流回来了,还有被打死的。根本领不回来人。这是六二年,甘肃情况稍微好些了。<br /><br />依:你再去陕西领过人没有?<br />蒲:我去了一次,再不去了。我那时候年纪不大,弄不好被打残了。你饿的时候往陕西跑,肚子吃饱了,来领人来了,把你不打死去?全村子人来打人哩。<br /><br /> 陕西的省委书记张德生和甘肃省委书记张仲粮吵架哩,张仲良是陕西人,张德生就骂:“你看你弄得那个烂烂摊子,我把你多少下来的女人都给你养活下来了。你还不领我的情?不然我给你全部断了,你的罪就更大了。”张仲良在甘肃犯下的罪大得很,夹边沟的右派就是他的“功劳”,他到哪儿都跑不了。<br /><br /> 我干了几年,我又到统战部,统战部的严部长,找我谈话,我说:“啥事情。”人家说:“研究给你抹帽子哩。”我说:“这好。”帽子就给摘了,就正式定工资了。以前是每一个月有三十块生活费,定了以后是一个月四十九块,干部行政二十四级,从那以后就没有什么负担了,就一直工作到七九年元月,右派分子就做了个错案,就改正了。改正以后,我回复了政治名誉,我的党籍问题一直没有回复,啥愿意?我的挡案找不见了。<br /><br />依:你们的“黄蜂集团”有没有一个纠正?<br />蒲:“黄蜂集团”作为一个冤案,彻底推倒。他们说:“这个档案里没有谁把你们划成反党集团,那是报纸上给宣传的。”这就是推卸责任哩。<br /><br /> 我在收容站干完,到文教局,又到卫生局,以后到文化大革命,我没有什么灾难了。有两派,我那一派都没有参加,啥愿意?人家都嫌弃我,所以我还占了便宜。以后就到干校三年劳动,干校出来又到一个公社,以后就到工商局……。退休就到现在,我想了想,我这个右派当的不亏,我当时的确是提了意见的。<br /><br /> 我根基我各人的经历,写成了这本<<流放夹边沟>>,还没有机会出版,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没有人敢给出。<br /><br /> 依:这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你都保存好,会出版的。<br />谢谢你。<br /><br /><br />在此感谢陪伴我在天水采访的L女士,感谢身体不好,耳朵几乎失去聪的蒲一叶先生。<br /><br /><br /><strong>附件一: <<向市委进一言>>_____黄蜂</strong><br /><br /> 向市委进一言<br /><br /> 通过鸣放,我们感到市委是党的心脏_____市委处在危机中。<br /><br /> 刘书记骄傲自满,杨书记缺乏修养<br /><br /> 刘书记以功臣自居,自高自大,做报告就是夸功,不是延安时期的抗战生活,就是太行山的战斗经历,讲艰苦,以为自己已是在头里,学习又好为人师,仿佛马列主义已经完全精通。做报告不求质量,信口开河,任意讲来。出五关斩六将讲得津津有味,但每次都要超过时间,解决问题不大,浪费时间不少。<br /><br /> 杨书记虽然是提拔不久,但是架子的确实足,国民党的作风严重,用贵族老爷的态度来对付干部,随便乱骂。骂有些干部是“吃瞎帐的”、“吃粮的”“吃鬼捡的”。汇报工作不适当的扣数字,为难干部,显示自己的才能。骂乡长说:“连黄世仁都不如,骑上马摧租子。横行霸道。”难到我们的干部是吃瞎账吗?连剥削成性、强奸妇女的黄世仁都不如吗?每次汇报,轻责一场训话。重责加以怒斥,打击、压制干部的积极性。在今年二月二日的组织干部会议上,向市民宣传预防脑脊髓脑膜炎时,杨书记在市委礼堂对干部说:“你们下去,加紧尾巴,不可像瘟神爷一样乱跑。”为什么侮辱干部呢?以杨书记来说,如此缺乏共产主义道德修养,人们怀疑这样的人能当领导吗?<br /><br /> 特权思想兴风作浪 古怪事情层出不穷<br /><br /> 领导在利用职权为私人办事,一般干部夫妻调到一起工作,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提意见还要受批判。而领导在爱人的工作调动上随心所欲。刘书记结婚后调到市委不久,爱人随之前往。杨书记调到市委后,爱人也马上到达市委。市委批评机关人浮于事,干部不搞好工作。但市委书记的爱人一年只工作二十八天,其余时间就可以吃药看病睡大觉,借口有病,却可以看电影,这难到不是吃瞎帐吗?