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范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 /><em>前记:2012年11月8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体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日子。对我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我想起来,要给远在兰州的、一个我从没有见过面、通过朋友介绍采访过她大饥荒经历的老人陈惠珍打个电话,问声好。她已经八十五岁了,独居一人,希望有人来电话聊天。不想,一个很随意的电话,老人说起了文革、说起了她文革中被打死的丈夫,当时年仅三十七岁的范艺,说起来了她那些年的遭遇……<br /></em><br /><br /><strong>受访人:陈惠珍,女,八十五岁,甘肃省兰州市人。<br />时间:2012年11月8日<br />采访形式:电话。<br />文革受难者:范艺,男,一九二八年出生于陕西省蓝田县,一九四八年入党,一九四九年来到兰州工作。曾经参加抗美援朝,为甘肃省七局建八团劳资科科长。一九六六年五月十一日因不堪批斗,在自己家门框上悬梁自尽。当时他四岁的女二李志荣就在另外一个屋子,亲眼看见父亲最后的样子。为陈惠珍的丈夫。</strong><br /><br />依:陈妈妈,你好。<br />陈:你好,我想不起来你是谁了?<br />依:我是上次给你打过电话的姑娘,你还给我讲了一大堆挨饿的故事。<br />陈:我想起来了,我还有故事哩,就是太长了,我个人的故事。<br />依:那你说,我听。<br />陈:太长了,一下子说不完。太长了,是我一辈子的故事。<br />依:你说,我喜欢听。你慢慢说。<br />陈:那你听着。我从头给你说,说起来长得很。<br /><br />日入东海落西山, <br />这位老人想当年。<br />不考虑自己的生活来源,<br />靠墙墙倒了,靠人人走了。<br /><br />遇到了一九六六年,<br />突然来了了一个文化大革命。<br />把我的爱人夺走了,<br />丢下了我母子女四人,无人照管。<br />我自己独立独站&nbsp;&nbsp; 独来独往,<br />亲戚朋友眼看着不敢照管。<br />谁也不敢照管&nbsp;&nbsp; 人里还不安,<br />哎哟 啊哟 可怕&nbsp; 可怕 实在是可怕。<br />怕的是什么?<br />怕的是引火烧身。<br /><br />东奔西跑,<br />从黑暗走到光明。<br />老天爷看到了我,<br />搂锄拉到半山上,<br />拉也拉不动 ,&nbsp; 丢也丢不脱。<br /><br />公家给我派了一个(男人),<br />又带工资,&nbsp; 又带劳力,<br />把我的儿女拉成了人。<br />他走后告诉了我,<br />我给你说的话你听下。<br />你不听我的话,<br />叫你的眼睛望着西山。<br /><br />我走后&nbsp; ,你把我的家看住。<br />儿子叫 ,你不要去,<br />姑娘叫,你也不要去。<br />我现在八十五,<br />孤独一人吃着政府的低保。<br />这就是我一生造孽下的罪。<br /><br /><em>(以上老人用陕西眉胡调唱出来,令我非常惊讶,我最初以为她是学来唱别人的调调)<br />哎呀,我这多得很,没有办法给你说了。想不起来了。</em>)<br /><br />依:你慢慢说,你说得好得很。<br />陈:不是我说得好,是我受磨难做下的诗。我慢慢告诉你,都说不全了。<br />(这时,我才知道,老人唱的是个人的经历)<br /><br />依:你的诗还在不在?<br />陈:我又不会写,都是我自己说下的,自己想下的。<br />依:那你说,我给你写下来。<br />陈:那就好得很,我给你说,我再想一下,一下就忘记了。对,我回到老家。<br /><br /><div>(老人继续用陕西眉胡调说唱)</div><div>&nbsp;</div><div>我回到陕西韩城老家,</div>把我的妈妈着急的没有办法&nbsp;&nbsp; 。