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div> <div story-body"=""> <div> <div "=""> <div img-w304"=""><img src="http://wscdn.bbc.co.uk/worldservice/assets/images/2012/07/11/120711052054_cn_hefei_builders_304x171_reuters.jpg" alt="" align="right" height="171" width="304" /><p>中国的新领导层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过度投资带来的问题</p> </div> </div> <p>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经济专家、曾经担任过BBC理事会主席的 加文·戴维斯(Gavyn Davies)撰文说,胡锦涛向习近平的权力交接标志着中国政治的成熟性增加。他说,这次中国领导层权力交替被美国花旗银行的分析师说成中共91年历史上 第一次完全、有序的权力移交。</p> <p>在胡锦涛主政的10年间中国经济年增长速度为9.9%,每年中国消耗的许多基本商品约占世界一半。</p> <p>中国经济奇迹在习近平时代还会继续吗?文章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是肯定的,但是西方许多经济专家有不同看法。</p> <p>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过程类似于日本和韩国十几年前的发展经历。展望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发展是否会产生自我限制的因素,重演日本等亚洲经济国际经济放慢的先例?</p> <p>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供应减少,制造业增长过了巅峰状态,进口高科技的能力走到极限,经济放慢似乎不可避免。</p> <p>在胡锦涛主政期间中国经济能够维持高速增长,即使在2008年以后也维持了高速度,因为中国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补充贸易净额下降以及家庭消费不足。</p> <p>目前中国固定投资约占GDP的50%,消费仅占35%。按照国际标准,显然中国投资份额远高于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时期的数字。</p> <p>伦敦朗伯德街研究公司的分析师指出,近年来中国的投资产出增量比以及在下降,说明资本回报在减少,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并认为固定投资理想状态应该保持在GDP的33-34%。</p> <p>但过快下调固定投资可能会引发衰退,还会引起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依赖对中国出口。</p> <p>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的资本存量同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如果资本投资只是对消费超前,高比例的固定资本本身并不是问题,因为政府投入而不是私营企业投入的住房、铁路和公路将来迟早会带来效益。</p> <p>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与政治学教授巴里•埃森格林及其同事2011年发表文章,通过对1957年 以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多个国家的研究,指出主要的增长放慢的是在人均GDP达到每年16,700美元的时候,或者达到主要发达国家(也就是美国)人均 GDP的58%的时候开始的。</p> <p>中国还没有埃森格林研究中确认的水平。《金融时报》作者加文·戴维斯估计,中国人均GDP在2016年 才能超过16,700美元的水平,而中国人均GDP要达到美国数字的58%,则要等到2020年以后。因此中国经济还要增长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会放慢,这 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的中期预测,认为中国经济在2017年以前仍然会以8.5%的速度增长。</p> <p>不过巴里•埃森格林的研究当中也包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一些具体警告。除了人均GDP,研究认为包括在 GDP中消费比例过低,人口老龄化以及低汇率等好几个其他变量会影响的经济能否增长的问题。因此埃森格林的研究估计,如果没有政府采取纠正措施,在今后几 年中国经济放慢的可能性高达70%。</p> <p>因此,习近平在未来10年面临的挑战是能否通过政策行为避免即将来临的经济增长放慢。好消息是,中国的新领导层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过度投资带来的问题,他们将采取行动消除负面影响。</p> <p>文章说,中国在过去30年当中面临的经济挑战更大,但是他们渡过了难关。他们应该能够再次成功。</p> </div> </div>