杨书记的爱人还在学校没有毕业,就有工作对待着,而现在工作究竟如何呢?<br /><br /> 书记看病 惊动全市<br /><br /> 市委书记去西安看病,爱人陪同前往,通讯员又凌驾伺候,市委办公室康俊兴也前去西安住了几天,这不是夸耀威风吗?书记就能够这样浪费人力吗?四十余日后,启程返回前,从西安发来长途电报,市委的秘书们就以新发来的一辆新吉普车,前往迎接书记、夫人,这难到不是古今奇事吗?<br /><br /> 变相的贪污 巧妙的盗窃<br /><br /> 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将大批的干部生活补助费收入自己的腰包,用以挥霍,随意使用,显得痛快淋漓。五六年六月到五七年五月,就有四十三名干部得到了十五元到一百七十元的补助费,补助费的多少和官的大小成正比。杨书记夫妇每月的收入是一百六十元,每人平均八十元,但是这次补助就是一百元。刘书记夫妇一个月收入两百多元,每人每月平均一百零二元,但也补助了一百元。当这些当大员的尽情挥霍国家财产的时候,多少市民、多少干部,正忍受着生活的窘迫,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当一个民办教师两天只吃三顿饭,却得不到补助,身为文教部副部长的王莆以补费做了一件美观的皮大衣,披到身上,感到舒服而幸福的时候,自由路小学马老师因为没有棉衣过冬,忍受着严寒的侵袭。请问这难到是合理的吗?<br /><br /><br /> 王宝正之死<br /><br /> 一位刚从党校调回来的干部王宝正,突然吊死在市委的树上,结束了匆匆的一生。市领导对他的死,觉得就那么回事,不研究死因。当市委扩大会议,有人提出意见,刘书记却高谈共产党员自杀就是背叛革命。但王宝正为什么自杀,与工作分配不适当,受到刺激而自杀,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不是一个原因吗?<br /><br /> 很特殊<br /><br /> 市委领导叫别人艰苦朴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他们自己却可以随心所欲的过幸福日子。教育别人要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而首长们可以随便。要求别人进行思想检查,而市委大员们却没有一个做自我检查的。我们不明白,领导上果真很特殊吗?<br /><br /> 领导上提拨干部随心所欲 党的领导抛在脑后<br /><br /> 把德才兼备的干部提拨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是做好工作的需要。市委领导提拨干部却忽视了德才二字,能说会道阿谀奉承者步步高升,忠诚于党的工作者却不能重用。刘字东因为巴结杨书记,由秘书升起为办公室主任,杨大骂干部是大少爷,刘则提出是黄世仁,王莆在小学工作时作风恶劣,对女教师嘻皮笑脸行为放荡。但因为会说,由文教科长升为文教部部长。同样,将铁匠出生的孙兴中提拔为领导干部马列主义宣传学习、宣传党的政策、向群众进行教育工作的宣传部长,职务和能力多不相称呀?何镇伯骄傲自满,工作弄不好,就因为能奉承丁书记 ,一跃成为副市长。<br /><br /> 发展党员 私人感情用事 <br /><br /> 团市委的干部XXX,从来不够党员条件。但因为和市委组织部的XXX谈恋爱,XXX就以组织部的名义督促团市委的支部,匆匆讨论通过入党。张继全关系未能在团委,却能举手通过。后来讨论了三次,才吸收入党。党的原则到什么地方去了 ?惠言云表现平常,XX距党员水平很远,但因为是何振博的夫人,丁书记催促草草入党。这叫能叫做是为革命负责吗?<br /><br /><br /> 市领导不学无术 有特权可以骄傲<br /><br /> 市委的有些领导不学无术,不精业务,但不知如何提高水平,骄傲的不可一世。孙兴中原搞文教工作,连搞学校的教育的发展方针都理解不够,做报告质量很差,说明不了问题,反而神气十足,披着衣吸着纸烟教训人。刘字东无学识、无专业、无专长,只会说漂亮话而已。市委有些部长不叫职务还不高兴,邢开元不叫主任还不成。去年在筹备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会议时,因准备工作没有做好,会议延期三次。