<br />看我遇到难了,<br />拖着三个孩子还有我。<br />我外婆说我的妈:&#8220;古语说,女儿守寡,全凭娘家。<br />娃娃遇到你这个娘家妈,<br />看你把她怎么办?她现在已经神经了,看你怎么办?&#8221;<br /><br /><br />我说妈妈你也不要愁了,<br />&nbsp;我走过的路,<br />我自己看。<br />哎哟!<br />&nbsp;我的磨难我自己受,<br />我的坑坑坎坎我自己走。<br />只要女儿还有一口气,<br />绝对不会给你留下三对眼睛珠珠。<br /><br /><br />我说,妈妈,你再不要为我操心了。<br />反正我尽力而为。<br />我都想着没有活头了,<br />我把能挣钱的办法都想到了。<br />把我留下没有工资,<br />是一个家庭妇女。<br />硬是把这三个孩子拉大了 , 拉成人了,<br />我走过的路 ,活到今天。<br /><br />每一次回到老家,<br />我的哥哥把我送到汽车站 、火车站。<br />我的父亲不在了,<br />哥哥说 :&#8220;珍,好我的妹子,<br />哥哥不让你去不行。<br />哥哥让你去&nbsp; ,哥哥心里搁着刀。&#8221;<br /><br />冷冬寒天,冰雪严寒,<br />回到兰州,找自己的落脚之处。<br />&#8220;哥哥不让你去兰州 ,哥也没有办法,<br />哥哥只能把你送到汽车站。<br />现在娃娃没有父亲了,<br />你在外面做啥事情要谨慎小心。<br />你的丈夫不在了 , 天就塌下来了,<br />哥给你再叮咛 ,以后 就要靠你哩。<br />现在文化大革命,<br />哥也不能到兰州看你去。<br />你就走着看着&nbsp; 朝前走。&#8221;<br />哥哥流着眼泪挥挥手,<br />我这就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br /><br /><br />哎呀!<br />我妈把钱给我,我不要,<br />我妈把粮票给我,我扔在地下。<br />回到老家,<br />人家把我看管住,<br />说我是反革命家属。<br />给我列出一长串串黑材料,<br />我一冬天都在地里劳动,<br />娃娃放在家里没有人管。<br />一个冬天,才挣到一个汽车费,<br />我才回到兰州。<br />才打官司打了几年,<br />官司打完了,娃娃长大了<br />稀里糊涂活到现在了。<br />这些经历我自己编来自己唱,<br />没有人听来我自己听,<br />这都是历史,&nbsp;&nbsp; 都是我自己经历过的历史。<br /><br />依:陈妈妈,你孩子的爸爸是怎么被打成反革命的?我都给你写下来。<br />陈:我的爱人一九四八年参军,一直是干部。到了文化大革命,他单位上有个领导叫个张建生,写下的黑材料,说他是三青团,说他是反革命,把我的爱人整死打死了。然后就把我遣送回老家,老家在陕西韩城。我和三个娃娃硬是&nbsp; 被赶回去。<br /><br />依:陈妈妈,你详细说一说你爱人被打死的经过。<br />&nbsp;陈:文化大革命不是运动来了,我爱人是个干部,人家给他弄的那个黑材料,他们把我的人(爱人)活活给打死了。就是他人走了,那个挡案还要保存二十年。都记着哩。<br /><br />依:你的爱人叫什么名字?<br />陈:叫范艺,艺术的艺术,文艺的艺。<br />依:他当时多大岁数?<br />陈:他三十八,我三十七。<br />依:他最具体是什么单位?<br />陈:他原来是甘肃省七局建八团,以后那个建八团解散了,他又调到巩家湾的胶鞋厂,半工半读学校,在劳资科当着科长。他也是半工半教,一天上班,一天给人家带课。<br /><br />依:他去世是哪一年?<br />陈:是一九六六年的五月十一日。(老人毫不迟疑的说出了丈夫死亡的年、月、日)<br />依:当时是谁把他打死的?<br />陈:张建生。不是那时候造反哩,把那些学生、单位上的群众都挑动起来,就在巩家湾的胶鞋厂给打死了,整死了。<br /><br />依:这个张建生当时多大岁数?<br />陈:张建生,张建生那个时间就是个五十多岁。哎哟,你不知道,那是文化大革命来了。先是斗到他的头上了,他急了,就咬我爱人,把我的爱人当了替死鬼了。运动来了,文化大革命是个大运动,你不知道吗?