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em>老子与孔丘完全相反,老子提供给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是走向真正人类文明的价值观<br /><br />——老子的价值观是什么<br /><br />——是道道、宝宝、德德,即道其所道、宝其所宝、德其所德<br /><br />——老子的价值观完全与西方人的价值观同构,即真其所真、善其所善、美其所美<br /><br />——老子的价值观之中突出了真理、规律和逻辑<br /><br />——老子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中惟一主张“人人平等”真理的伟人<br /><br />——老子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中惟一主张按“契约”式“法治”社会的伟人<br /><br />——老子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中惟一主张三权分立的法治政治的伟人<br /><br />——总之,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之中,老子是惟一具有人类文明政治设想的伟大的思想家<br /><br />——在中国的古代,惟一只有从老子的《道德经》之中可以找到“宪政”、“民主”、“自由”、“人文”等等现代人类文明政治思想的价值<br /><br />——正是因此,老子及其《道德经》是中华民族当代政治转型的伟大的精神资源<br /><br /> </em><br /><br /> 老子的《道德经》中国人读不懂,不仅一般的老百姓读不懂,就是自认为最有文化的儒家文人们也同样读不懂,甚至还更读不懂。为什么?问题的关键在“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首先出自《论语》的“子曰”,此外在司马迁的《史记》的《老庄申韩列传》之中也讲到过。很显然,老子与孔丘不同“道”,这是自古以来的中国人早就已经认识到了的问题。<br /><br />可是中国人却在传说之中,模糊了这种不同“道”的认识,例如传说之中孔丘曾多次地向老子“问礼”,却不是问“道”,而且还把孔丘说成是老子的学生。非常奇怪的是,后来的中国人,基本上已经不再谈到老子是中国人的“道德”之“祖”了,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人,甚至直到今天的中国人,竟然全都把孔丘当作了中国人的“道德”的“始祖”,以至今天的中国人要恢复中国传统的道德,不是去重讲老子的《道德经》,而是反而要求回归“尊孔读经”,要求中国的青少年去大读特读《论语》,甚至《三字经》、《弟子规》等等非常无聊的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称作真正“道德”的儒家的“经典”。这究竟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中国人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的普遍的无知,而且还更蓄意扭曲,甚至彻底地无视了老子的《道德经》。<br /><br /> 我很遗憾。我的尊孔读经学儒了两千多年的同胞们,居然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道德”,竟然两千多年来,一直到今天,还仍旧把孔丘的“礼乐主义”的“孝悌忠恕”、“亲亲尊尊”当作了中国人的“道德”。不仅普通的老百姓如此,而且几乎所有的中国的文人们也<br /><br />同样如此。为此我要告诉大家,正是因为如此连最起码的“道德”都没有理解没有具备的中国人,所以难怪到了今天的21世纪,大多数的中国人心中都不可能会有“法律”,当然就更不可能会有“宪法”的最崇高神圣的社会之中的位置。此话怎讲?因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是“宪法”和“法律”的“根”。中国人居然连最起码的“道德”都没有了,那么怎么可能会有“宪法”和“法律”在中国人心灵之中的崇高的位置呢?<br /><br /> 什么是人类的“道德”?<br /><br /> 人类的“道德”首先必须是“社会之中公共的”道德,而绝对不是仅仅家庭、亲属之间的私人的道德,因此真正的“道德”必须是社会之中众多的非亲非故的人们之间共同公认的最起码做“人”的底线。在西方,这个最起码的底线就是西方宗教之中著名的“摩西十诫”。真正在中国对“道德”一词做出了全面意义的概定的人是老子,正是因为如此,老子的著作也称作《道德经》。可是中国人竟然就可以完全不理会《道德经》之中所讲到的“道德”,却反而把孔丘的根本就不具备任何公共社会“道德”意识的“孝悌忠恕”、“亲亲尊尊”当作了中国人自己的“道德”。我可以告诉我亲爱的同胞,正是从这种错误的“道德”意识开始,中国人几乎就已经永远地丧失了走向人类文明的“道德”、“法治”、“宪政”、“民主”、“自由”的一切的可能了。今天的大量中国的儒家文人们,还仍旧要求回到孔儒的“经典”之中去寻找“宪政”、“人文”、“民主”、“自由”的“源和流”,这实质上即是“缘木求鱼”、“水中捞月”啊,他们究竟想要骗谁呢?他们既是骗自己,更是骗全体中国人。<br /><br />中国历史早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证明了,孔丘及其儒家的文化传统之中,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可以有助于今天中国的政治转型的精神资源。因为什么?因为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天命的、宗法的、血缘的、人治的、极权的、专制的”政治的体制,原本就是完全来自孔儒的文化的传统。不要说过去孔儒传统的作为,即使近代一次一次所谓新儒家们的“兴起”,他们的实质也全都是对于中国当代政治向着文明方向转型的非常负面的,甚至是反动的阻碍的力量。原因很简单,即是在全部孔儒的所谓文化传统之中,根本就不具备丝毫可以有助于中国政治转型的因素,然而却恰恰具有着大量完全相反的阻碍的因素。<br /><br /> 真正可以构成中国当代政治转型的古代伟大的精神资源,可以说几乎是惟一地只存在于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宝库之中。下面不妨集中地进行列举:<br /><br />第一, 老子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中惟一提倡人人平等的伟人,见《道德经》第56章:“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br /><br />第二, 老子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中惟一主张政治权力不可以诉诸个人,而只能诉诸抽象的“道”,以及诉诸与“契”相关的共同约定的法的古人。