最后因大会报告未写成,又延顺十一天,才勉强召开。<br /><br /> 机构庞大工作效率不高 从下而上 个个都是超人<br /><br /> <br />市委各部长、各室主任等少数骨干二十余人,大都在坐办公室,看文件,开会,训斥人,很少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工作,发号施令是能干,办公室形同虚设,发挥作用不大, 文教部包揽了行政业务 ,政治工作搞得又不好,还批评其他单位的工作效率不高,市委却不能以身作则,每个干部的优越感很强,以为在市委工作就高人一等,装腔作势,少年老成,实在可笑,而且可怜。可以籍党的荣誉而骄傲自满,可怜真是贫乏而不自觉。<br /><br /><br /> 大少爷作风的由来<br /><br /> 市委领导经常板起面孔,批判别人的大少爷作风,训斥别人不学无术。但他们不下基层去工作,工作杂乱被动,没有素材,只会用文件把他们包围起来。就拿农村工作来讲,下去干部不少,骨干也强,书记部长亲自负责,市上各单位给予物力和人力支援,但结果搞得并不好,而常常受批评。吕沟是专区上保持的重点区,人家搞了满三年,而且登上了报纸,市委才知道。 检查干部的大少爷作风,应该先从市委开刀。<br /><br /> 青妇工作无人过问<br /><br /> 市委对青年工作、妇女工作从未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研究讨论,上级的计划又不表示态度,做批示。从去年以来,党中央政治局、省地委部研究青年团的工作指示,但市委从未过问,对去年的独立活动,不支持。对去年的宣传活动,演出<<刘胡兰>>之后的座谈会,几次请刘书记都不参加。六一少先队的检阅,请杨书记参加,杨架子十足,不愿意参加。<br />地委吴书记却能参加。平时只是要数字、要材料、根本不实现团组织的助手作用。<br /><br /> 市委面临着危机,成为官僚主义机构的可可能性正在增长,我们每个人以一个革命者的良心不能不为天水市的工作忧虑。天水市向何处去?……<br /><br /> 共青团天水市委 “黄蜂”<br /> 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七日<br /><br /><br /><br /><br /><br /> <strong>附件二: “右派分子”蒲一叶的单行材料</strong><br /><br /> 蒲一叶,(男,二十一岁,共青团员,天水市人,家庭成分小业主出租者,高中文化程度,一九五五年参加工作。现任团市委秘书。)该蒲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他参加工作的目的是在工作中恢复健康,补习功课,继续升学。两年以来,未达目的,对党不满。整份开始以后,与王文斌等人一起到处收集对市委领导的意见,团市委<<对市委进一言>>毒草中,该蒲起了主导作用,对党进行攻击。<br /><br /> 在鸣放中期阶段,是团的常委,干活刁儿郎当。刘书记有骄傲自满情绪,工作主观。如传导毛主席的报告由孙兴中(副部长)讲得乱七八糟。有人提意见,刘书记都在上面大加解释,说时教条主义的意见,是知识分子的味道。<br /><br />召开青年生产者会议他搞不通,不愿召开,对农村水产队不撑腰,他要求别人辨证的看问题,但他都有形而上学的看法。<br /><br />杨书记带有流氓习气,胡乱骂人。有流氓作风,盛气凌人,不学无术。开会不会说话,做报告质量很差。建议把不称职的调换一下,或送党校学习。<br /><br /> 人事安排不能从长远利益做打算,只顾目前的需要,建议安置干部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br /><br /> 市委的补助,钱的多少和官的大小成正比例,这是一种变相的贪污,要求退出补助费。<br /><br />市妇联有旧社会大家庭的习风,说话是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团委的工作未能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显得被动。只跟上市委的材料打转转,可以是不务正业。