<br /><br />依:你爱人当时是历史问题?还是反革命问题?<br />陈:最后平反了,一点点问题都没有,他是小学从西安的兴国中学毕了业,他入党早,在学校的时候就入了党了。我们那里解放了,他就参军了,他的历史啥都清清楚楚的,一点问题都没有。文化大革命,本来是斗张建生哩,他平时让我爱人写的材料,他说是我爱人自己写的,就成了他的替死鬼。又打又斗。<br /><br />依:你孩子的爸爸知道不知道甘肃饿死人的事情?<br />陈:他知道。他是干部他不敢说。<br />依:陈妈妈,你说你爱人是好几次打死的?还是一次打死的?<br />陈:不,先是斗哩,后来是把人看住(关住)把人整死了。我和孩子在家吃了饭,我也到胶皮厂上班去了。哎哟,人家说把人整死了,抬到医院去了。我就赶紧跑到医院,一看人已经不行了,脸上青黑青黑的。把我急得一下子就昏过去了。缓了一会,我醒来了,最后就把我爱人埋了,埋到那个野滩上。以后平反了,才迁移到革命干部公墓。<br /><br />依:你孩子的爸爸是不是喜欢文艺,爱看书什么的?<br />陈:他爱学习,爱写字,经常给单位上写报告,写材料。很爱学习。人家给他整理出来的黑材料,整理了几天,就整开他了。<br />依:陈妈妈,孩子爸爸去世前已经不可能说任何话了,是吧?<br />陈:我从家去上班的时候,他还好好的。等我到医院看到人就已经不行了,人啥都不知道了,他才三十八岁呀!<br /><br />&nbsp;家里他给孩子留了一个条子:&#8220;好好学习,天天向上。&#8221;这是我回来才看到的,是他留给三个娃娃的。人家批斗他、打他&nbsp;&nbsp; 他都回来不给我说。他也不敢说, 说了也没有用。后来就被整死了。<br /><br /><br />依:等你醒来以后,他们怎么给你交待这个事情?<br />陈:那个时间,把人整死了,整的没有办法了,他们说他自己是自杀的。反正我又没有看见,中午还在一起吃饭吃饭,到下午人就死了。就是六六年的五月十一日。<br /><br />&nbsp; 反正我又没有见人,人家说是他自己死的。等人到医院,人都死了,才叫我去的。<br /><br />依:你看到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麻烦你讲一下。看到伤痕了没有?<br />陈:我到医院去,我看见他的脖子是勒下的,是绳子勒死的,他们说是他自己死的,是他自己自杀的。人的脸色都发情了,气色都变了,成了青的了。<br /><br />依:还有没有其它地方有伤?<br />陈:那时候,我就啥都不知道了。看见人成那个样子了,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就一下子昏过去了。<br />依:医院有没有给你开一个死亡鉴定书?<br />陈:没有,那没有。人死了,把我叫去,就把人拉到太平间,过了两天,就埋了。<br /><br /><br />依:你的三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当时多大岁数?<br />陈:我的老大叫范军,解放军的军,是五五年的。老二叫范平,和平的平,是五七年的。小女儿叫白鸽,这是小名字,是他爸爸给起下的名字。大名字叫李志荣。姓名是跟了她的伯伯(继父)了,叫李志荣。<br /><br /><br />依:你的孩子们都知道父亲的事情吧?<br />陈:那时候我的小女儿才四岁,两个男娃娃一个十岁,一个八岁多。那时候都不懂事,埋他爸爸的时候,娃娃还玩着哩,还淘气着哩,以后才明白了,他们记得他们的爸爸。<br /><br />依:单位上有没有找你谈话?<br />陈:等把人一埋,单位上找我,说我是反革命家属,就把我和三个孩子一下子遣送回老家了,我不回去也不行。没有人敢来接我,都害怕得不敢来。我妈让我妹妹来兰州接我回到陕西,回去了八个月。把我的亲戚兄弟都给连累了,谁也不敢和我说话,谁也不敢理我,理了就给谁带上黑帽子了。一个运动把一个好好的家就给毁灭了,我越想越不想活了,我都死了几次了。我死了,把我的老人也牵心,看看这个孩子,不舍得,看看那个孩子,还是不舍得。扔不下几个孩子,我就说,哪怕咬上牙,活,哪怕我去要饭,都能把三个娃娃拉扯大。如果我一走,娃娃就没有人管了,我的老妈妈也把孩子拉不成人。<br /><br />依:你们被遣送回去后,有没有生活费?