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十八大.台灣

<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2" style="color: #00000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medium; line-height: 24px;"><tbody><tr><td style="font-size: 11pt; line-height: 20pt;">中華民族在兩岸不斷比較的過程中,在和全球先進經驗不斷比較的過程中,航向理想的彼岸。</td></tr></tbody></table><br style="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medium; line-height: 24px;" /><hr size="1" style="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medium; line-height: 24px;" /><br style="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medium; line-height: 24px;" /><table width="90%" border="0" cellspacing="3" cellpadding="2" align="center" style="color: #000000;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medium; line-height: 24px;"><tbody><tr><td valign="top" style="font-size: 11pt; line-height: 20pt;">這是權力更換的季節,也是政治反思的時刻。中共十八大召開,新的領導層將會出現,美國大選,也選出新一任的領導人。在一個全球化互動緊密的氛圍中,這都產生了奇異的互動。<br /><br />人生不是比也是比。這是作家茹志鵑(作家王安憶的母親)在她的小說《阿舒》中的名言。從文學到政治,其實也是不斷互相比較,也不斷創造了互動的能量。<br /><br />美國的奧巴馬總統衝破重圍,克服共和黨金權政治的優勢,在於他的全國健保計劃,為弱勢群體發聲,也符合中產階級的利益。這也回歸美國政治的理想,要為大多數人的大多數幸福而努力。<br /><br />長期以來,美國是西方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全國健康保險制度的國家,也因此在國民健康的問題上,受到各方詬病,指出這是一種「階級歧視」。這次奧巴馬在選戰中主打這議題,並且指出羅姆尼在任職麻州州長時,早就落實國民健保制,但如今在保守派的壓力下,卻在自己過去支持的政策中退卻,表裏不一,是一個「塑膠人」。<br /><br />而美國民眾追求健保和社會公平,也肯定在中國引發巨大的共鳴。中國在公共醫療方面,早就拋棄毛澤東時期「赤腳醫生」的平等主義精神,而是全面「向錢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醫療預算,大部分都是為公務員、國企和權力部門服務,而底層與弱勢群體都被排斥在外,或是只分到很少的零頭。這也形成巨大的社會不公,尤其約兩億五千萬的農民工,大多沒有任何的醫療保險,一旦急病或遭遇意外,就會陷入死亡邊緣的陰影中。<br /><br />而另一方面,近年台灣在健保方面的突破,也受到各方的重視。美國的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倡導美國的全國健保時,就特別舉出台灣健保的成功例子,以為佐證。<br /><br />最近台灣當局修改規定,將越來越多的陸生也納入健保的範圍內,讓這些中國大陸的新一代,在台灣體驗「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或是三民主義的民生和民權的體現),而這樣的特色,卻恰恰是在號稱「社會主義祖國」的神州大地上缺席,讓人有情何以堪之嘆。<br /><br />但這樣的強烈的對比,也肯定成為推動中國改革的動力。台灣能,中國大陸不能?特別是這樣的制度設計,本來就是來自左翼的人道主義情懷,如今共產黨反而丟掉了這樣的追求,也必然在中共的內部激發深刻的反思,了解不能再背叛自己原來的階級,不能讓工人、農民成為現存制度的受害者。<br /><br />這也是中共十八大要面對的挑戰,如何回歸追求社會公平的能力。茹志鵑的警句,會不斷在台海的上空迴盪:人生不是比也是比。政治不是比也是比,中華民族就是在兩岸不斷比較的過程中,在和全球先進經驗不斷比較的過程中,航向理想的彼岸。&#9632;</td></tr></tbod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