团的组织可能成为群众的可能,这是团组织面临的危机。团委领导上把服从领导,盲目保留一定的自尊心要分开。<br /><br /> 团地工委提了意见,不声不响,不想不改正缺点。团地工委两头钻空子,(团省委、地委)把意见加起来整理并报省委、地委,采取了有效措施撤销并入各级市委,<br /><br /> 对给市委大字报的看法,也应该成为雨点,当然有缺点,但不能掩盖好的方面,我认为这是党整风由我担任组员,只是点缀风景,像民主人士一样,八与二之比还是相当的。(其意就是:提意见八成是正确的,两成不正确)因为所提意见是从帮助党改进领导作风出发的,尽管意见尖锐,有些言语不当,这和右派分子是有区别的,提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这应该占八。另外,我们都是青年人,看问题有片面性。同时也戴着某些各人情绪,另外有些人写文章喜欢用一些华丽独特的字眼,一鸣惊人。<br /><br /> 目前全国正处在大鸣大放阶段,我们机关放出的有些毒草,但基本上正确的。大字报起了一定的恶劣影响,共青团向党提意见,也就体现了党的助手作用,市委向何处去?不能只说成是向社会主义去。市委处在危机中,表现了党和社会主义具有改正缺点和克服“三害”的强大说服力。暂时的因素看成了永久的因素,把局部看成了全体。杨书记的流氓习气问题,首先要把流氓和流氓习气分开。流氓的属性很多,流氓习气只是流氓的一种属性。杨书记不是流氓,而有流氓习气,不能说是一群流氓领导了市委,而是具有流氓习气的杨书记和其他官员领导了市委。关于团、地、工委的撤销只是一种偏激情绪,而不是各人成见,这个建议在意义上又是积极的,有人提出偏激情绪泛滥,这是偏激情绪对待偏激情绪,这是一棍子打死,要领导下台,这样的说法也不妥当。<br /><br /> 中共天水市委整风办公室<br /> 一九五七年<br /><br /><br /><br /><strong>附件三: 《关于改正“黄蜂反党集团”一案的报告》</strong><br /><br />致市摘帽领导小组:<br /> 一九五七年大鸣大放期间,共青团天水市委的一些干部化名“黄蜂”,写了一张<<向市委进一言>>的大字报,主要批评了市委领导人的缺点错误,因而被称为“黄蜂反党集团”,有八人被定位右派分子,经过这次复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错案。建议市委予以纠正。<br /><br /> 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一日,共青团天水市委在机关工作的原书记胡志忠、组织部长王文斌、宣传部长张翼敞、秘书蒲一叶和王世琪、孙典复和聂芝兰等共九人举行鸣放座谈会,主要对市委书记刘书银、副书记杨俊川、还有对市委一些工作部门负责人,及一般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上的缺点错误,提出了批评意见。十七日由王文斌根据十一日的纪录整理,<<向市委进一言>>的大字报底稿,经张翼敞、蒲一叶、王世琪商量修改后,由王世琪抄成大字报,准备送给市委。大家不愿意在大字报上签名,就临时想了个“黄蜂”的化名。意思就是要把批判者痛刺一下,让其尽快改正缺点错误。<br /><br /> 七月初这张大字报开始受到批判,在全市青年批斗会和一系列的大小批斗会上,被<<天水日报>>、<<甘肃日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都被痛斥为“反党纲领”。参预起草、修改的人为“黄蜂反党集团”的人为王文斌、张翼敞、蒲一叶、王世琪为反党集团成员,胡志忠为养蜂人、支持者。在座谈会上发了言的孙典复、贾芝兰被定位右派分子,已经调离团市委的干部张佩铭,贴大字报辩护,也被定位右派分子。这些干部都是解放后从学生、店员中选拔出来的知识分子,当时年龄最大的一个为二十八岁,其余均在二十岁左右,除王世琪死在夹边沟劳改农场外,其他在本市当干部、教师、工人。<br /><br /><br /> 最近,我们根据这些人的申请,对“黄蜂反党集团”进行了复查,当时被成为“黄蜂反党集团”的主要根据是<<向市委进一言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的副标题是“通过鸣放我们感到全市党的心脏____市委处在危机中”,全文共分十一个小节。