<br />陈:人家就交给队里,啥都不管了,一分钱都不给,娃娃们也不管。<br />依:那你怎么生活?<br />陈:我就到队里劳动,队里给我分粮。我拉那个镂锄拉不动,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br /><br />单位上给生产队去的信,让他们看管住我,不让我回兰州。我问生产队的人:&#8220;啥时间让我回去?&#8221;人家说:&#8220;单位上来信不让你回去。&#8221;我说:&#8220;你把信拿来给我看一看。&#8221;人家说:&#8220;这是公文,那不能叫你看。&#8221;我说:&#8220;我想回去你把我也看不住,我不想去你也把我赶不走。&#8221;我和我妈商量,就赶紧上回到了兰州。时间长了,没有人管了,三个孩子就一辈子留在农村了。<br /><br />我把我的孩子一个留给我妈,一个留给我大嫂,我把小女子带着。那个小女子叫个白鸽,大名子叫个李志荣,才四岁多些。大的才十多岁,小的才九岁,我的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一回到兰州打官司打了好几年。<br /><br />&nbsp; 我回来,人家单位上也不理我。我就像个疯婆子到处找领导。我说:&#8220;你吃饭我也要吃饭,你把我送回去也不行,你得给我说清楚。&#8221;我就问:&#8220;他是反革命,是怎么个反革命?&#8221;人家说:&#8220;是现行反革命。&#8221;最后平反了,才把我从陕西迁回兰州,不然三个娃娃抬不起来头,上不起学。哎哟,在陕西我都活不了了。那时候,遣送回去的人不少,男人一受批斗,就老婆娃娃遣送农村,今天一个,明天一个。我们那个庄子回去了好几家。<br /><br />&nbsp; 韩城那阵子运动也闹得凶,把一个人打得斗得受不了,人想死都没有办法死了,他提着一个暖壶起提水,就跳到开水锅里,完了(烫死了)。<br /><br /><br />&nbsp;&nbsp; 回到老家,我爱人的单位上说,你不能回兰州。我说:&#8220;你怎么挽的疙瘩你怎么解决。&#8221;人家说:&#8220;大城市往小城市迁好迁,小城市往大城市迁不好迁。&#8221;我说:&#8220;你怎么挽得疙瘩怎么解决。要不然你就吃不成饭。&#8221;他们有食堂,我就不让他吃饭。最后就算是平反了,人家单位给我找了一个老伴,他们说:&#8220;你们回来四口人,你又没有工资,你又没有能力养活三个娃。&#8221;我不愿意,我就骂:&#8220;你们还能得很,你们还把我的爱人整死,还又给我找个男人。&#8221;单位上说:&#8220;你自己选择,你不愿意了,你就不要回来,我们没有办法 把你的户口办回来。&#8221;那个老汉比我大十多岁。我死说活说,就算是同意了。我又回到老家,跑到公社、大队,拉了七架子车粮食,交到国库,交了粮食,才能把这个粮食关系迁到兰州。到了年底了,赶紧回来,才把户口报上。哎哟,我就糟了这么多的难,跑公社、跑大队、送粮食,求爷爷告奶奶。<br /><br />依:你第二次结婚是哪一年?<br />陈:我爱人不在的时候,我是三十七岁。我第二次结婚是四十二岁,中间过了五年,就是七一年。<br />依:这个人是单位上给你找的吗?有强迫你吗?<br />陈:人家说:&#8220;中央的文件已经下来了,叫我们把你妥善的安排,你又没有生活来源,又没有正式工作,人也神经了。老李,是我们单位上看大门的,你能和我们老李成了,就给你和娃娃的户口迁回来,你要是不同意,你就在陕西农村呆着去。&#8221;人家让我选择。<br />回来,就必须稼给老李,不然,就不要回来。<br /><br />依:他为什么说你&#8220;神经&#8221;?<br />陈:那没有爱人了,就是天崩地裂,没有工作,没有钱,人家还把我遣送回老家,看管着哩,人就神经了,我已经就是神经病了。我从陕西回来,没有地方住,就住在楼梯下面,在那里做饭,那些人说:&#8220;你把火烧那么大,把我们的楼房烧着了,就把我们烧死了。&#8221;我就骂:&#8220;你们谁本事大,把我的锅灶扔到街道上我看一下。&#8221;也有些人同情我们,说:&#8220;这是范艺的小姑娘,你们把范艺整死了,还要整人家女人娃娃吗?&#8221;有些干部同情我们,看着天下雪着哩,娃娃在院子里跑着,没有人管。