见《道德经》之中第36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60章:“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归天下,其鬼不神……”即是指出,国之利器只能示“道”,“道”是“法”之本,“法”是“道”之用,可见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法治”论者。又见第79章:“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策,天道无亲,常与善人。”<br /><br />第三, 老子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中惟一明确指出仅仅以个人的“知人”之小“智”治国的人,必然成为国家的“盗贼”,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家、大臣,全都是盗窃国家财富和民脂民膏的巨“贼”,见《道德经》第65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指以道治国,以法治国),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br /><br />第四, 老子几乎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中惟一运用了最严厉并且最威慑的语言,空前地谴责了中国所有统治者的残暴、贪婪、邪恶的人,这一点非常类似于希伯来人的《圣经》,见《道德经》第72章、74章、75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夫唯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丧其首者。”“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伪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生生之厚是以轻死。……”<br /><br />第五, 老子的“道”是真理、规律、逻辑,且无论真理、规律、逻辑,全都必须来自自然,即全都必须“道法自然”。见《道德经》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r /><br />第六, 老子的“德”是美德,是人类追求自由之德,尤其老子所提出的“玄德”,见《道德经》第10章、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其实是老子对于全人类所提倡的最高的精神自由的境界。<br /><br />第七, 我们还可以看到,老子的“道”有“言说”的意思,老子的“德”有“得”的意思。老子选择这两个字词来作为高度抽象的概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这表明,老子认为宇宙中的“道”是人类可以言说出来的,而人类的最高的“德”性也是可以从“得”到的什么来加以论述的,究竟得到了什么呢?老子的意思很清楚,得到了“精神”的境界。例如老子在谈到“上德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得,是以无德”,这表明了老子的思考:居于上层领导地位的人们应该特别注重“德”,从而不应该与民去争“得”,而处于下层的老百姓,则不能不有所得,即不应该失去得,所以可以不必太多考虑精神上的“德”,特别在关于“玄德”的定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明显是在强调社会之中处于强势的上层地位的人们,不要与老百姓争利,而要为社会作出应有的文明精神以及智慧的贡献,即是为社会提供一个真正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即不有、不恃、不宰的绝对开放的精神自由的境界。<br /><br />第八, 老子特别分辨了人类的仅仅知人的“智”和能够具有自知的“智”的“明”,更分辨了胜人的“力”与自胜的“强”。在这里老子有一点类似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正是因为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所以苏格拉底成为了当时全希腊最聪明的人。人们认识别人的地方常常是在于自私的、阴暗的、说谎的、作伪的地方,而人们认识自己的地方则常常是在于自己的公正、正直、说真话、做真事、光明正大的方面。这样一来,认识自己的人们,也更容易做到平等地看待他人,而一门心事只关注别人的偏私、阴暗、说谎、作伪的人们,则很难平等地待人。孔儒的“君子”与“小人”之辨,实际上为维护统治者们的“礼乐”的大行“等级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同时却关上了在中国人之中形成“人人平等”的观念的一切可能的大门。<br /><br />第九, 老子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伪天下先。”以及“有德司契”,“以道归天下”等名言,实质上已经预示了老子的要求施行宪政法治以及“三权分立”的主张,即“立法权”的“慈”,“行政权”的“俭”,包括“简”,“司法权”的“不敢伪天下先”。尤其是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伟大的全息逻辑思想,就更可以看到老子的伟大的宪政政治的思维。关于老子的思想的全面系统的解释,我将会有专门的著作问世,即便本书《创造中国历史》的后面,也将会一再地对老子伟大的思想进行诠释。<br /><br />上面所述不过是对于老子《道德经》的主要思想的一个非常简略的大观,但是我们却从中可以显然地看到,在中国古代的几乎所有的文献之中,真正能够为今天中国人的“宪政”、“人文”、“民主”、“自由”等等等等现代观念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的中国古代人,除了老子,没有第二人。至于孔丘,则不仅不可能具有“宪政”、“人文”、“民主”、“自由 ”思想的影子,而且还更是推出了完全对抗这所有一切的历史上最大障碍的人们的代表人物。事实上,孔丘及其儒家,才是思想上彻底对抗“宪政”、“人文”、“民主”、“自由”等等这一切人类“文明”价值的最顽固的思想上的敌人。今天中国的某些打着“自由主义”招牌的人们,居然还要从孔丘及其儒家的“经典”之中去寻找“宪政”、“人文”、“民主”、“自由”等等思想精神的“源和流”,这些人真是一群对于中国历史无知到了极点的糊涂虫,我判定这些人们,要么是政治白痴,要么是政治骗子,二者必居其一。<br /><br /><em>(2012,9,7.)</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