第一节的标题是:刘书记骄傲自满,杨书记缺乏修养。内容主要说刘书记以功臣自居,张口在延安时怎么样,闭口在大别山怎么样。说杨俊川作风粗暴,辱骂干部是“吃瞎帐的,连黄世仁都不如。”第二节的标题是:特权思想,兴风作浪,怪事情层出不穷。主要说刘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爱人调到哪里,杨俊川的爱人还未从学校毕业,就有工作等待着。而一般干部夫妻分居两地,要调在一起都很困难。第三节的标题是:书记诊病,惊动全市。主要说刘书银去西安看病,有爱人、通讯员和一个干部陪伴。第四节的标题是:变相贪污巧妙盗窃。主要说市委书记、主要负责人,工资高,负担轻,补贴费还多。一干部工资低,负担重,补贴费缺少。说“补贴费的多少和官的大小成正比例”。第五节的标题是:王宝正之死。说市委干部王宝正自杀后,市委领导干部不分析王宝正自杀的原因,只批判王宝正叛变革命,这是官僚主义。第六节的标题是:很特殊。说市委领导人不以身作则,不艰苦奋斗,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做自我批评。第七节的标题是:提拨干部随心所欲,党的政策抛到脑后。说市委领导没有按德才兼备的标准提拨干部,列举实例,说明重用能说回道阿谀奉承的人当一些部门的负责人。第八个标题是:发展党员私人感情用事,(举例说明有些人不够党员的条件,但因为是党领导的爱人,或者是某干部的恋爱对象,就由领导和组织部门出面,督促基层组织吸收入党)。第九个标题是:市领导不学无数,有特权可以骄傲。说市委和一些领导人不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只会说漂亮话报告质量差。第十节的标题是:市委机构庞大,工作效率不高。从上到下个个超人一等。“主要是说市委各部部门主任各室主任有二十人,大都坐办公室、看 文件、开会、教训人,很少有人深入基层做扎扎实实的工作,每个干部优越感很大,以为在市委工作,可以超人一等。”第十一节的标题是:大少爷作风的由来,青妇工作无人过问。“市委经常批评干部有大少爷作风,而他们自己却工作忙乱,没有条例”,没有抓好农村工作/还说“中央、省、市都重视青、妇工作,而市委不重视。结束语是,市委面临着危机,转化成为官僚主义机构的可能性正在增长。我们每一个人的革命的良心不能不为天水市场的工作而忧虑……”<br /><br /> 经我们研究,<<向市委进一言>>这张大字报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当时市委某些领导人的工作作风、生活等方面的具体缺点错误批评的,其中大部分有事实根据,反应了当时许多干部的看法,并非无中生有,造谣诽谤,关于中央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这张大字报不属于右派言论,将参预写大字报的同志以<<黄蜂反党集团>>进行批判,并主要因这一问题被定位右派分子的胡志忠等五同志,(当时给这些人分别整理的准备的资料,基本上与大字报内容相同,不是右派言论>)都给予改正,具体意见如下:<br /><br />胡志忠,撤销原给处分,恢复其政治名誉,恢复党籍,恢复原工资级别(二十级),减发的工资不再补发。<br />王文斌,撤销原给处分,恢复其政治名誉,恢复党籍,恢复原工资级别,减发的工资不再补发。<br />王世琪,撤销原给处分,恢复其政治名誉,鉴于在夹边沟劳教中死亡,发给丧葬费和扶血金,给其家属适当救济。<br />张籍敞,撤销原给处分,恢复其政治名誉,恢复党籍,恢复原工资级别,(小教级别五十六元),按超龄团员对待。<br />蒲一叶,撤销原给处分,恢复其政治名誉,按超龄团员对待。<br /><br />上述报告,请审阅。<br /><br /> <br /> 共青团天水市委<br /><br /> 一九八四年元月二十日<br /><br />根据省委(一九八四年)一号文件规定,重新修改打印。<br /> 共青团天水市委<br />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八日<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