可怜的很。<br /><br />依:就是说你的第二次婚姻你是不愿意的?<br />陈:我不愿意,他比我大十几岁。姓李,叫李福祥。<br />依:他当时是单身汉吗?<br />陈:他从来没有结过婚。是单位上看大门的一个老汉。<br /><br />我那个时间才四十二岁呀,最后落脚点就是跟上这个老汉,只拿六十七块三毛钱,养活了我们一家子,娃要正上学哩,要下乡插队哩,老大参了军,老二参了军,女娃娃也要参军哩,把我逼的没有办法,改成这个老汉的姓,姓李了,我的儿子还抱怨我:&#8220;你把我的妹妹姓了李了。&#8221;我说:&#8220;好我的娃,不改不行。&#8221;那时候子女能顶替,我的小女儿,就顶替了她伯的工作,在食品上干着哩。<br /><br />依:陈妈妈,你识不识字?<br />陈:我识得不多,写不了。算是个初中,写不了。我回到老家,人家说把这个写下来,找人写又麻烦得很。<br /><br />依:你有没有任何材料?<br />陈:有哩,搬家搬的都找不到了。我当时告状告到市委、告到省委,最后告到中央,我官司都打倒中央,从中央回来,以前那个文革小组接待站又不要钱,我们一起几个人都是跑到北京打了官司的,最后把问题解决了,妥善安排了。<br /><br />依:他们是怎么给你平反的?<br />陈:这是个运动嘛,最后就平反了,平反是到了七八年了。<br /><br />依:平反有什么经济上的补尝?<br />陈:有,有人家那个落实政策的,给我爱人的抚恤金 给了一千二,这就算结束了,再什么都没有。<br />依:有没有一个书面的东西,说当时打人整人错了?<br />陈:没有,没有。<br />依:有没有开追悼会?<br />陈:追悼会开了,把坟也迁移到革命干部公墓了。<br /><br />依:你的诗是你写出来的,还是脑子里想出来的?<br />陈:没有写,是我自己想出来,做下的诗。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不敢说,一说起来我就伤心落泪,我想起来我的磨难,没有敢说,没有人敢管。<br /><br />&nbsp;&nbsp; 我从来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拜托你给我写出来。<br />依:好,我写出来就寄给你。你说出来,我写出来,对故去的人,是一个纪念。对活着的人,也是一个安慰。<br /><br /><br /><br /><br /><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看见了<br /><br />前记:11月8日和陈惠珍老人谈过后,几天来,令我无名的悲伤和难过,全国有多少文革受难者?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是怎么样以革命的名义被杀害的?除了了王友琴(&lt;&lt;文革受难者&gt;&gt;作者)等几位文革史家研究著述外,没有人提起他们。他们的妻儿所遭受的苦难更是没有人贯注。本着去了解一个文革受难者儿女的想法,11月12日我电话采访了范艺的女儿,父亲称她&#8221;白鸽&#8220;&#8220;、现年五十岁的李志荣。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时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女孩,目击了父亲的自杀死亡。<br /><br /><br />受访人:李志荣,女,五十岁,甘肃省兰州市人,退休。<br />时间:2012年11月12日<br />采访形式:电话。<br />文革受难者:范艺,男,一九二八年出生于陕西省蓝田县,一九四八年入党,一九四九年来到兰州工作。曾经参加抗美援朝,为甘肃省七局建八团劳资科科长。一九六六年五月十一日因不堪批斗,在自己家门框上悬梁自尽。当时他四岁的女二李志荣就在另外一个屋子,亲眼看见父亲最后的样子。为李志荣的父亲。<br /><br />依:你好,李志荣,我这两天给你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老人家很健谈,谈了一下过去你父亲的经历,我觉得是一个很珍贵的历史记忆。如果你记得什么,请给我讲一讲。<br />李:当时,我就在跟前。你让我妈妈讲吧。(李不太愿意讲,我还没有听懂她所说的在跟前是什么意思)我那时候太小了。我妈比较健谈,性格比较外向,爱和人说话。<br /><br />依:你妈妈有你妈妈的角度,儿女有儿女的感受,你随便说就好了。你的恐惧感、你的难过。随便说就好了。<br />李:我那时候太小了,才四岁。我当时在跟前,我当时在跟前。那天,我的记忆可深了。我们那时候住着楼房,那时候能住楼房的人很少。我们家住在二楼,有两个房间是并排的,我爸专门有一个房间,有书桌、椅子、里面有好多糖。他给了我一些糖吃,完了,他把我抱到那个大房子,就是我们住的那一间,我还在那里骑马呢,玩着呢。后来,我都有记忆,我爸那天穿一身灰衣服,他拿了一截绳子我看见了,但当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后来的记忆,不是一般的门上都有窗户嘛,我就看见好多人爬在上门让我开门。他们就进来了。我就没有什么记忆了。我爸去世的时候,我在跟前。<br /><br />依:你说你爸去世的时候,你在跟前,是那个批斗会场吗?<br />李:不是,不是,我妈给你讲这一段了吗?我们以后再说好吗?(李又不想说了。)<br /><br />依:你爸爸再平凡,但是一个失去的生命不应该这样无声无臭的消失,不论是家属,还是我们陌生人之间,他不是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我们都应该为他伸张冤屈。<br />李:就是。我妈妈也经常骂我爸太软弱了,扔下我们母子四个人就不管了。<br /><br />依:你记得什么就说什么?<br />李:我记得我爸在的时候,就偏爱我。我爸那天,不知道我妈给你说了没有。我爸就自杀了。我那一天就在跟前,而且我现在眼前就能看见,他那天的样子。<br />依:我听你妈说他脖子上有绳子的印子。<br />李:是,是,我就在跟前。因为他把我哄到里面的床上,让我去睡觉,我玩了一会,我起来以后,就看见他在那个门框子上,这个我有印象。但是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我毕竟只有四岁,太小了。再就是,门上面有门框,都是玻璃的,有好多人,在砸门,意思是让我开门。我爸活着的时候,干了啥说了啥,我没有什么印象。但是那天我爸怎么哄我,现在我的印象可深了。我给你说的时候,我都能看见,爸爸就在门框上(吊着)。<br /><br />依:你讲得让我很难过,是个人的伤疤,也是家庭的伤疤,也是历史的伤疤,揭起来都是很疼。你和你妈妈讲的里面有一个出入,妈妈说你爸是在长子里被打死的……<br /><br />李:我妈,我妈胡说了。我妈胡说了,可能我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当时,我就在跟前,可能我妈不愿意提这个事情。因为我妈,因为我爸的事情都精神失常了,有好几年都不能正常生活。但是不论怎么样,我爸都是被逼迫走那条路的。<br /><br />依:你知道不知道你爸当时在工厂被打的事情?<br />李:他是被打了。这个我知道。我爸这个人是被家庭娇惯出来的,他们弟兄四个,从小没有父母亲,我爸又是最小的一个。我的大伯是个生意人,生意做的可大了,生意从陕西做到兰州了,开那个金店。正因为父母早逝,我大伯就很娇惯我爸,把他当儿子一样的养着。全家人都疼爱他、宠爱他。他长大以后,派了一个书童,陪他去西安上学。一直都是在很顺利的环境中长大成人。在西安,他就入了党,抗美援朝的时候,他就积极的参加了,回来以后复员到兰州……。这都是我妈妈给我说的,我爸就一直走的比较顺利,忽然来了一个文化大革命,又是打又是批斗,把我爸打成反革命。我妈文化不高,我爸可能回来也不爱说。他又被打被斗,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了,精神上肉体上都受不了。最后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段,总是我就在跟前。不知道为啥,以前的事情都没有印象,就 那一天我的印象可深了,一提起来,我就马上能想起来。我爸怎么给我的糖,我在里面怎么骑马。我那么小,你说我记这些干什么?我出来了,我爸就在门框上(吊着),我都看见了,我都看见了。当时,我没有悲伤,没有哭。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看见好多人在门窗那里,让我开门。<br /><br />&nbsp;&nbsp; 我妈不说可能有她的道理吧。<br /><br />依:不论你爸是他杀,还是自杀,他最后都是很痛苦的。都要把他的经历留下来。<br />李:你想,我们三个小孩,最大的才十岁,一个八岁,我才四岁。他也是完全绝望了,才走这一步。他还给我了些糖,把我抱到另外一个屋子,不让我看见他干什么。<br /><br />依:你爸有没有留下什么文字(遗书)?<br />李:没有,好像没有。我就拿了一个写毛笔子的铮子,还有他用过的铜墨盒,现在还在我家。<br /><br />&nbsp;我们家被打成反革命家属以后,我们回到陕西韩城我爸的老家,我看见我爸写的字,还有我爸写过的英语,还有我爸写毛笔字用的铜铮子,就是压纸的那个,那时候我还拿着&nbsp;&nbsp; 玩。那时候,我爸就算是高中毕业,挺有文才的一个人。<br /><br /><br />依:你们家被下放的时候,你有没有记忆?<br /><br />李:有,后来就是我妈领着我告状,每次去哪里都领着我。有一次下火车,我妈把我领到一个沟里,我还滚下去了。我的记忆就是成天跟着我妈跑、跑、跑。她是个小脚,还要不停的跑,去给我爸告状。还有的记忆就是我妈把我的两个哥哥,一个放在我的外婆家,一个放在我伯伯家,就是我爸的兄弟家。<br /><br />&nbsp;还有一个,我妈领着我回老家(陕西韩城)去接我二哥,我二哥比我大个几岁,他问我妈上次为什么不带他走,还拿了一个剪刀要剪我妈的衣服。我还有一个印象,就是我们韩城,在陕西和山西的交界有一个胡麻桥,我们要去坐车,有人骑着自行车送,我妈抱着我,山上还能听见枪声(当地有人搞武斗)。过那个胡麻桥的时候,我的两个哥哥大,他们不害怕,就过去了。那个桥是用铁丝连的,洞很大,能看见下面的水。我妈花了两块钱把我背过去了。我都记得。<br /><br /><br />&nbsp;我妈也挺厉害的,到处告状,跑到北京,找那个文革接待站,最后周总理都给写了几个字。我妈很不容易,我妈很坚强,也很泼辣,把我们养大也很不容易。很坚强,现在八十多岁了,还是一个人。<br /><br />依:你说你们到北京打官司是谁给你们处理的?<br />李:最后是周总理给签了几个字。当时给我妈给了一点钱,我妈一直没有动过,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动过那个钱。好像给了一个书面的东西。<br /><br />依:后来,这件事情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br />李:好多人就不理解,人家就问:&#8220;怎么你哥哥姓范,你姓李?&#8221;有时候人家不理解。我也没有办法说。这个我是有记忆的,我们被迁出兰州了,迁不回来。我妈落户口落不上,必须得找一个人,就找了我这个伯伯。这个伯伯是个好人,他当时是在兰州轻工业二局看大门的,他就在传达室上班,分个报纸,看看出进的人。他们就结婚了,我妈不愿意,也没有办法。但是我这个伯伯特别的好,为了我们一家人,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几十块钱,养活我们。有时候,为了我的伯伯,我还和我妈作对呢<br /><br />依:我可能给你们也帮不了什么忙,从法律上达到什么目的。但是从道义上、情感上,我可以写出来,纪念失去的人,因为这是政治运动把一个人毁灭掉,把一个家庭毁灭掉。<br /><br />李:我们这个家庭应该是过得很好的,我爸&nbsp;&nbsp; 是个干部,我妈也勤快,三个孩子,两个男娃娃,一个女娃娃。我妈也说我们应该过得很好。但是文化大革命来的时候,就像急风暴雨,就把我爸给卷进去了,把我们一家都给卷进去了。<br /><br />等我以后记起多的时候,我们再谈好吗?<br />依:好,谢谢你。<br /><br /><br />写于2012年11月13日。&nbsp; 意在纪念一个在文革中无辜失去的生命的人。他不是和我们无关的人,他的悲剧,是我们的悲剧,他的疼痛,是我们的疼痛。他留下的问号,我们需要给予答案。<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